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23
    电网
    不同规范的输电铁塔压杆局部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
    韩军科, 张春蕾, 李振宝
    2013, 46(12):  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4
    摘要 ( )   PDF (17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输电铁塔轴心受压构件局部稳定的强度折减系数为研究对象,对美国铁塔设计导则(ASCE 10-97),英国铁塔设计规范(BS 8100-3),欧洲45 kV以上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EN 50431-1)中关于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折减系数规定进行了介绍,并与中国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的折减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CE 10-97和DL/T 5154规范宽厚比的计算采用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的比值,BS 8100-3和EN 50431-1规范采用整个肢宽与厚度的比值;DL/T 5154考虑局部稳定的强度折减是对钢材设计强度的折减,ASCE 10-97、BS 8100-3、EN 50431-1是对钢材屈服强度的折减; 对于热轧角钢的强度折减系数,DL/T 5154最大,ASCE 10-97次之,EN 50431-1再次之,BS 8100-3最小。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法
    张杰, 毕贵红, 陈仕龙, 谢佳伟
    2013, 46(12):  6-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6.0
    摘要 ( )   PDF (3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小电流接地故障的选线中,采用压缩采样方法对故障前1/4周期到故障后1/4周期各线路零序电流进行低频压缩采样,然后通过恢复算法对所采信号进行精确重构。对重构信号采用小波去噪后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选出各线路零序电流最高频IMF分量作差分运算,依据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最高频IMF分量在故障发生时刻的一阶差分极性和健全线路相反的原则实现故障选线。Matlab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不受采样频率限制,选线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雷电波的衰减与变形问题研究
    陈丛丛, 张小青
    2013, 46(12):  12-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2.3
    摘要 ( )   PDF (17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同时考虑冲击电晕和由集肤效应引起的大地阻抗频率特性的基础上,研究雷电过电压波沿架空线路传播时衰减与变形的问题。对冲击电晕和大地阻抗进行离散化和线性化,计算出相应的参数,这种计算方法不仅简化了算法,而且可用于工程实践中。在PSCAD软件中建立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模型,模拟雷电流打在线路杆塔顶部发生反击,测量同一点在不同情况下的雷电过电压波,然后进行对比,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的耐雷水平,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冲击电晕和集肤效应这2种因素对雷电波的影响,为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对浙江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陈新琪, 孙维真, 周依芬, 陈章伟, 黄弘扬
    2013, 46(12):  16-1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6.3
    摘要 ( )   PDF (23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介绍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先采用连续潮流法定量地分析PSVR对浙江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情况,再分别采用负荷突增法和轨迹灵敏度分析法定量地分析PSVR对浙江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还是暂态电压稳定的角度,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均有利于系统电压稳定。
    基于PSASP用户自定义的UPFC潮流控制模型
    李传栋, 林因
    2013, 46(12):  20-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20.3
    摘要 ( )   PDF (16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与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相适应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潮流控制模型,提出一种解耦控制方法。串联侧分别采用串联注入电压的q轴和d轴分量控制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联侧基于瞬时功率理论,采用并联侧电流的q轴分量控制UPFC并联接入点母线电压,通过改变UPFC与网络接口节点的注入电流实现UPFC的潮流控制目标。在国内某500 kV电网上进行了潮流控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正确、可行,完全可用于含UPFC的实际电网的工程研究和分析。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交互作用量化指标研究
    程道卫, 戴诗容, 吴利辉
    2013, 46(12):  24-2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24.4
    摘要 ( )   PDF (18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直流多落点系统的电网格局在南方电网、华东电网和四川电网中形成。现有的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和多馈入短路比没有考虑交直流并联多落点系统送、受端换流站间的相互影响,没有计及换流站的无功损耗。统筹考虑所有换流站的相互作用,采用复功率形式计入换流站无功损耗,将现有交互作用因子和多馈入短路比扩展到交直流并联多落点系统中,提出复功率短路比,证明系统强度不仅与电网结构参数和直流功率的变化有关,还受换流母线电压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说明复功率短路比对换流母线抗电压跌落能力有一定表征作用,更加适用实际研究的需要;弥补了现有短路比定义未考虑无功影响而导致评价过于乐观的不足,有助于指导实际交直流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及其规划设计。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GIS耐压试验的应用
    贾志杰, 陈少卿, 陈洪波, 李晶, 甘德刚
