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23
    电网
    输电网镀锌金属部件的腐蚀与防护
    陈彤, 谈天, 洪毅成, 张俊喜
    2013, 46(11):  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6
    摘要 ( )   PDF (59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输电网金属部件检修记录,结合金属腐蚀电化学原理,对输电网中镀锌金属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蚀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输电网中金属部件的工作状态以及服役环境特点,对输电杆塔、金具、连接件、地线和拉线等镀锌金属部件的腐蚀类型、腐蚀机理做了分析研究。介绍了几种镀锌层腐蚀寿命预测方法,并结合服役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指出应加强针对输电网服役环境下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的研究及输电网在不同服役环境中腐蚀预测研究,以便为输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含大规模风电电网无功优化
    徐鹏, 刘文颖, 赵子兰, 李波, 汪宁渤
    2013, 46(11):  8-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8.3
    摘要 ( )   PDF (17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规模风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电网无功电压优化初值影响较大,使无功优化求解不能充分考虑电压越限节点,而过早收敛,最终不能得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对含大规模风电的复杂电网进行无功电压优化。在算法流程初期将类似遗传算法的变异机制引入其中,用以优化调整人工鱼群,在算法流程后期应用自适应可见域及步长的方法解决人工鱼群算法计算后期容易出现的陷入局部最优解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最后以接入大规模风电的甘肃电网为例,应用常规输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对文中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实例验证,从而证明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OpenDSS的智能配电网仿真与模拟平台及其应用
    李鹏, 孙充勃, 王成山, 郭小龙, 张飞, 聂耸
    2013, 46(11):  12-1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2.4
    摘要 ( )   PDF (21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penDSS仿真系统为含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提供仿真分析和规划研究平台,并为智能配电网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研究平台。从建模方法、仿真功能和用户自定义扩展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OpenDSS的特点和优势。在建模方法上,该平台考虑了配电网的不对称特性,并提供了丰富的配电网控制模型;在仿真功能上,提供了快速潮流计算功能,并开发了一系列仿真方法;在用户自定义扩展上,基于COM接口,实现了OpenDSS和其他仿真软件的互动。针对上述功能和特点,以及给出的应用实例,希望能够对推动智能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输电导线舞动仿真的虚拟再现技术研究
    胡春梅, 景乾明, 王明哲, 张承学, 胡莹莹, 胡基才
    2013, 46(11):  17-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7.4
    摘要 ( )   PDF (35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输电导线舞动仿真分析与计算系统的要求,并综合考虑线路工程应用中的实际环境,构建输电导线舞动仿真的虚拟现实再现的总体框架,开发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电线路舞动仿真场景、节点运动轨迹的实时仿真再现场景、舞动全过程振型再现场景,以及节点振幅的全时间历程场景,并对不同防舞装置和不同防舞方案的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虚拟现实应用界面,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非常规安装及现场局部放电试验
    聂鸿宇, 陈凌, 刘睿, 蒋伟, 刘松翔, 黎宏飞
    2013, 46(11):  22-2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22.3
    摘要 ( )   PDF (18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锦屏换流站低端换流变压器由于设备延迟运输到现场导致工期非常紧张,安装时采用了非常规安装工艺。结合锦屏换流站调试的成功经验,详述了非常规安装工艺条件下的现场局部放电试验方法,以及试验中异常放电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该局部放电试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非常规安装工艺而可能引起的放电问题;二是提高试验效率和缩短试验工期。该方法为今后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800 kV换流站管母线合成场强特性研究
    岳云峰, 彭冠炎, 王燕, 李志泰
    2013, 46(11):  26-2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26.3
    摘要 ( )   PDF (24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场强特性研究对于换流站管母线的选型和布置具有重要意义。在Deutsch假设基础上,建立换流站管母线表面场强和地面合成场强的计算模型,提出了±800 kV换流站合成场强特性的控制指标,对不同型号换流站管母线的电晕特性和合成场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管母线起晕的高度范围和不同高度下地面最大合成场强的计算值,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换流站管母线安装高度要求和选型建议。
    10 kV和110 kV混压并架线路检修作业安全防护研究
    彭勇, 苏梓铭, 刘凯, 刘庭, 肖宾, 吴田, 唐盼
    2013, 46(11):  30-3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30.5
