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28
    目录
    目录
    2023, 56(8):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规划运行
    考虑储能装置寿命的电网侧规模化电化学储能规划与评估方法
    齐步洋, 卓振宇, 杜尔顺, 张宁, 康重庆
    2023, 56(8):  1-9,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68
    摘要 ( )   HTML ( )   PDF (37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新能源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并网规模逐步增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负荷类型日趋多样化,负荷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导致电力系统中源荷两端出力与用能的不确定性与不匹配性特征愈发明显,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储能技术是提升电网灵活性、优化新能源并网友好性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寿命的电化学储能规划配置与运行模拟模型,以及基于精细化生产运行模拟的规划方案评估方法,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受端电网的储能布局与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撑。算例表明:加入储能后,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与新能源消纳能力。
    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和政策机制研究
    胡静, 黄碧斌, 孟子涵, 李娜娜, 吉喆
    2023, 56(8):  10-1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4094
    摘要 ( )   HTML ( )   PDF (21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重要的应用形式,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替代或延缓电网输变电设施建设等作用,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发展,提出探索纳入输配电价疏导成本。目前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相关政策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厘清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界定范围,提出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论证,提出在电力市场发展不同阶段下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并形成有关政策建议,推动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有序发展和高效利用。
    支撑双碳目标的新型储能发展潜力及路径研究
    任大伟, 侯金鸣, 肖晋宇, 金晨, 吴佳玮
    2023, 56(8):  17-2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34
    摘要 ( )   HTML ( )   PDF (24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具有多种优势,且技术经济性正在快速进步,必将成为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要支撑。未来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多少新型储能、什么样的新型储能以及如何发展新型储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将中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灵活性资源协同规划、储能技术发展及中国电力系统的特征相结合,以转型路径情景为基础边界,充分考虑煤电发展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提出3种新型储能研究方案;采用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扩展优化模型,充分刻画七大区域电网的电源、负荷及电网互联等系统特性,全面考虑系统灵活性资源的技术经济特性,量化分析全国七大区域电网对各类型储能的需求潜力;从碳达峰、快速减排、碳中和3个阶段,针对新型储能的发展任务、技术经济水平及发展规模等维度提出新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考虑新能源消纳与储能参与调频的共享储能主从博弈鲁棒定价方法
    齐彩娟, 车彬, 杨燕, 陈宝生
    2023, 56(8):  26-3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 (30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规模储能应用交易机制不明确、投资成本难回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共享储能的定价方法,建立了一种以共享储能运营商为领导者、风电场为跟从者的考虑储能参与调频的共享储能主从博弈分布鲁棒定价模型。上层以共享储能运营商盈利最大为目标,提出储能不仅可从风电场获利,还可参与系统调频获取收益。下层以风电场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两阶段风电场分布鲁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最大化基础场景的售电收益,第二阶段最小化不确定场景下风电场上网偏差惩罚成本期望。基于西北地区实际风电场运行数据设计算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共享储能运营商合理的定价策略,不仅有利于改善新能源场站调节能力,减少弃风,还可提高储能利用率,实现博弈双方的互利共赢。
    考虑新能源发电量季节性分布的省区级季节性储能需求测算方法
    武震, 霍彦达, 张翼, 黄巨龙, 戴剑锋
    2023, 56(8):  40-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1047
    摘要 ( )   HTML ( )   PDF (2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存在季节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给系统电力供应稳定性带来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灵活调节资源,季节性储能可以实现长时间、大规模的能量转移,具有电量季节性波动平抑作用。在规划阶段合理配置季节性储能可以保证月间电量均衡,减轻系统保供压力。提出了一种季节性储能需求测算方法,首先,基于月均气象统计信息,建立可再生能源季节性发电量的季节分布特性模型;其次,以系统年均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各类型电源运行约束、储能规划/运行约束以及年/月电量平衡约束,建立季节性储能需求测算模型,实现了季节性储能容量需求测算;最后,采用中国南方某省区2050年规划方案作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市场的竞标策略