    2013, 46(12):  29-3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29.3
    摘要 ( )   PDF (2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0 kV GIS交流耐压试验加局部放电测试是±800 kV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锦屏换流站投运前最重要的交接试验之一。此次试验的局部放电检测采用了多传感器无线式超声局部放电测试系统,有效地缓解了被测试设备间隔数众多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锦屏换流站500 kV GIS交流耐压试验中的前期准备和现场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能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排查,同时指出了GIS经过运输和现场安装后容易出现缺陷的气室单元类型。
    电力交易在线闭环管控模式与应用
    杨建华, 白顺明, 叶泽, 罗朝春
    2013, 46(12):  33-3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33.4
    摘要 ( )   PDF (2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基于交易管理系统平台的电力交易管理工作开始进入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阶段。结合华中电力交易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中国电力交易在线闭环管控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华中区域弃水电量交易的事前管控的实践说明了模式应用的条件与效果。实际应用表明,应针对不同交易品种及不同管控目标,有选择性地采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种模式。根据不同管控模式的应用条件和作用机理使用3种模式及其组合,是提高交易管理效率,实现交易管控目标的有效途径。
    计及连锁故障的暂态稳定概率评估方法
    刘怀东, 冯伟, 李青, 常安, 范彦阳
    2013, 46(12):  38-4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38.4
    摘要 ( )   PDF (19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安全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解析法在暂态稳定概率评估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针对负载较重的电网,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安全域的计及连锁故障引起系统失稳的暂态稳定概率评估方法,对系统安全影响较大的线路发生初始故障,交替求解暂态稳定和潮流分布,考虑了失稳以及过载保护动作的概率特性,得到对系统安全影响较大的线路最可能引发的连锁故障路径,进而求得考虑连锁故障引发系统失稳在内的线路不安全概率指标。以IEEE 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发电
    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长周期给水加氧实践效果分析与评价
    陈裕忠, 黄万启, 卢怀钿, 孙伟鹏, 曹松彦
    2013, 46(12):  43-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43.4
    摘要 ( )   PDF (35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华能海门电厂2号机组(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加氧处理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给水采用加氧处理后,省煤器入口给水、高压加热器(高加)疏水的铁质量浓度平均值降至1 μg/L以下,较之前的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降低了80%以上,有效抑制了炉前给水和高加疏水系统的流动加速腐蚀,减少了腐蚀产物向锅炉水冷壁、省煤器的转移量,进而降低了锅炉水冷壁和省煤器结垢速率,减缓了锅炉压差上升速率,避免了高加疏水调节阀堵塞,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混床周期制水量也由之前的8万t提高至40万t,节能降耗效益非常可观。由此证明给水加氧处理对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1 000 MW机组凝结水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王承亮
    2013, 46(12):  48-5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48.3
    摘要 ( )   PDF (17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1 000 MW机组凝结水泵耗电率偏高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为保证锅炉给水泵密封水压力安全裕度,凝结水泵电机变频器转速降低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了锅炉给水泵密封水加装管道升压泵改造,与此同时对各相关控制和保护逻辑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1 000 MW机组凝结水泵电机变频器在0~100%负荷范围内安全经济运行,同比降低凝结水泵耗电率约0.2个百分点,降低煤耗约0.7 g/(kW·h),经济效益显著。
    汽轮机调节系统模型仿真校核技术
    盛锴, 朱晓星, 倪宏伟, 刘复平
    2013, 46(12):  52-5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52.6
    摘要 ( )   PDF (28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轮机及其调节系统模型参数实测是电力系统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校核是保证模型参数正确性的关键。针对汽轮机及其调节系统模型参数仿真校核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研究了其解决方法并开发了一套基于该解决方法的汽轮机及其调节系统模型参数仿真校核的软件。软件能够根据实际汽轮机及其调节系统的特性调整模型实现仿真,并且能够根据仿真和实际结果自动计算校核指标。软件能够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同时保证校核精度。
    基于DCS系统变频循环水泵节能自动控制
    张利, 张宇, 刘卫平, 甘智勇, 王建
    2013, 46(12):  59-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59.2
    摘要 ( )   PDF (6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运行机组DCS系统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变频循环水泵节能自动控制的实现方法。从节能自动控制的理论和原理出发,通过实时计算凝汽器的运行清洁系数,采用循环重复计算法求取凝汽器最佳真空及对应的变频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对比分析并确定节能自动控制的实现方案,详细阐述了建立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注意事项以及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某电厂330 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进行了测算,实施变频循环水泵节能自动控制后年可节电376.16万kW·h。
