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电气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Scopus数据库收录
DOAJ数据库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出版伦理
同行评议
作者指南
开放获取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许可协议和著作权
联系方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电力经济
经济转型时期电力弹性系数应用
单葆国, 李江涛, 谭显东, 单保平
2017, 50(12): 1-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9001
摘要
(
)
PDF
(56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总结电力弹性系数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提炼电力弹性系数波动的长期规律;对比典型发达国家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经验,提出在经济转型时期应用电力弹性系数的方法,对中国“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电力需求预测结果进行校核。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研究
谭显东, 单葆国, 吴姗姗, 单保平
2017, 50(12): 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230
摘要
(
)
PDF
(59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部分年份二者差异较大。建立了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测算模型,主要由结构效应、单耗效应、居民效应3部分组成。该模型能够全面、科学测算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的具体构成以及造成二者差距的主要原因。2012—2016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GDP增速分别低2.3、0.2、3.2、5.9和1.8个百分点,其中单耗效应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GDP增速分别低2.7、0.4、1.9、4.9、1.5个百分点,结构效应使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0.1、0.1、–0.6、–0.8、–0.8个百分点,居民效应使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0.3、0.1、–0.7、–0.2、0.5个百分点。测算结果表明,单耗效应是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的主要原因。
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电力需求分析研究
史静, 周琪, 谈健, 朱磊
2017, 50(12): 10-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233
摘要
(
)
PDF
(69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新常态下,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及消费,江苏省电力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电力需求走势,对“十二五”以来江苏电力消费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表现在电力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以及江苏省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典型地区之间电量增速差异显著,南部、中部地区电量呈现较高增速,北部地区增速较低。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电力需求进行了展望,预计“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约为5.1%,江苏省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用电增速分别为5.7%、6.2%和2.9%。
河南省电力经济关系演进态势研究
白宏坤, 刘军会, 尹硕, 王江波, 邓方钊, 杨萌, 赵文杰
2017, 50(12): 16-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308
摘要
(
)
PDF
(63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分析2010—2016年河南省电力经济关系,研究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用电单耗的变化规律,并重点研究高耗能行业发展与电力经济的关系,发现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是影响用电量和GDP增速差距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发现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正确认识当前用电量和GDP增速差距这一阶段性现象。
辽宁省经济指标与电力需求相关性分析
邓鑫阳, 蒋蕾, 李雍睿, 于海洋
2017, 50(12): 22-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230
摘要
(
)
PDF
(63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把握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准确预测电力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辽宁是东北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基于“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等情况,分析本省乃至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对辽宁省2005—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电力需求相关性分析,选取得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全社会货运量及地区生产总值等强相关性指标,采用岭回归方法建立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并对“十三五”用电需求进行预测,以期为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新常态下宁夏电力需求分析与展望
田星, 余蕾, 董晓晶, 齐彩娟
2017, 50(12): 27-3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235
摘要
(
)
PDF
(72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宁夏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新特征和电力需求变化,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作用机理两个维度剖析经济新常态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利用适应“S”型增长的动态灰色Verhulst模型对宁夏未来用电需求做出预测,以期为宁夏电力规划和电力工业布局提供参考。
大型调相机专栏
上电调相机内部故障分析及主保护配置方案优化设计
桂林, 赵斌超, 王光, 王祥珩, 王维俭
2017, 50(12): 33-3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11222