    摘要 ( )   PDF (29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 kV和110 kV混压并架输电线路可以有效地集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线路走廊。在检修10 kV配电线路时,由于输电线路间的静电耦合和电磁耦合作用,在检修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可能危及正在检修的作业人员安全,同时混压并架线路附近的综合电场也可能对带电作业人员带来不利影响。采用ATP-EMTP方法计算混压线路检修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应电压、电流,采用有限元电场计算与电场实测的方法研究混压线路空间电场分布和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0 kV和110 kV混压并架输电线路检修作业安全防护方法。
    可控移相器主电路参数设计及稳态特性分析
    于弘洋, 周飞, 杨增辉
    2013, 46(11):  36-4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36.5
    摘要 ( )   PDF (33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东电网长期存在因潮流不均引起电网输电阻塞情况,且部分线路重载而部分线路利用率不足,而新建输电走廊又面临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电网整体输送能力。此外,区域电网还有提升电网暂态稳定性、抑制系统震荡的需求。为此,从理论方面分析可控移相器(TCPST)的工作原理以及变压器漏抗对移相角度的影响。针对选定的可控移相器主电路拓扑,提出并联变压器、串联变压器等主设备参数设计方法,并基于双机系统,开展TCPST的稳态特性仿真分析,验证所提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华东电网存在潮流优化需求的实际500 kV环网进行系统分析,选定可控移相器安装位置,并基于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建立带有TCPST的4机环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TCPST可有效优化实际环网中的有功潮流分布,且可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南方电网与越南电网实施超高压联网可行性研究
    朱庆春, 林廷卫, 黄娟娟, 康义
    2013, 46(11):  42-4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42.4
    摘要 ( )   PDF (19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越南电网负荷增长较快,但由于电源投资不足导致电力供应持续紧张,在已有220 kV联络线基础上扩大与中国南方电网的联网规模、增加受电容量成为解决其部分电力供应的可能方案;而作为送端的中国南方电网(云南)丰水期电力富余而枯水期电力紧张,也有必要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扩大与越南电网的联网规模,以实现2个电网的互济运行,提高总体经济运行水平。为此,从中国南方电网和越南电网能源资源入手,通过对电力电量平衡和负荷特性互补分析,初步研究超高压联网的规模、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案,对电力交易曲线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从电价水平的角度对联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负荷模型参数简化对负荷分类结果的影响
    郑晓雨, 郑静媛, 刘东, 万雄, 梁志峰, 刘力华
    2013, 46(11):  47-5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47.4
    摘要 ( )   PDF (37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荷模型作为电力系统仿真的主要元件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动态负荷模型的参数个数较多,严重制约了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对负荷模型参数进行简化;另外,为了消除负荷时变性对建模的影响,需要对负荷进行分类,但参数简化对负荷分类结果是否有较大的影响却不得而知。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应用基于空间响应的聚类分析法对负荷进行了分类,然后应用轨迹灵敏度方法对负荷模型参数进行了简化,重新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并比较了参数简化前后分类的结果,以一实际系统分析为例,结果表明参数简化前后分类误差没有较大幅度增加,验证了参数简化的有效性。
    计及风电的动态无功优化解耦算法
    于青, 韩学山, 杨思, 李文博
    2013, 46(11):  52-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52.4
    摘要 ( )   PDF (2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风电场输出功率间歇性、随机性给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决策带来的问题,依据风电功率波动的时间分布特性,在动态无功优化模型中引入场景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基于各场景下的灵敏度信息,提出一种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分步决策的解耦算法:首先对每个场景下各时段的静态无功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依据变压器、电容器动作对各静态优化结果影响的灵敏度信息及场景概率权重,决策其动作时机和档位,将模型解耦;然后依据离散控制变量决策结果,对同步发电机输出无功等连续的控制变量进行决策。通过对含风电场的实际系统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风电功率不确定性有良好的鲁棒性。
    配网负荷转供最优方案确定新方法
    孙大雁, 林济铿, 袁龙, 王刚, 王文杰, 秦岭, 郭兴
    2013, 46(11):  57-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57.4
    摘要 ( )   PDF (21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基于随机类算法确定负荷转供方案往往计算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具有不可行解修复能力的自适应免疫算法结合基本树拓扑快速判断的负荷转供最优方案确定新方法。该方法全面计及了负荷转供的各个因素,具有模型完整的特点。因该方法具有不可行解修复能力,比其他方法计算速度更快。在优化的过程中,为了增加计算速度,进一步采用了基于基本树的拓扑放射性快速辨识策略,使得当前解无需进行相应的遍历而能快速判断当前解是否满足放射性。多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节能与环保
    湿式电除尘器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及其对PM2.5的减排作用
    莫华, 朱法华, 王圣, 易玉萍
    2013, 46(11):  62-6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62.3