    汽轮发电机组摩擦振动的分析与辨识
    叶泽平, 代炜
    2013, 46(12):  62-6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62.4
    摘要 ( )   PDF (7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轮发电机组的径向和轴向间隙都很小,当间隙消失时就会出现动静碰摩,引起机组的摩擦振动。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组摩擦振动产生的机理、时间和部位,通过分析径向碰摩和轴向碰摩产生的原因与特征,指出了不同情况下摩擦振动的辨识方法。最后,提出了为防止摩擦振动发生,在机组制造、安装、检修、启动和运行中所需采取的措施。
    中国抽水蓄能机组运行可靠性分析
    米建华, 周宏, 王琪媛, 王利亚
    2013, 46(12):  67-7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67.6
    摘要 ( )   PDF (23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近年来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部分重要设备故障突出等问题,在对各大区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中国水电可靠性运行数据,分析机组非计划停运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设备状况、设备来源、主要部件的技术性能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并与国外的抽水蓄能发电设备的等效可用系数和等效强迫停运率进行了对比,对中国抽水蓄能机组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偏低、运行时间短以及建设和安装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中国抽水蓄能机组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
    半速汽轮机轴位移和胀差传感器的安装与调整
    霍雷, 孙小龙, 郑军伟
    2013, 46(12):  74-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74.4
    摘要 ( )   PDF (1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轴位移和胀差是反映汽轮机动静间隙的两项重要监视参数。采用半速机组轴位移和胀差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对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存在的轴位移传感器测量值偏大、高中压转子膨胀测量传感器安装间隙不足和暖机过程中低压转子膨胀量过大等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轴位移和胀差实际运行数据和变化规律的分析,说明传感器的安装过程和调整方法正确,实现了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可靠监视和保护。
    落煤塔式圆形封闭煤场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探讨
    李蓉生
    2013, 46(12):  79-8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79.3
    摘要 ( )   PDF (7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落煤塔式圆形封闭煤场的布置形式及结构特点。以某电厂为例,提出了包括落煤塔式圆形封闭煤场的3种不同形式的煤场设计方案,并对这3种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得出落煤塔式圆形封闭煤场具有设计简单、维护方便、造价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火电厂。最后,提出了落煤塔式圆形封闭煤场的设计注意要点。
    新能源
    双馈异步发电机电刷滑环电阻变化理论与仿真研究
    陈涛涛, 马宏忠
    2013, 46(12):  83-8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83.6
    摘要 ( )   PDF (19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刷与滑环间良好的电接触是双馈异步发电机稳定运行的前提,电刷滑环电阻是衡量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以1.5 MW实际双馈风力发电机电刷滑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计及周期性变化的滑环电阻的基础上,对运行过程中电刷滑环动态电阻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下电刷滑环动态电阻数值模型和电路模型,并对电刷电流的间谐波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故障前后的电刷电流傅里叶变换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故障后电刷电流间谐波分量下降率远小于基波分量下降率,且故障下间谐波畸变率远大于正常时间谐波畸变率。该结论可作为双馈异步发电机电刷滑环运行稳定性的判据,对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定子撬棒和直流侧卸荷电路协调的故障穿越技术
    凌禹, 蔡旭, 汪宁渤
    2013, 46(12):  90-9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90.4
    摘要 ( )   PDF (3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撬棒(crowbar)保护技术是双馈风电机组实现故障穿越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最大的问题是,保护投入期间,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处于失控状态,不利于系统稳定。因此,利用定子撬棒方案代替传统撬棒保护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仅仅采用定子撬棒的方法,并不能保证直流母线电压在限值之内,为此,提出定子撬棒和直流侧卸荷电路协调的故障穿越方案来解决该问题。首先分析定子串电阻对转子电流故障影响的理论基础,之后,确定和优化所串电阻的大小,分析说明该故障穿越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利用PSCAD/EMTDC专业仿真软件,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风电场容量可信度及其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高忠旭, 毛安家, 陈得治, 宋云亭
    2013, 46(12):  95-9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95.4