摘要
(
)
PDF
(28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调相机实际存在定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可能,不装设匝间短路保护将是调相机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运用“多回路分析法”,对上海发电机厂制造的300 Mvar调相机进行了内部故障分析及主保护配置方案的优化设计,分析表明应根据上电调相机中性点侧引出方式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主保护配置方案。与基于传统电磁型电流互感器的中性点引出方式及主保护方案相比,基于柔性光学电流互感器的裂相横差保护将彻底改变大型汽轮发电机无完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的现状,且对发电机设计制造影响小,从而为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提供高质量的保证。
大型调相机惰速同期并网可靠性研究
曾先锋, 侯炜, 陈俊
2017, 50(12): 38-4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11231
摘要
(
)
PDF
(8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止变频器(SFC)输出侧不配升压变可减少加装调相机的整体成本,但并网前SFC退出后调相机转子转速将不再可控,同期条件差。为提高惰速同期并网可靠性,首先建立了冲击电流与频差和角差间的关系,其次对同期点存在概率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在正频差时选择滞后系统的一个小角度、负频差时选择超前系统的一个小角度并网,正频差允许值设定较小、负频差允许值设定较大等提高并网可靠性的方法。结合算例,对调相机惰速运行中不同惰速率和不同允许频差下的同期点存在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小并网冲击电流,增加同期点存在概率,提高并网可靠性。
大型同步调相机控制策略研究
石祥建, 牟伟, 韩焦, 方冰, 高森, 吴龙, 刘为群
2017, 50(12): 44-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53
摘要
(
)
PDF
(2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强直弱交”电网的无功补偿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型同步调相机无功响应快、故障穿越能力强,是理想的无功补偿设备。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大型调相机项目的应用背景,阐述了大型同步调相机的静止变频器(SFC)启动方式和励磁控制策略;重点分析调相机的SFC启动控制策略、励磁系统无功-电压协调控制、基于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的无功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调相机控制策略可很好满足大型同步调相机启动和运行控制需求。
特高压直流工程大型调相机组启动调试及关键技术
陶骞, 王庆, 阮羚, 蔡万里, 崔一铂, 凌在汛
2017, 50(12): 51-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0046
摘要
(
)
PDF
(12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在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站中加装300 Mvar大型调相机组以作为动态无功补偿设备,要求其暂动态性能优,安全可靠性高,运维检修方便,该容量及应用需求的调相机在国内外均无设计制造先例,更无调试运行经验。结合特高压直流工程大型调相机组的功能要求及系统特点,介绍了大型调相机系统启动及调试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大型调相机组与常规发电机组的差异,着重阐述保安电源系统、励磁系统、同期系统、带负荷试验等调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为保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调相机站调试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按期投入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新型大容量调相机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
阮羚, 王庆, 凌在汛, 杨鹏程, 崔一铂, 蔡万里, 陶骞
2017, 50(12): 57-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0028
摘要
(
)
PDF
(7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以及新能源并网的快速发展,采用新型大容量调相机来为电网提供动态无功支撑、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正受到国内外输电行业的重视。对新型大容量调相机相比静止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其关键指标需求,以提高机组性能及运行可靠性为出发点,提出主变及各重要辅助系统的原则配置要求。根据新型大容量调相机设备特点及性能需求,提出其设备质量管控、厂内及涉网性能考核试验的建议。以期为国内新型大容量调相机配套工程设备的性能优化、质量提升及性能考核提供理论依据。
发电
再热凝汽式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在线监测优化
盛锴, 周年光, 宋军英, 雷滨, 彭双剑, 寻新
2017, 50(12): 62-6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09
摘要
(
)
PDF
(12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理的阀门流量函数设置是火电机组功率线性控制的重要保障。当实际运行机组的阀门流量特性存在非线性而影响控制性能时,则需重新优化阀门流量函数。目前阀门流量函数的优化是以阀门流量特性试验结果为依据的。基于某电厂362.5 MW引进型机组上试验研究,提出一种阀门流量特性在线监测优化方法,利用DCS的历史数据监测机组实际的阀门流量特性并优化阀门流量函数,根据阀门流量特性的变化预先修正阀门流量函数,可避免由阀门流量特性引起的一次调频性能下降、功率振荡等问题。
机组一次调频特性在线监测方法
谈博, 陈志刚, 顾涛, 赵志丹, 俞静, 曹琛
2017, 50(12): 68-7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79
摘要
(
)
PDF
(17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外来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电网频率振荡的安全风险,分析网源之间自动发电控制架构,提出一种机组一次调频特性在线监测方法。基于混合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一次调频在线监测的原理图;由工程实践出发,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衡量调频效果;结合某超超临界机组性能及分时技术,建立机组侧一次调频在线监测的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功能良好,将事故分析改为事先监督,且一次调频评价参数满足调度规程。
300 MW低热值煤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发电的设计与运行
佟博恒, 柳成亮, 苏虎, 刘青, 杨海瑞, 蒋文斌
2017, 50(12): 75-8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2119
摘要
(
)
PDF
(14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山西国锋300 MW低热值煤综合利用亚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讨论了超低排放电厂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该项目采用炉内喷钙脱硫和炉外半干法脱硫控制SO