    郁海彬, 董帅, 陆增洁, 周毅, 文光磊, 张宇, 高亦凌, 李雪妍
    2023, 56(8):  48-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1059
    摘要 ( )   HTML ( )   PDF (3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下,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缺口日益增大,储能凭借灵活爬坡和双向调节特性,可作为独立主体或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内部成员参与协调解决调峰调频及新能源消纳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概况,建立VPP聚合多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的调峰竞标模型及整体效益最大的调峰竞标策略;在以发电、调频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电能量和调频市场联合出清模型基础上,引入效率因子体现快速调频资源的优势。算例验证了VPP竞标策略下储能分配的收益优于独立运营模式;传统和快速调频交易品种参与日前市场设计的火-储联合出清模型较顺次出清模式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益,引入效率因子能提升优质调频资源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节约电网总调频成本的目的。
    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力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簇头选举算法
    韦磊, 徐江涛, 郭雅娟, 朱道华
    2023, 56(8):  61-67,7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1086
    摘要 ( )   HTML ( )   PDF (52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感知和监测场景中,但所处环境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面临着被攻击的安全风险。传感器节点资源受限,安全防护脆弱,在采集数据时容易遭受选择性转发、伪造篡改数据等恶意攻击,使系统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簇头选举算法,综合考虑节点的历史通信记录、数据一致性、簇内节点距离以及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将通信质量和能耗考虑在内,通过时间周期轮替保证簇头节点的能耗公平性,选举安全可靠的簇头作为簇群的汇聚节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避免恶意节点当选簇头,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性。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电力管廊覆盖优化技术
    钟成, 翟迪, 陆阳, 刘晓波, 王心如, 赵雄文
    2023, 56(8):  68-7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23
    摘要 ( )   HTML ( )   PDF (38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狭长电力管廊环境下无线传感网络覆盖受不规则形状、障碍物及电磁干扰影响导致通信质量降低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最低接入速率约束的电力监测覆盖感知模型,提出结合神经元映射和差分进化的改进灰狼覆盖优化算法。首先,通过神经元混沌映射生成均匀的初始种群。然后,利用非线性收敛因子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最后,引入差分进化算法对灰狼个体进行变异。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覆盖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能够在狭长电力管廊环境下显著提高网络的覆盖性能并满足待监测节点的通信需求。
    面向边缘增强分布式电力无线传感网的资源分配
    吴钢, 周金辉, 李慧
    2023, 56(8):  77-85,9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4069
    摘要 ( )   HTML ( )   PDF (51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传统电力无线传感网络中出现的访问时延高、能耗大以及用户服务质量恶化等问题,引入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建立访问时延和网络能耗联合优化模型,目标为最小化时延和能耗的联合函数;随后在射频拉远单元的剩余资源量、负载排队等待时延和中心单元/分布单元的剩余资源量的共同约束下,通过控制负载转移过程中的等待时延,从而确定中心单元/分布单元的总资源处理量;接着根据MEC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通过减少活跃的MEC服务器数量,来减少传感器设备的能耗。仿真分析了权重系数大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以及算法在不同业务流量和时刻下的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分配机制在降低访问时延和设备能耗方面,效果优于其他对比算法。该机制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的通信质量和系统工作效率,延长传感器设备寿命,降低网络成本开销。
    城市电网本地通信网络数字化感知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研究
    钟成, 翟迪, 陆阳, 范静怡, 刘晓波, 张馨月, 赵雄文
    2023, 56(8):  86-9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4068
    摘要 ( )   HTML ( )   PDF (36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型本地数字化电力感知业务差异化对通信性能的需求,灵活合理的通信技术适配对建立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通信网络至关重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型本地数字化感知场景,首先,对典型本地通信技术和电力业务通信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了多层多指标维度综合评价模型;其次,提出基于相关系数的模糊层次分析-熵权主客观组合权重法进行通信指标赋权;最后,结合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计算加权评价得分获得适配结果。结果表明:所提评价模型和适配算法为新型本地数字化电力感知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
    电网
    多相无刷励磁机旋转二极管开路故障在线检测方法
    武玉才, 孙淑琼
