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铭, 姜志成, 吕智嘉, 王佳杨, 仇召宏, 张守玉. 粉量分布不均对1000 MW机组对冲锅炉的影响及调整[J]. 中国电力, 2024, 57(1): 219-229. |
[2] |
曲立涛, 齐晓辉, 王德鑫, 于洪海. 基于CEMS数据的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23, 56(2): 171-178. |
[3] |
陈家伦, 蒋欢春, 卞韶帅, 康英哲, 吴哲, 黄新. 660 MW梯级供热机组耦合电锅炉运行优化[J]. 中国电力, 2022, 55(5): 189-195. |
[4] |
刘含笑, 吴黎明, 赵琳, 于立元, 郦建国, 崔盈. 燃煤电厂湿式电除尘器减排及能效特性研究[J]. 中国电力, 2022, 55(5): 196-203. |
[5] |
张志勇, 莫华, 王猛, 帅伟. 600 MW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控制研究[J]. 中国电力, 2022, 55(5): 204-210. |
[6] |
王彦哲, 周胜, 姚子麟, 欧训民. 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建模分析[J]. 中国电力, 2021, 54(8): 128-135. |
[7] |
杜振, 王志东, 江建平, 朱跃. 湿法脱硫系统PM2.5排放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21, 54(6): 153-158. |
[8] |
朱法华, 许月阳, 孙尊强, 孙雪丽, 王圣. 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电力, 2021, 54(4): 1-8. |
[9] |
姬海民, 李文锋, 杨冬, 张冀豪, 董方奇, 周屈兰, 张一帆. 基于超低氮燃气锅炉振动控制试验研究[J]. 中国电力, 2021, 54(3): 185-190. |
[10] |
吴家玉, 莫华, 胡耘, 朱杰, 帅伟, 张晴, 姜岸.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电厂煤场无组织颗粒物不同控制情景下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电力, 2021, 54(2): 182-189. |
[11] |
惠立锋.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PM10/PM2.5实验室采样对比分析[J]. 中国电力, 2021, 54(2): 190-196. |
[12] |
吴家玉, 朱杰, 莫华, 张峰, 帅伟, 张晴, 那钦. 典型燃煤电厂浆液冷却烟气消白设施SO3治理效果测试研究[J]. 中国电力, 2020, 53(8): 145-150,172. |
[13] |
滕达, 李铁林, 李昂, 安连锁, 陈海平, 沈国清. 电站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与梯级利用系统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20, 53(7): 189-196. |
[14] |
曹丽华, 潘同洋, 司和勇, 姜铁骝, 曹兴, 赵金峰. 热电厂配置调峰电锅炉最佳容量确定方法[J]. 中国电力, 2020, 53(6): 140-146. |
[15] |
马学礼, 孙希进, 苏燊燊, 张仁锋, 党立晨, 黄显昌, 谢永平. 基于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烟囱高度优化研究[J]. 中国电力, 2020, 53(5): 179-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