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目录
    目录
    2024, 57(2):  0-0. 
    摘要 ( )   PDF (1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稿
    基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政策要求的电网规模预测及优化需求
    田鑫, 王林钰, 冀星沛, 韩新阳
    2024, 57(2):  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10055
    摘要 ( )   HTML ( )   PDF (330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政策提出后,对交通、水利、能源和以信息通信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业从基础设施发挥的效能出发,提出了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的优化方向。从研究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功能作用出发,分析了电网基础设施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角色,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了电网基础设施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规模与全社会用电量的关联关系,并对2025、2035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及跨区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规模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网基础设施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内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优化的逻辑,给出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电网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优化的需求,为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供参考。

    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规划与运行
    基于ADMM的多场景县域多微电网交互运行策略
    张冲标, 钱辰雯, 俞红燕, 彭燕玲, 陈金威
    2024, 57(2):  9-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8065
    摘要 ( )   HTML ( )   PDF (378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需求迎来快速增长。为了实现县域内不同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可再生能源优势互补,提高消纳率,提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的多场景县域多微电网交互运行策略。首先,建立微电网独立运行的调度模型,在日前预调度计划中实现最优调度策略;其次,建立多微电网电能交互运行模型,利用ADMM迭代求解各微网间全局交互电量;最后,利用Shapley值法分配微网群系统的收益,降低每个子微网的系统运行成本。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提升经济性,还能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低碳运行。

    计及数据中心和风电不确定性的微电网经济调度
    易文飞, 朱卫平, 郑明忠
    2024, 57(2):  19-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11122
    摘要 ( )   HTML ( )   PDF (343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电机组并网容量占比的不断增大为电力系统风电消纳带来了巨大挑战。数据中心作为高灵活性电负荷,具有电网风电消纳巨大潜力。因此,提出一种计及数据中心和风电不确定性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首先,根据数据中心的分层结构建立信息层和电力层之间的耦合模型;其次,针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搭建计及数据中心和风电不确定性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基于对偶理论和两阶段鲁棒优化算法,将调度模型转化为鲁棒优化模型并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和对偶理论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数据中心参与微电网经济调度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系统运营商按需求可灵活调整风电出力不确定性。

    并网光伏电站关口无功调节能力的分时段等值方法
    覃海, 陈胜, 张洪略, 夏天, 马覃峰, 段展宇, 颜伟
    2024, 57(2):  27-3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49
    摘要 ( )   HTML ( )   PDF (329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并网光伏电站关口无功调节能力等值方法未考虑站内电压安全约束、并网点电压和光伏出力的波动影响,难以满足工程实际的调控管理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并网光伏电站关口无功调节能力的分时段等值方法,为工程实际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给定关口电压和光伏出力的条件下,考虑光伏电站内部静止无功发生器、光伏单元无功调节能力及其无功调节上下限要求,提出光伏电站关口无功最大调节范围的优化等值方法,确定光伏电站关口无功调节能力与其有功出力、关口电压的关系;同时,考虑关口电压和光伏出力波动的时段特性,通过相似日波动阈值的区域图时段融合策略,实现光伏电站关口无功调节能力的分时段等值。以实际光伏电站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VMD-SAS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识别方法
    张博智, 张茹, 焦东翔, 王龙宇, 周一凡, 周丽霞
    2024, 57(2):  34-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11091
    摘要 ( )   HTML ( )   PDF (380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引起的复杂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会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复杂PQDs难以精准检测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同步压缩自适应S变换(synchrosqueezing adaptive S-transform,SAST)的PQDs检测识别方法。首先,使用VMD将PQDs信号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每个分量只保留局部扰动特征,降低PQDs信号的复杂度;其次,提取一种SAST时频分析方法,改善时频分辨率,集中频谱中的能量分布,提高对PQDs信号的检测精度;最后,基于VMD-SAST提取扰动特征,利用3种不同算法实现对PQDs信号的分类识别。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PQDs分类识别精度、较高的适用性和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模糊分割多目标风险框架下电网连锁故障运行风险评估
    莫石, 徐秋实, 卢子敬, 李子寿, 赵红生, 乔立, 罗超
    2024, 57(2):  41-4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11114
    摘要 ( )   HTML ( )   PDF (262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电网长期演化过程与短期演化过程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电网连锁故障运行风险概念,定量分析连锁故障长期风险与运行风险间的关系,建立电网连锁故障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对给定初始运行方式的电网进行演化模拟,并引入模糊分割多目标风险框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在IEEE 118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研究,分析了系统运行参数对给定运行方式下电网连锁故障运行风险的影响。