    2023, 56(8):  99-10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43
    摘要 ( )   HTML ( )   PDF (4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多相无刷励磁机旋转二极管开路故障不易检测的问题,以39相11对极无刷励磁机为例,从无刷励磁机正常运行和单管开路故障时的电枢电流特性入手,首先,分析了2种状态下电枢磁场的变化规律,根据励磁机的结构特点及电磁耦合关系,提出在励磁机内定子的任意磁极上安装一个磁场检测线圈用以检测旋转二极管开路故障。其次,结合无刷励磁机空间磁场的谐波特征,推导出检测线圈的磁通表达式,进而得到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发现二极管开路故障会引起感应电压中特定频率谐波幅值变化。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证明该检测线圈法可以有效识别出旋转二极管开路故障,且不影响无刷励磁机正常运行。
    不平衡电网下MMC的PCHD模型无源滑模控制策略
    刘道兵, 鲍妙生, 李世春, 郭汉琮, 郭营营, 齐越
    2023, 56(8):  109-11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84
    摘要 ( )   HTML ( )   PDF (42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换流装置的直流输配电系统会出现交流电流不对称、有功无功二次脉动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port-controlled hamiltonian with dissipation,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passivity-based control,PBC)和滑模控制(sliding-mode control,SMC)的混合控制策略,设计出了PCHD模型下MMC控制系统的无源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规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较PI控制、无源控制等方法具有更加良好的控制效果。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董淑文, 刘宝柱, 胡俊杰
    2023, 56(8):  117-125,14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56
    摘要 ( )   HTML ( )   PDF (52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首先,从系统负荷变化引起常规火电机组启停的角度出发,将典型场景下的短路电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机组启停状态下的约束,通过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的结构等值研究风电场的等效表达式,引入考虑风电接入的短路电流约束。然后,确定电网扩展规划总体思路,以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考虑储能、需求侧响应以及短路电流约束的电网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最后,以IEEE-RTS 24节点系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并网电流谐波反馈的有源阻尼策略
    徐佳, 杨树德, 张新闻
    2023, 56(8):  126-13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 (50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并网点电压谐波为反馈量的有源阻尼控制(voltage-harmonic-based active damping,VHBAD)可提高变流器对弱电网的适应能力,但会削弱系统对背景谐波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影响并网电流质量。首先,建立了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电网等值电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并网电流谐波反馈的有源阻尼策略(current-harmonic-based active damping,CHBAD),该策略将有源阻尼支路的作用点由参考信号移至调节器输出端,可在提高变流器弱电网适应能力的同时兼顾到并网电流质量。最后,通过Plecs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时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考虑设备调节成本的主动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
    岳园园, 王主丁, 王辉, 罗璇, 苏舟, 惠子珈
    2023, 56(8):  136-14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08112
    摘要 ( )   HTML ( )   PDF (38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降低主动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的成本,提出考虑设备调节成本的主动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方法。以日前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Distflow支路潮流、设备安全运行为约束条件,建立日前优化调度模型。针对二阶锥规划(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SOCP)形式下的节点电压波动约束和储能寿命成本模型等非线性项,提出新的线性化处理方法,形成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YALMIP/CPLEX工具在改进IEEE-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考虑储能寿命折损成本因素,效果良好。
    基于分层测量数据的高压变电站概率负荷预测方法
    唐旭辰, 潮铸, 段秦尉, 苏炳洪, 陈卉灿
    2023, 56(8):  143-1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09110
    摘要 ( )   HTML ( )   PDF (43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电力系统中各级量测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使得高压变电站负荷预测精准度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以高压变电站以及附属的中压出线、中压配变的多级负荷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中压出线与中压配电的自下而上的概率负荷预测方法,分析结果的分布特性并完成负荷的累加。此外,为提高预测精度,采用概率预测方法对网损与测量误差造成的预测偏差展开修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综合评价较优,不仅能得到高准确度的负荷点预测结果,还能划定更小的预测区间。
    基于小样本数据差分扩容的微电网负荷预测方法
    贾巍, 黄裕春