    摘要 ( )   PDF (10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式电除尘器(WESP)在发达国家运用效果很好,为能够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从湿式除尘器原理出发,对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对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论证了湿式电除尘器对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效果。国外的运行经验表明:WESP能够较好地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烟尘排放浓度可控制在10 mg/m3以下,酸雾去除率超过95%,对汞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国内有几家电厂已成功投运或正在建设。监测数据表明,对一次PM2.5、SO3和Hg的去除率分别在85%、70%和60%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重点控制区中按2亿kW的煤电机组加装WESP测算,每年可减少PM2.5排放约63.8万t。
    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氨法吸收CO2的可行性分析
    胡康涛, 刘静豪, 杨海瑞, 雷秀坚
    2013, 46(11):  66-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66.5
    摘要 ( )   PDF (34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技术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环境工程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与传统的三相流化床相比,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具备操作简单、相间接触面积大、气液混合均匀、传热传质效果好和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其在以氨水等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分离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工艺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在三相循环流化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以三相循环流化床为反应器的氨法脱碳工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对其工艺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燃煤锅炉烟气净化用多品种滤料应用研究及分析
    修海明
    2013, 46(11):  72-7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72.5
    摘要 ( )   PDF (33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燃煤锅炉常用的几种滤料,分析了其各自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指出了燃煤锅炉中烟气工况与滤料材质相互匹配的重要性。根据国内煤种多变情况,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及工程经验说明不同工况条件采用单一品种滤料的局限性,进而研究并分析了各种滤料对不同烟气工况的适应性,为合理选择滤料提供参考。重点论述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主材的混纺耐高温滤料及耐腐蚀滤料及其使用情况,突出恶劣工况条件下合理选择滤料的必要性,此2种滤料的开发将促进国内电袋复合除尘及布袋除尘技术的发展。
    燃煤电厂差异化脱硝电价方案研究
    蒋春来, 杨金田, 许艳玲, 宋晓晖, 王彦超
    2013, 46(11):  78-8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78.5
    摘要 ( )   PDF (21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外部性内部化及盈亏平衡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及减免排污费三者构成的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模型,并大规模调研了国内已安装脱硝设施机组(共103台、总装机容量4 300万kW)的脱硝设施投运情况,总结出影响机组NOx控制成本的主要因素,即装机容量、脱硝效率、建设时段及煤种,并计算了不同时段、不同装机容量的SCR与SNCR 2种主要脱硝工艺的成本,提出了采用SCR脱硝技术的新建机组执行1.0分/(kW·h)、现役机组执行1.2分/(kW·h)、采用SNCR技术的机组统一执行0.6分/(kW·h)的差异化的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方案。所得结论对于完善目前的脱硝电价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新能源
    含风电场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高亚静, 赵开轩, 张占龙, 梁海峰
    2013, 46(11):  84-8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84.4
    摘要 ( )   PDF (1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风电和电动汽车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视作储能电站引入电网调度,为含有风电场的系统提供备用。通过对风电出力和充换电站可用容量的预测,考虑风电和充换电站建立经济调度模型,提出模型优化策略,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风电场中双馈风电机组之间的谐波干扰研究
    袁至, 王维庆
    2013, 46(11):  89-9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89.4
    摘要 ( )   PDF (32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许多风电场中安装了大量的双馈异步风电机组,其中应用了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谐波。当双馈风电机组检修后重新并网时,与风电场中其他正处在不同工作状态的双馈风电机组之间会产生谐波干扰。为研究此问题,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率流动情况及造成双馈风电机组之间谐波干扰的原因;之后,在Matlab中根据瞬时无功理论对双馈风电机组之间产生谐波干扰的过程进行仿真,总结出相关规律,即在亚同步发电状态下的双馈风电机组与超同步发电状态下的双馈风电机组之间由于功率流动会造成谐波干扰,并且随着超同步发电状态下风电机组数量的增多,产生的谐波干扰也随之加剧。
    漂浮特性对风力发电机塔基载荷性能的影响
    杜静, 夏宗朝, 金鑫, 何玉林, 熊海洋
    2013, 46(11):  94-9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94.5