    主动负荷参与的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均衡方法
    胡志强, 叶远誉, 俞林刚, 伍栋文, 胡涛
    2024, 57(2):  49-5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40
    摘要 ( )   HTML ( )   PDF (323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的损耗增加、供电质量降低等问题,提出主动负荷参与的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均衡方法。基于电力物联网高速载波技术采集低压台区的电表负荷数据,实时监测和收集负荷数据。设计了三相负荷不平衡均衡控制终端,并建立了目标函数。采用鸽群算法求解函数,实现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自动均衡控制,具有良好控制效果。

    基于CEEMD-SE的CNN&LSTM-GRU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杨国华, 祁鑫, 贾睿, 刘一峰, 蒙飞, 马鑫, 邢潇文
    2024, 57(2):  55-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98
    摘要 ( )   HTML ( )   PDF (355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样本熵(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sample entropy,CEEMD-SE)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门控循环单元(long short term memory-gated recurrent unit,LSTM-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风电功率序列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和一个残差(residual,RES)分量,利用样本熵算法将相近的分量进行重构;其次,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并行网络结构,提取数据的局部特征和时序特征,并将特征融合后输入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中进行学习预测;最后,通过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后预测精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5.06%、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15.22%、决定系数提高了1.91%。

    电网
    基于故障全电流多阶突变的换流器并网线路纵联保护
    沙兆义, 王聪博, 詹荣荣, 余越, 王剑锋
    2024, 57(2):  62-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59
    摘要 ( )   HTML ( )   PDF (40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电子换流器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电网的故障特性,当交流线路发生故障后传统差动保护难以满足保护需求,易出现灵敏度降低甚至拒动风险。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故障全电流多阶突变的交流线路保护原理。该保护以故障发生后线路两侧电流波形形变特征、突变特征的规律变化为基础,通过矩阵梯度算法对两侧全电流信号进行突变特征值的提取,即对两侧全电流信号的突变程度进行描述,进而构造纵联保护。相比于传统暂态量的快速保护无须提取固定频段特征,所提方法克服了在短路电流受控情况下利用周期分量算法无法精准提取固定暂态量的问题,相比于直接采用常规暂态信号的保护,具备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以及噪声的能力。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换流器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校验了保护的有效性,所提保护故障识别时间小于7.5 ms,即使在经100 Ω的过渡电阻故障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较好地满足换流器并网线路对保护速动性与选择性的需求。