    2023, 56(8):  151-156,16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09035
    摘要 ( )   HTML ( )   PDF (50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新能源微电网负荷预测,针对中长期负荷预测中样本数据不足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扩容方法,将原始数据样本两两差分作为新数据样本,通过设置阈值进行数据筛选,在扩充数据样本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基于差分运算的数据扩容方法对于负荷数据不确定性的消除效果。考虑气象、人口等影响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各种关联因素对负荷的影响,将原始数据负荷预测模型作为对照,通过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负荷之间的误差,验证了数据扩容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基于μPMU测量数据的配电网线路阻抗参数估计
    张子桐, 周群, 佃钰林, 官子超, 印月, 冷敏瑞, 刘雪山
    2023, 56(8):  157-16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97
    摘要 ( )   HTML ( )   PDF (42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长期以来低压配电网线路阻抗参数缺失的问题,基于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micro 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提供的测量数据,首先,以线路阻抗参数为变量,根据测量数据推算台区首端状态值,以推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作为目标函数,将阻抗参数的求解转化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目标函数权重系数取值和数据集大小,以减少误差对求解结果的影响,使模型求解精度达到较高水准;最后,搭建了包含26个负荷节点、34条线路支路的低压配电网台区算例,在考虑实际测量误差的情况下,线路阻抗参数计算平均误差为3.87%。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阻抗参数的精确计算,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及系统运行特性
    李惠玲
    2023, 56(8):  166-17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103
    摘要 ( )   HTML ( )   PDF (50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未来中国面临着远距离、大容量西电东送的重大需求。基于柔性直流的团块状互联大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可以实现西部风、光、水、火等不同特性电源之间的互补调节,解决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在研究直流电网的稳态模型、电磁暂态模型和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构建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仿真系统,分析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稳态运行特性和暂态运行特性,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出力波动对直流电网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交直流故障扰动引起的新能源换流站功率变化以及天气原因引起的新能源出力波动,西部送端直流电网换流站之间可以进行功率协调,实现各类能源的紧急增援,降低扰动影响。因此,构建西部送端直流电网可以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远距离、安全稳定传输。
    考虑电网支撑能力约束的直流落点及定容优化规划
    于琳琳, 严格, 晏昕童, 毛玉宾, 陈姝彧, 李甜甜, 文云峰
    2023, 56(8):  175-18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3052
    摘要 ( )   HTML ( )   PDF (40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备超远距离、大容量送电能力,有效缓解了中国负荷需求与清洁能源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但随着直流馈入数量和容量的持续增加,受端电网支撑能力显著下降,安全稳定运行风险骤升。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网支撑能力约束的受端电网直流落点及定容优化规划方法。首先,计及受端电网电压和频率支撑能力,构建包括直流落点、接入方式选择和近区网架优化在内的直流落点协调规划模型,将直流落点规划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而,将模型分解为上层规划层和下层运行校验层,基于Benders分解算法实现该复杂优化模型的迭代求解。最后,针对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和某省级电网开展了算例分析。由计算和仿真结果可知,所提模型确定的直流落点规划方案相较对比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端电网应对交直流故障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性。
    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
    刘国伟, 马楠, 邓浩, 程卓, 曹毅, 刘志文
    2023, 56(8):  186-19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09096
    摘要 ( )   HTML ( )   PDF (36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适用于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的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模型;然后,以分布式新能源准入容量最大为目标,建立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其次,利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对模型进行转凸求解;最后,采用改进IEEE 33节点配电网为仿真算例,对不同情景下系统分布新能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承载能力。
    基于Tanimoto相似度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约束方案
    朱佳, 王峰, 李一泉, 焦邵麟, 徐晓春, 赵青春
    2023, 56(8):  193-19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76