    摘要 ( )   PDF (41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漂浮特性对风力发电机塔基载荷性能的影响,使用仿真技术进行分析。将漂浮平台和波浪载荷考虑到已建好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中,形成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分析模型。以NREL 5 MW数据为基础,利用FAST软件对漂浮式和基础固定式风电机组涉及的各典型工况进行载荷性能仿真,并将2种风电机组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塔基载荷的波动及极限载荷的影响显著,通过对比2种风电机组各典型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得出漂浮式风电机组塔基极限载荷相比基础固定式机组结果呈现规律分布,并对规律分布的原因作出了分析。
    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研究及实测验证
    郑翔宇, 沈渭程, 李诚, 刘秀良, 李臻
    2013, 46(11):  100-10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00.4
    摘要 ( )   PDF (30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新的并网规范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必须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直驱式风电机组,采用直流母线卸荷电阻限制电压跌落时变流器直流环节产生的过电压,并通过改进电流控制策略抑制变流器过电流,从而实现永磁同步发电机 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运行。在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卸荷电阻的优化设计,提出了电网电压跌落故障时网侧变流器的改进电流控制策略,最后在1.5 MW级 永磁同步发电机风电机组上进行现场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实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基于改进PSO的SVM参数优化及其在风速预测中的应用
    祝晓燕, 张金会, 付士鹏, 朱霄珣
    2013, 46(11):  105-10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05.3
    摘要 ( )   PDF (12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的准确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风速预测方法。通过对基本粒子群算法中的学习因子进行改进,来改善粒子群算法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社会学习能力,从而使其更有利于收敛到全局最优解,进而能够找到更准确的参数值,使支持向量机的预测误差达到最小,提高风速的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PSO-SVM预测法和SVM预测法相比较,改进PSO-SVM法预测结果更准确。
    风电机组试运行期间停机时间建模分析
    张穆勇, 芮晓明, 霍娟
    2013, 46(11):  109-1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09.3
    摘要 ( )   PDF (11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网风电机组作为大型户外单体机电设备,其平均停机时间(mean downtime,MDT)是反映机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试运行期间的MDT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ibull分布的MDT建模估计方法。以山东青岛某风电场投入试运行的14台1.5 MW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停机时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箱线图检验法,剔除疑似异常数据,再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概率纸检验,建立基于Weibull分布的机组停机时间模型。截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14台机组停机时间数据,利用模型的数学性质,进行平均停机时间的点、双侧区间和单侧区间上限估计。基于计算结果,分析影响停机时间的原因,并提出降低试运行期间机组停机时间的建议。
    发电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及主导因素分析
    高沛, 张学镭
    2013, 46(11):  113-1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13.5
    摘要 ( )   PDF (40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某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步建立了空冷岛和每个空冷单元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环境风工况下影响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位于空冷平台边缘的空冷单元,由于受到热风回流和倒灌的影响,其入口风温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位于空冷平台迎风侧的空冷单元,因为负压区的存在降低了风机的性能,使其进气量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空冷单元因风机性能下降所导致的进气量减少是造成空冷凝汽器性能降低的主导因素。
    动静结合可调轴流风机高倍频振动特性分析
    陈敏生
    2013, 46(11):  119-1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19.4
    摘要 ( )   PDF (37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动静结合可调轴流风机振动大引起后导叶重复出现裂纹,通过装配试验、气流激振试验、锤击和加固试验及特性分析,找出风机振动的根源,装配调整解决了风机轴承箱振动大的问题,针对机壳振动特性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及思路,为该类型振动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调节级喷嘴面积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与改造
    李秀平, 苗承刚, 牛志军, 朱小令
    2013, 46(11):  124-12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24.4
    摘要 ( )   PDF (18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电机组在50%~80%的额定负荷运行时,其热耗率相对设计值增加3%~7%及以上。针对火电机组部分负荷效率低的问题,分析负荷降低机组热效率骤降的原因。从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入手,阐述了机组实际运行经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高压汽阀的节流损失随负荷降低而增大。提出了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设计的技术思想,阐述了现役机组调节级喷嘴面积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比了不同的改造方案。实践表明改造效果显著。