    摘要 ( )   PDF (16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是衡量其发电容量价值的基本指标,也是风电场规划选址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为此,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模拟每小时的风速值,并结合风电机组的强迫停运率等数据,建立风电场的可靠性模型;其次,采用抛物线法计算风电场的有效载荷容量;最后利用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研究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该方法不仅可计及风速的时序性,还能准确评估系统的频率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IEEE-RTS 79标准算例仿真计算,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指标衡量系统可靠性时,容量可信度计算结果的差异,并研究影响容量可信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风电供热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评估
    王彩霞, 李琼慧, 谢国辉
    2013, 46(12):  100-10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00.6
    摘要 ( )   PDF (21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风电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已成为风电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冬季夜间负荷低谷时段,受热负荷影响,风电弃风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东北、西北等风能资源丰富、冬季采暖期长、热电联产机组比重高的地区开展风电低谷供热,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缓解风电冬季运行困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已经开展风电供热试点。研究了风电供热的原理,并结合风电供热实践特点,分析了风电供热的运行特点、风电供热对于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的作用以及风电供热的前景,结合案例对风电供热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案例研究表明,风电供热有利于提高低谷风电的消纳能力,但就中国目前风电供热运行特点而言,其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的潜力有限,要完全解决低谷时段的风电消纳问题还需要考虑其他措施。
    限出力条件下风电场集群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王世谦, 林俐, 狄立, 于琳琳, 田春筝
    2013, 46(12):  107-1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07.5
    摘要 ( )   PDF (17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不协调、外送通道输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风电场弃风问题日益严峻,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结合中国大规模风电基地开发建设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超短期功率预测的限出力条件下的风电场集群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方法。该方法将限出力条件下的风电场集群有功出力最大化、线损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将系统安全、风电场输出功率、风电机组频繁启停、低预测功率作为约束条件,并计及了联络线上有功功率损耗以及超短期有功功率预测误差的影响。以中国西北地区某风电场集群进行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节能与环保
    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污染物脱除及排放
    王运军, 王宏伟, 魏继平, 高建康, 郭晓民
    2013, 46(12):  113-1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13.4
    摘要 ( )   PDF (37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关停并拆除的老小机组的场地上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新机组,进行“上大压小”技术改造,是电力企业转型、设备更新换代的必经之路。配套建设的高效电除尘器、脱硫、脱硝等烟气净化设施,可使新机组的污染物排放率大幅下降。以国电霍州发电厂“上大压小”改扩建工程1号机组为例,介绍新安装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SCR脱硝装置、五电场静电除尘装置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燃煤电站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烟尘和SO2的脱除效果。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负荷运行工况条件下,A、B两侧SCR脱硝反应器对NOx的脱除效率为70%~80%,五电场静电除尘器对烟尘的脱除效率为99.85%,湿法脱硫装置对SO2的脱除效率在98%以上,所排放的NOx、烟尘和SO2满足现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改造后的2×600 MW机组与改造前的4×100 MW机组相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上大压小”技术改造真正起到了增产减污的作用。
    燃煤电站SCR催化剂更换周期及策略优化数学模型
    李德波, 廖永进, 陆继东, 徐齐胜, 扬青山
    2013, 46(12):  118-1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18.3
    摘要 ( )   PDF (10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燃煤电站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有效管理进行了研究,得到催化剂活性预测模型、反应器脱硝性能计算数学模型和催化剂更新效益评估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可以对催化剂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并可对其效益进行评估。SCR脱硝反应器性能计算可采用分层计算的方法,所有催化剂层脱硝潜能之和即为反应器脱硝潜能的总和。对运行数日的催化剂及新催化剂样品进行了催化活性测试,得到了催化剂失活函数,为催化剂更新及其效益评估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基础。
    中国电力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霍沫霖, 韩新阳, 单葆国
    2013, 46(12):  122-1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22.4