    计及电压幅值检测延时及相位跳变的IIDG故障电流解析计算
    罗美玲, 马英, 黄伟兵, 孟令昆, 于晓军, 郑涛
    2024, 57(2):  72-8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94
    摘要 ( )   HTML ( )   PDF (455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的波动性、弱馈性及强受控性,使其在故障下具有与同步发电机不同的短路电流特性,对其进行准确解析是继电保护适应性分析与保护新原理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忽略电压幅值检测延时导致IIDG故障特性难以准确解析的问题,以新能源送出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为例,综合考虑电压幅值检测延时以及相位跳变所引起锁相环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对IIDG故障暂态过程进行精细化划分,分别针对故障暂态过程的2个阶段,建立了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和电流环控制下的故障电流解析表达式,明确了电压检测延时与锁相环动态响应对IIDG故障电流暂态特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故障电流解析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低压直流系统高频振荡问题的降阶建模及控制参数设计
    刘晓, 董春发, 瞿寒冰, 于光远, 苏善诚
    2024, 57(2):  82-9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50
    摘要 ( )   HTML ( )   PDF (643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压源型变流器、直流线路和恒功率负荷之间相互影响会导致低压直流系统出现高频振荡失稳问题。为此,建立了适用于系统高频振荡建模分析的统一化降阶模型,并从统一化降阶模型角度解释了系统高频振荡失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抑制高频振荡的控制参数可行域分析方法。该可行域不仅能够直观呈现系统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低频稳定区域和高频失稳区域,还能在稳定区域详细显示系统级动态特性(振荡频率和阻尼比)的定制化设计曲线。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低压直流系统的仿真算例,多组仿真时域结果均验证了统一化降阶模型及控制参数可行域的有效性。

    低压直流配电网强弱电弧特征及检测算法
    刘国强, 李国春, 郝亚楠, 李贵海, 吴中杰
    2024, 57(2):  94-10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40
    摘要 ( )   HTML ( )   PDF (39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流电弧没有过零点特性,难以自行熄灭,易引发电气火灾,威胁直流配用电安全。通过搭建电弧模拟发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电压下电弧信号,研究电弧电阻、电压等特性,分析了不同电压下电弧特征的差异性。以GB/T 35727—2017中低压直流配网标称电压优选值为依据,研究220 V、750 V、1500 V 3种不同电压等级电弧检测特征,对比傅里叶、小波、奇异值分解等频域特性,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等时域特性,得到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检测的优质判据,证明了不同时频域特征适用于不同的电压等级。结合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适用于750 V系统的电弧检测算法,算法检测精度为99.12%。

    考虑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条件分布的架空输电线路载流量概率预测方法
    李瀚儒, 刘智健, 来立永, 黄凌宇, 丁施尹, 刘任, 唐波
    2024, 57(2):  103-11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10097
    摘要 ( )   HTML ( )   PDF (627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确考虑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是实现架空输电线路动态载流量精准预测的基本前提。通过统计与计算分析,首次发现在不同气象参数预测值与气象环境下,气象参数预测误差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然而,现有架空输电线路载流量概率预测方法并未考虑以上2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线路载流量的准确预测。为此,首先将气象参数预测误差分析问题构建为气象参数预测值与气象环境2种影响因素下的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条件分布求解问题;其次引入Sklar定理及其Copula函数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构建了一种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条件分布的求解方法;然后结合蒙特卡洛采样法,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条件分布的架空输电线路载流量概率预测新方法。最后通过计算分析发现:相比于2种传统方法,所提方法在考虑气象参数预测值与气象环境2种因素对气象参数预测误差概率分布的影响后,预测区间覆盖率分别提高了5.51、1.99个百分点,预测区间标准化平均宽度分别降低了7.86、3.62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与对策
    李会新, 陈祥文, 金明亮, 刘阳, 徐海洋
    2024, 57(2):  115-1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9110
    摘要 ( )   HTML ( )   PDF (447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故障通常会引发换相失败,存在故障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等问题,可能导致工频相量距离保护性能劣化。首先,分析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在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中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逆变站运行于单回交流出线工况时,传统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不再适用;然后,基于交流线路的RL模型,提出了基于波形相关系数的时域距离元件,可以不受逆变站非线性输出特性的影响,并针对时域距离元件存在的出口近区故障方向判别问题,利用电流畸变程度判断故障方向;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时域距离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电力系统中压电网谐振关键元器件评估
    周子康, 陶顺, 薛超凡, 袁威, 徐永海
    2024, 57(2):  127-13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8069
    摘要 ( )   HTML ( )   PDF (403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态分析法可以获得最丰富的谐振信息,现有灵敏度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每种元器件对谐振影响程度的排序,但无法明确辨别谐振关键元件和谐振电路。首先,通过推导对各参与因子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解释,归纳了现有的2种灵敏度分析方法;然后,考虑不同属性元器件取值范围的差异性及逆变器外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谐振关键元件和电路的识别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和PSCAD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谐振关键元器件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系统固有谐振的关键元器件,为研究谐波谐振问题及其抑制、事故调查分析等提供参考。