    热电厂参与风电调峰的方法评述及展望
    吕泉, 陈天佑, 王海霞, 吕阳, 刘娆, 李卫东
    2013, 46(11):  129-13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29.7
    摘要 ( )   PDF (13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大量热电联产机组因供暖而难以调峰是导致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大量弃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中国“三北”地区电网中,热电厂通过解耦“以热定电”约束参与风电低谷调峰的设想,介绍了热电调峰可行方案的运行机理、技术特性和适用范围;展望了其在中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分别从电厂层面、电力系统层面和国家政策层面讨论了热电调峰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X20CrMoV121钢长时间时效后材质状态试验分析
    李梁, 谢晶, 王鹏
    2013, 46(11):  137-14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37.4
    摘要 ( )   PDF (1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在役高温部件的材质状态检验,掌握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地安排机组检修周期,降低检修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某电厂经12万h长期运行后的X20CrMoV121钢制末级过热器管及高温再热器管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及高温持久断裂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管与原始管相比强度有所下降;沉淀相发生熟化,同时还出现了局部板条特征减弱,板条内出现亚结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高温持久强度仍然高于设计值。综合分析表明,经12万h长期运行后的X20CrMoV121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老化,但仍可满足设计工况下安全运行要求。
    信息与通信
    智能变电站基于IEC 61850服务跟踪模型研究
    葛雅川, 尹军
    2013, 46(11):  142-14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42.3
    摘要 ( )   PDF (8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IEC 61850标准第2版中定义的服务跟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与跟踪服务模型相关的逻辑节点类、公共数据类、功能约束、数据对象以及数据属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以缓存报告控制块访问服务跟踪为例,将服务跟踪模型在其中的应用进行重点介绍,介绍了其工作流程、服务特点和实现目标。通过对服务跟踪模型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数字化变电站内信息交互异常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研究依据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微波通信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临时通道的应用
    吴飞龙
    2013, 46(11):  146-14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46.3
    摘要 ( )   PDF (1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输变电工程建设中OPGW光纤接入新建变电站时间上无法满足二次设备联调需求的问题,针对各种临时方案的局限性,提出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微波接力通信方式。通过一跳SDH微波设备与现有OPGW光纤组成混合通信链路,临时开通联调通道,满足二次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联调时间上的要求。在多项实际工程的应用表明,微波接力通信方式可有效解决光纤进站和联调工作时间节点上的矛盾,并可结合实际情况扩大应用范围,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电力规划
    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多阶段综合评估方法
    马丽, 张建华, 刘念, 刘伟, 寿挺
    2013, 46(11):  150-15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50.4
    摘要 ( )   PDF (1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的城市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估研究主要针对规划目标年电网展开,而忽略了对其他规划年份电网的评估,为此提出配电网规划的多阶段综合评估方法。首先,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建立包含上级电源水平、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和装备技术水平的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配电网发展目标设定理想评估指标值,并作为配电网现状和规划方案评估的比较对象;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AHP-TOPSIS)提出配电网规划多阶段综合评估的总体方法流程。通过对某地区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新时期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定位及前景展望
    程路, 白建华
    2013, 46(11):  155-1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55.4
    摘要 ( )   PDF (13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现状,对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在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输送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探讨了抽水蓄能在不同区域电网中的定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划,结合中长期电力增长形势、资源条件、前期进展、发展政策等,对未来20年抽水蓄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提出了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