    摘要 ( )   HTML ( )   PDF (32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变压器重要保护之一的零序差动保护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其保护判据的比较对象是三相进线侧相电流和得到的自产零序电流与中性线零序电流。三相进线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和中性线电流互感器(neutral current transformer,NCT)饱和特性的差异会对零序电流的传变造成误差,传变后的零序电流波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从而导致虚假差流的产生,进而引起零序差动保护的误动作。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各种工况下经CT传变后两侧零序电流大小、相位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Tanimoto相似度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约束方案,并仿真验证了所提约束方案的有效性。
    基于边缘计算的风电群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抑制策略
    李天楚, 容斌, 伍智鹏, 黄珏, 黄开来, 杨刚, 易杨
    2023, 56(8):  200-206,2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08056
    摘要 ( )   HTML ( )   PDF (50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问题,提出了一种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的抑制机理和基于边缘计算的载波相位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风电网侧变换器的超高次谐波发射模型,分析了考虑汇集线路Bergeron分布参数模型的超高次谐波传播特性。综合考虑风机有功、载波相位等参数对超高次谐波相位的影响,分析了载波相位与风机向并网点注入的超高次谐波相位的量化关系,构建了并网风电系统非故意发射的超高次谐波相位调节模型,提出了通过控制超高次谐波相位对超高次谐波抑制方法。利用边缘计算模式在数据计算及决策方面的低延迟优势,将风电群载波相位优化控制算法部署在风机侧,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风电群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抑制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超高次谐波抑制机理和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抑制风电群并网点的特定次超高次谐波。
    信息与通信
    智能变电站多信息融合建模的通信链路故障定位方法
    皮志勇, 朱益, 廖玄, 李振兴, 方豪, 吴沛
    2023, 56(8):  207-2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212075
    摘要 ( )   HTML ( )   PDF (27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通信链路故障所致告警信息繁多、运维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多信息融合建模的通信链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基于全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文件遍历网络节点,构建通信网络编号原则;融合多告警信息,构建节点、链路编码规则,形成节点-链路映射关系并建立定位模型;采用自适应遗传粒子群算法求解定位模型,实现故障链路精准定位。以某220 kV智能变电站二次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不同链路故障场景下的有效性。
    面向机器可读标准的电力标准数字化述评与展望
    马超
    2023, 56(8):  216-22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2021
    摘要 ( )   HTML ( )   PDF (2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电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充分发挥电力标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从而促进电力标准化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及智能,亟须开展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研究。目前关于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核心问题、技术路径及应用场景的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面向机器可读标准的电力标准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首先对标准数字化相关概念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当前中国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共性问题。其次,分别从电力同其他行业的差异性和电力行业自身特性角度,深入分析了开展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需思考的2个问题。然后,从总体思路、核心技术及典型案例3个维度,构建了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总体技术路径;同时,构建涵盖电力标准内容分析与展示、电力标准指标比对、电力无人机巡检标准数字化、电力供应链标准数字化等4个电力标准数字化业务场景。最后,提出了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议,并对未来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发电
    基于㶲分析的能量梯级利用供热变工况运行优化研究
    侯建军, 付喜亮, 李染生, 刘贵喜, 孙燕平, 孙利, 梁占伟
    2023, 56(8):  230-2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304078
    摘要 ( )   HTML ( )   PDF (53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实现供热机组的变工况优化,建立了基于㶲分析的供热经济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全厂㶲效率、供热㶲指数以及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的变化情况;基于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了高背压供热机组的高低旁抽汽供热、高低旁抽汽-背压机供热、中排抽汽供热及中排抽汽-背压机供热变工况运行的经济性,结果表明:中排抽汽-背压机供热方式的最佳㶲效率、㶲指数、发电煤耗及供热煤耗指标均优于其他供热方式;基于㶲分析方法得到的供热煤耗能够评价不同供热方式的经济性。研究结果可为能量梯级利用供热变工况运行优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