2
、流态重构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低氮燃烧技术和SNCR脱硝控制NO
x
、布袋除尘控制粉尘。研究结果显示,锅炉运行稳定、高效,满负荷下热效率为90.61%;烟气SO
2
排放质量浓度为18.75 mg/m
3
,NO
x
排放质量浓度为40.30 mg/m
3
,烟尘排放质量浓度为4.9 mg/m
3
,均达到了超低排放指标,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低氮燃烧和SNCR、炉内脱硫和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布袋除尘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的技术路线。
汽轮机组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研究
万忠海, 晏涛, 鲁锦, 蔡文, 陈文
2017, 50(12): 81-8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112
摘要
(
)
PDF
(20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较理论计算与传统试验方法,全局动态试验方法在分析结果准确性、实施便捷性以及与调节阀特性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等方面更适于精确且完整地描述汽轮机组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数台机组的实施应用表明,由该方法所得到的汽轮机组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可反映出定功率下可行阀位区间内不同初压下机组热耗率的连续变化趋势,不仅直观地展现出不同类型汽轮机组定功率变压运行的内在固有规律,而且有助于数值量化调节阀节流调频、调节阀重叠度等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程度,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煤电机组宽负荷调峰运行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汽轮机组配汽端综合优化及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动态数据挖掘的汽轮机调节门流量特性在线计算
文乐, 杨新民, 薛志恒, 高林, 赵金旭
2017, 50(12): 87-9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15
摘要
(
)
PDF
(23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汽轮机调节门流量特性实时分析和在线监测,建立动态数据挖掘模型用于调节门流量特性计算,以某厂350 MW超临界汽轮机组为例检验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态数据挖掘模型能够从实时运行数据中提取和更新计算样本,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很好地反映了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相比偏差在1.5%以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在线计算方法。
炼化企业热电厂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研究及应用
吴涛, 胡洪华, 黄廷辉, 何新, 王建平, 陈泾, 马玉峰, 王斌
2017, 50(12): 93-9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5069
摘要
(
)
PDF
(2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炼化企业自备热电厂以热定电的发电特点,建立了基于供热量平衡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模型1)和基于不同燃料价、电价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模型2),同时在全厂生产过程监控及优化系统基础上进行了在线实施。通过对优化前后现场运行数据分析,采用模型1运行时可节约煤耗至少4.5 g/(kW·h);采用模型2运行时可增加收益6 492.16元/h。提出的热电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可应用于其他电厂。
电站锅炉水汽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赵青, 陈彩霞, 王一宁
2017, 50(12): 98-10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085
摘要
(
)
PDF
(11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锅炉作为特种设备,其运行状况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锅炉水质量对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节能减排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根据工作经验,就电站锅炉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如检测标准的选择、现场取样环节、现场检测环节、实验室分析过程等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来更好地指导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技术调试难点分析与研究
崔超超, 张莹, 沈东生, 崔逸群
2017, 50(12): 101-10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6047
摘要
(
)
PDF
(2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某电厂现场总线工程的实施应用,从管理和技术角度全面分析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工程调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管理方面,系统性地提出现场总线工程实施中的组织分工原则及总体调试流程,技术方面,对调试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归纳总结并给出应对方法。在现场总线工程调试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电网
新型PSS-NB模型参数整定与工程化应用
吴跨宇, 沈轶君, 韩兵, 卢岑岑, 吴龙, 陆海清
2017, 50(12): 106-1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125
摘要
(
)
PDF
(32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PSS-NB的工程投运需要有配套的参数整定试验方法和性能验证方法。分析论证PSS-NB在中、低频段功率振荡抑制能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型PSS配套的参数整定试验内容与参数整定计算方法。以某电厂330 MW机组PSS-NB投运试验为实际案例,给出了工程投运过程中的参数整定计算方法应用过程和低频振荡抑制效果的验证过程。通过扫频扰动和负载电压阶跃试验对比验证了PSS-NB相对于PSS2B在全频段的低频功率振荡抑制能力上具有明显提升,证明了经参数整定的新型PSS-NB既能满足全频段相位补偿要求,又能在中低频段提供较强抑制能力。
1 000 kV变压器/高抗主要原材料组部件质量管控
郭锐, 王晓宁, 张贺军, 程涣超, 张书琦, 李金忠, 刘雪丽, 汤浩, 仇宇舟, 吴超, 遇心如
2017, 50(12): 112-1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44
摘要
(
)
PDF