    基于DBSCAN聚类和区间回归的多谐波责任划分
    陈仕龙, 吴涛, 郭成, 张梓睿, 孙竟豪
    2024, 57(2):  138-14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72
    摘要 ( )   HTML ( )   PDF (387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背景谐波阻抗变化和背景谐波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传统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难以适用于现有的统计型谐波监测数据,提出一种背景谐波变化下基于监测数据的多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构建谐波监测数据区间样本集,并建立背景谐波变化下的多谐波源区间谐波责任划分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将采集到的统计型谐波数据集以簇为评价周期进行场景划分,并采用滑窗动态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满足线性关系阈值要求的数据;最后,利用基于参数化回归算法(PM)的区间线性进行方程参数计算并获取最佳样本划分方案,在构造的区间谐波责任划分基础上计算中长期时间范畴的谐波责任。利用实际电网中的谐波监测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验证了该方法能利用现有的统计型谐波监测数据在背景谐波变化的情况下对每个谐波源进行合理时间尺度的谐波责任划分,可为实际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多谐波责任划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新能源
    西北地区扶贫光伏整县开发决策演化博弈
    刘宁, 张驰, 王栋, 杨明杰
    2024, 57(2):  149-1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47
    摘要 ( )   HTML ( )   PDF (701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目标背景下,西北地区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新模式为解决该地区就地消纳难、弃光严重、光伏扶贫工作分散化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光伏扶贫整县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多主体决策问题成为当前扶贫电站市场运行的重中之重。以演化博弈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用户、国有企业、光伏企业和政府在内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以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光伏扶贫整县市场多主体决策演化及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国企和光伏企业的均衡策略均为积极策略,而由于西北地区各地光照资源、电价、用电量等不同,用户和政府的均衡结果及时间也存在差异,光照资源丰富且政府补贴力度较大的地区光伏扶贫收益较为可观,用户投资热情高涨且实现均衡时间较短;成本节约和降低租金是改善西北地区均衡路径的有效措施。

    耦合储能电池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性能分析
    张福国, 李泽鹏, 吴鹏, 王雪, 李晓恩
    2024, 57(2):  161-17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1046
    摘要 ( )   HTML ( )   PDF (66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热电联供系统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运行调节灵活的优点。设计了耦合储能电池的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系统,建立了关键部件的精细化数学模型,研究了压气机和透平的效率、环境温度对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典型制冷和供热工况,研究了耦合电池储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热力性能、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最大供热量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最大供冷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制冷模式下,冷负荷、电负荷全天波动较大,全天平均冷、电负荷仅为额定功率的39.9%左右,全天平均能源利用系数为0.712。供热模式下,典型日全天燃机循环的发电效率、供热系数以及能源利用系数波动很小,且均高于制冷模式下相应的指标。

    基于NNC法和DMC算法的CCHP型微电网两阶段调度
    陈苏豪, 吴越, 曾伟, 杨晓辉, 王晓鹏, 伍云飞
    2024, 57(2):  171-18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79
    摘要 ( )   HTML ( )   PDF (731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与微电网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了提升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环保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离线优化阶段基于需求侧响应策略,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法向约束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用熵权-TOPSIS法筛选最优结果。在线优化阶段建立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有限时域优化模型,对离线优化结果进行跟踪优化和反馈校正,以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后,设计对比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考虑碳交易机制与氢混天然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调度策略
    张栋顺, 全恒立, 谢桦, 许志鸿, 陶雅芸, 王慧圣
    2024, 57(2):  183-19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0011
    摘要 ( )   HTML ( )   PDF (68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能源系统有利于实现多能互济、能源高效利用。以含电、热、冷、氢负荷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及掺氢燃气轮机运行中多种能源的耦合及梯级利用特性,考虑了掺氢比对燃气轮机效率以及热电比的影响,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下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分段线性化和大M法将包含多个0–1变量和连续变量的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调用Cplex求解器实现快速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调度策略可有效提高园区能源系统运行经济性,合理调控燃气轮机掺氢比有利于降低园区系统的碳排放。