    摘要 ( )   PDF (21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工业在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电力工业CO2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1991—2010年厂用电率、发电结构、发电煤耗、线损率等因素的变化对电力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主要受发电煤耗下降的正向作用,而碳排放强度的短期变化主要受发电结构影响,其次是发电煤耗,再次是线损率和厂用电率。
    技术经济
    大规模应用纯电动环卫车的经济性测算
    牛军龙, 张维戈, 孙丙香, 于勤录, 毕太伟, 白恺
    2013, 46(12):  127-13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27.3
    摘要 ( )   PDF (1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公共领域用的纯电动环卫车用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以9年收回成本、每年11%收益率为条件,采用总投资收益率法,对动力电池运营价格进行测算分析。在充电站设计运营车辆为50辆,实际运营车辆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55辆的条件下,采用总投资收益率法,测算充电电价,针对实际运营的车辆规模对动力电池运营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电动环卫车大规模推广的建议。
    脱硝电价考核判断规则的设计与应用
    孙栓柱, 王林, 张友卫
    2013, 46(12):  131-13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31.4
    摘要 ( )   PDF (11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通知在江苏等省份开展脱硝电价试点,为规范全省脱硝电价考核管理,江苏设计了脱硝电价考核判断规则。该规则充分考虑了各类脱硝原理的特点,对各种不同脱硝原理的判定条件进行了界定,并给出了规则中的理论和实际依据。该规则在江苏省2012年火电厂的脱硝电价考核中得到了实际应用,NOx平均排放浓度由219 mg/m3下降至77 mg/m3,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火电机组的NOx减排工作。针对规则的应用情况及火电厂未来发展趋势对该规则提出了修正建议。
    基于分块技术的用户停电损失估算方法研究
    张彩庆, 张文俊
    2013, 46(12):  136-1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36.4
    摘要 ( )   PDF (8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停电损失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引入分块技术将配电网分块,并确定故障停电事件发生后各分块负荷点的类型;提出根据负荷点停电类型分别确认各分块区域的停电持续时间,结合综合用户停电损失函数计算各分区的用户停电损失,最后汇总估算系统的用户停电损失,与传统的用户停电损失估算结果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资源环境价值理念的火电厂电力调度策略研究
    刘绍银, 李善风, 唐从明
    2013, 46(12):  141-14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41.2
    摘要 ( )   PDF (4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火电厂节能环保电力调度策略的制定中,需要权衡政府导向下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用电力调度配置能源结构的优势,基于资源、环境价值理念实现入网火电企业之间的节能减排交易,能有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节约行政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建立了火力发电企业之间的补偿机制,并对补偿算法进行了研究。
    电力规划
    四川电网季节性电能外送曲线优化
    陈汉雄
    2013, 46(12):  144-1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44.6
    摘要 ( )   PDF (16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四川水电丰期更多季节性电能外送,减少四川电网丰水期弃水电量,发挥国网公司川西3回±800 kV特高压直流强大的送电能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在川西3回±800 kV特高压直流常规送电方式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电网丰期弃水问题特征、送端水电站水文出力特性,提出了优化丰水期四川电网外送华东电网3回特高压直流7—10月的送电协议曲线,增加“丰小、丰腰”方式下川电外送华东电网的电力电量。研究表明:优化国网公司川西3回±800 kV直流送电协议曲线后,2015年平水年四川电网丰期可实现向华东电网增送约55亿kW·h季节性电能,增加国网公司川西3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利用小时数约100~350 h,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东部地区核电发展研究
    贾德香, 韩净
    2013, 46(12):  151-15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51.2
    摘要 ( )   PDF (8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东部地区本地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核电一般不参与电力系统调峰,需要深入研究核电发展及其对电网调峰影响。提出了中国东部地区核电规划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以系统电力供应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以电力电量平衡、能源供需平衡、系统建设和运行等各种要求为约束条件,研究总体电源规模和结构,包括核电建设规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核电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核电功率调节能力,提出地区电网核电推荐装机容量,并测算其环境效益,为中国东部地区完善核电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减碳配额约束下电力客户的模糊聚类分析
    王敬敏, 王超
    2013, 46(12):  154-1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54.5
    摘要 ( )   PDF (1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减碳配额约束下,供电公司的客户服务领域将由单纯的供电营销向全面的指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和减碳服务方向拓展。考虑电力用户的减碳水平,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电力客户价值指标体系,提出运用动态模糊聚类算法细分电力客户的新方法,深入分析了动态聚类时最佳阈值的选取依据,用此方法对某市10名大工业客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经济下电力客户评价指标体系具备合理性。根据聚类结果,总结了不同类别客户的特点,对供电企业如何展开针对性服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