(28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控制1 000 kV变压器/高抗主要原材料组部件的质量,概述了特高压交流工程中1 000 kV变压器/高抗主要原材料组部件包括电磁线、硅钢片、绝缘件、套管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其在入厂检验、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质量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管控措施及技术要求,可有效地避免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组部件使用在设备中,从而提高设备的质量稳定性。
电网变压器铁心磁致伸缩与油箱外特性关联分析
聂京凯, 卢林, 李睿, 金文德, 孔晓峰, 潘巍巍, 赵深
2017, 50(12): 118-12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1175
摘要
(
)
PDF
(4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主要关注变压器本体的振动原理、噪声频谱特征,建立从铁心磁致伸缩、振动传递途径、油箱振动到油箱噪声外特性的关联关系。同时,介绍了现有设备标准、噪声排放标准不匹配现象。通过对铁心2个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测量,明确振动的频率特征;通过对大量变电站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变压器的本体声压级特征、频谱特征、振动特征的统计规律以及集中度。建立了磁致伸缩频率与油箱外噪声特性的关联关系,验证了噪声频谱特性为100 Hz及其整数倍特征。变压器铁心由磁致伸缩引起的振动频率为工频激励电流频率的2倍,即100 Hz。而油箱外噪声特性表现为100 Hz基频的各整数倍高次谐波同样有噪声贡献,如200 Hz、300 Hz、400 Hz等。变电设备本体降噪是发展趋势之一。
30 mA泄漏电流对输电线路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
骆国铭, 毛晓坡, 张予, 陆锦培, 周俊宇, 曹祥薇, 宗云
2017, 50(12): 125-12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23
摘要
(
)
PDF
(16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输电线路在30 mA泄露电流作用下,金属材料受到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把金属材料放置于3种腐蚀环境中,分析不同SO
2
浓度和泄露电流状态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重情况,当SO
2
含量比较小时,泄露电流对样品的腐蚀失重影响不大;而当SO
2
含量比较大时,泄露电流首先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样品表面会有较多的γ-FeOOH亚稳态晶态相产生,当腐蚀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到腐蚀的样品中部分γ-FeOOH转变成相对稳定的α-FeOOH与Fe
3
O
4
,腐蚀产物便会降低腐蚀现象的发生,反而使样品的耐蚀性得到改善。
换流站联络变充电励磁涌流对哈郑特高压直流运行影响分析
郑彬, 杨鹏, 滕文涛, 班连庚, 项祖涛, 吴娅妮, 张媛媛, 骆立实, 潘一飞
2017, 50(12): 130-13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65
摘要
(
)
PDF
(24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换流站的联络变空载充电时产生的励磁涌流,使得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出现畸变,引发谐波进入直流系统。谐波将导致直流电压、电流以及功率波动,尤其是直流电流的谐波严重时,可能导致直流系统谐波保护告警甚至动作,影响特高压直流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系统实际条件,研究了天山换流站在不同操作方式下对新建750/500 kV联络变充电时的励磁涌流特性,评估了其对±800 kV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谐波保护的影响,提出了联络变充电时的安全措施建议。研究成果为确保哈郑特高压直流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和展望
李博, 高志远
2017, 50(12): 136-1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11221
摘要
(
)
PDF
(1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突破,对于电网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智能电网内涵出发,梳理电网发展的智能化需求,结合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特征和适用性,设计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开展了关键技术应用的SWOT分析,并对可能的困难进行估计。指出: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各环节的规划、预测、辅助决策、智能控制、视频监控、巡检、故障诊断等应用场景普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技术各有其优劣和适用范围,应用中需要重视各类技术的科学选择,并对可靠性、可解释性、数据样本积累、基础设施准备、知识库的修正维护、机密性等可能的挑战有所准备。
多旋翼无人机巡查系统在特高压基建工程中的应用
林宇龙, 李冰, 王德宇, 高炬, 陈永亭
2017, 50(12): 141-1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1129
摘要
(
)
PDF
(2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冀北地区特高压电网基建现状,提出了利用无人机巡查作为建设管理新技术手段。对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构成、飞行控制系统进行阐述,为满足控制需求对其进行建模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电网基建工程实际特点,建立了无人机巡查评估方案,建立检查表法与专项方案事故树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计算两方面对基建现场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根据实际应用效果,从巡查时间和费用、安全风险、外协赔偿、环评水质保护等方面衡量了无人机巡查效能。无人机巡查电网基建,能拓宽管控范围,减少管控漏洞,降低管控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六氟化硫生物毒性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研究
王海飞, 袁小芳, 祁炯, 赵跃, 苏镇西
2017, 50(12): 148-15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1016
摘要
(
)
PDF
(27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氟化硫(SF
6
)气体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残留一些有毒物质,生物毒性是SF
6
气体新气验收全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专人值守,为满足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对提升SF
6
气体生物毒性检测效率的需求,研制出一套SF
6
生物毒性智能化检测系统,其应用了多通道流量控制保护、气体快速平衡、远程视频监控等多项技术。对系统中各主要模块功能及效果予以介绍,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SF
6