    基于融合专家知识DDPG的孤岛微电网频率调节策略
    黄堃, 付明, 梁加本
    2024, 57(2):  194-20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31
    摘要 ( )   HTML ( )   PDF (660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风、光等间歇性新能源接入到孤岛微电网,传统控制方法在进行频率调节时难以有效协同源-荷-储等多种资源以应对源-荷的随机性波动所导致的频率偏差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专家知识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孤岛微电网频率调节算法,通过专家知识的经验规则引导各调控设备与环境高效交互,提升多资源协同频率调节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调频策略能够充分挖掘微网内多种资源的调频潜力,并有效提升调频性能。

    技术经济
    基于多维价格弹性系数的分时电价对负荷特性影响机理
    唐文升, 王阳, 张煜, 刘席洋, 谭清坤, 吴鹏, 陈宋宋, 杨菁
    2024, 57(2):  202-2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4028
    摘要 ( )   HTML ( )   PDF (243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3个省级电力公司经营区各行业固定用户群负荷曲线,测算多维价格弹性系数评估分时电价调整对各地区各行业峰谷时段用电的影响,并分析峰谷段电力需求对多维价格指标的敏感性。利用多维价格弹性系数定量评估各地区各行业降低峰段电量、提升谷段电量、缩小负荷峰谷差率三维电力电量指标对提高高峰时段电价、降低低谷时段电价、拉大峰谷电价比三维价格指标的敏感性。根据多维价格弹性系数分析结果可针对不同地区、行业、时段提出分时电价优化调整策略。

    基于智能体建模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企业市场交易策略
    李超英, 檀勤良
    2024, 57(2):  212-22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88
    摘要 ( )   HTML ( )   PDF (319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情景下火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对保障火电企业运营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智能体建模框架,建立电力现货市场仿真模型和机组自学习决策模型。其中,环境模块建立了考虑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风光火储多方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智能体模块将火电机组投标决策过程刻画为部分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采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求解。以HRP-38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明晰高比例新能源下火电企业市场交易策略。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火电机组提供辅助服务的前提下,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仍有部分位置独特且具有成本优势的火电机组拥有竞争力;预测误差增大将使大容量火电机组投标策略趋于保守,而小容量机组投标策略相反;火电机组在各类场景下均具有隐性共谋倾向,即彼此隐藏信息时仍同时提高报价。

    投资界面延伸下电网接入工程投资博弈策略
    曹艺琼, 王学杰, 田鑫, 林可尧, 胡臻达, 赵会茹
    2024, 57(2):  226-2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83
    摘要 ( )   HTML ( )   PDF (245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切实降低用户办电成本,电网投资界面被要求延伸至用户红线,而其延伸成本如何在政府、电网、用户多主体间分配尚缺乏统一合理的标准。基于此,首先阐述电网投资界面延伸情况及投资主体利益诉求,并对电网接入工程投资成本进行分析;其次,以最大化各主体投资比例与其最不理想比例差距为目标,构建Nash-Harsanyi讨价还价博弈模型,通过初始投资比例、风险分担比例、合作协同能力量化谈判力水平,为电力接入费用寻求公平合理的政企共担投资策略;最后,以某经济开发区电网接入工程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电网、用户、政府投资比例由0.65∶0.14∶0.21优化为0.61∶0.12∶0.27,三者满意度均得以提升,其中电网企业由于较高的谈判力得到最大程度提升,这有助于推动电网投资界面延伸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