生物毒性智能化检测系统各项功能均实现了设计目标,可有效提高试验工作效率,保护试验环境,保障设备用气质量,且无需专人值守,有推广应用价值。
新能源
风电机组齿轮箱非平稳振动信号谱分析方法
丁显, 柳亦兵, 滕伟
2017, 50(12): 153-15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009
摘要
(
)
PDF
(3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齿轮箱是风电机组的重要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风电场的收益,通过研究齿轮箱的振动信号来评判齿轮箱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风电齿轮箱的结构形式和故障特征,依据某类型风电机组齿轮箱特点,制定振动数据采集方案,采集2台风电机组齿轮箱高速轴振动信号;应用Hilbert能量谱和短时傅里叶重排谱对比分析,分别提取2台机组齿轮箱高速轴测点振动信号中蕴含的故障特征频率。分析得到一台机组齿轮箱高速轴损伤,实际验证了该齿轮箱高速轴故障为齿面点蚀。证实了Hilbert能量谱和短时傅里叶重排谱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提取风电齿轮箱故障特征频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与经验模态分解的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
索春梅, 孙健, 张宗峰, 王贤宗
2017, 50(12): 159-16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37
摘要
(
)
PDF
(23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伏出力受太阳辐照度、温度、瞬时云团等影响,出力序列呈现明显的非平稳特性,给预测工作带来难度。为降低出力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满足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对预测精度的需要,提出两阶段构建输入样本的方法,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建待预测日的相似日样本集合,再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拆解相似日历史出力,得到振动模态相对平稳的本征模函数及剩余分量后,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每个分量进行滚动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重构得到下一时刻的点预测值。实例证明,该组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可达到1.93,实现了较高精度,可以为光伏出力调度工作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基于逆变型DG控制特性的微电网故障特征分析
季亮, 张海涛, 任建铭, 杨兴武, 陶晓杰
2017, 50(12): 165-17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36
摘要
(
)
PDF
(18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电网中含有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G),其故障特性直接受DG控制策略的影响,因此传统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微电网。在故障条件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由于其不同的控制方式,产生较为复杂的故障特性。首先根据含恒功率(PQ)控制、V/F控制的逆变型(DG)输出特性约束方程,构建DG故障特性分析的等值模型;然后利用DG等值模型,建立孤岛运行和并网运行2种运行方式下的微电网故障等值模型,求解其稳态响应;最后,运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搭建同时含PQ控制和V/F控制的逆变型DG的微电网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故障分析方法的比较,验证了新方法在不同故障条件、DG控制方式及微电网运行条件下该方法的适应性、有效性及准确性,为微电网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判据。
节能与环保
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在脱硫串塔系统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价
尤良洲, 杜振, 江建平, 朱跃
2017, 50(12): 173-17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57
摘要
(
)
PDF
(19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670 MW燃煤机组为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将原除雾器更换为管束式除尘器。通过调整电袋复合除尘器旁路开度及脱硫系统喷淋层运行模式,现场测试不同工况下的脱硫系统整体协同洗尘效率。根据测试结果,管束式除尘器在高负荷工况中展现了较高的协同洗尘效率,但在低负荷工况中,协同洗尘效率明显降低,雾滴含量上升,并且喷淋层运行模式对洗尘效果影响较大。
燃煤电厂WESP颗粒物脱除机制及排放特征研究
刘含笑, 姚宇平, 郦建国, 陈招妹, 方小伟
2017, 50(12): 178-18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6180
摘要
(
)
PDF
(3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强化荷电和促进细颗粒团聚两方面对湿式电除尘器(WESP)细颗粒强化脱除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调研和现场实测方式,对国内投运的WESP颗粒物排放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ELPI测定WESP进出口粉尘粒径分布,采用滤筒方法测定总尘,采用ELPI、PM-10或DGI测定PM
10
、PM
2.5
浓度,采用冷凝法测定SO
3
。对调研及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ELPI将PM
10
从0.03~10 μm被分为12等级,WESP对PM
10
各级粒径均有明显的去除效率,数浓度、质量浓度去除效率均在4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WESP出口颗粒物浓度0.43~12.5 mg/m
3
,绝大部分在5 mg/m
3
以下,除尘效率均在7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WESP出口PM
2.5
浓度0.35~1.59 mg/m
3
,大部分数据低于1 mg/m
3
,且脱除效率大部分在6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WESP出口SO
3
浓度0.10~3.21 mg/m
3
,脱除效率均大于60%,最高可达90%以上。调研某350 MW机组WESP出口连续3个月CEMS数据,颗粒物小时浓度达标率为100%,系统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汤广福 单葆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座315
邮编:102209
电话:010-66603794(编辑部)
010-66603806(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2-427
国外发行代号:M-276
广告登记证号: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青年编委信息登记表
青年编委信息统计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论文模板
《中国电力》撰写规范
1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