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电气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Scopus数据库收录
DOAJ数据库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出版伦理
同行评议
作者指南
开放获取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许可协议和著作权
联系方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0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目录
2020, 53(6): 0-0.
摘要
(
)
PDF
(1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稿
钻石型配电网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
阮前途, 谢伟, 张征, 祝瑞金, 石方迪, 李亦农
2020, 53(6): 1-7,6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004073
摘要
(
)
HTML
(
)
PDF
(4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部分城市配电网目前面临的变电站间负荷转供能力和平衡能力不足、变电站直送用户线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中压配电网网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钻石型配电网的发展思路,阐述钻石型配电网的结构与特点,并初步提出钻石型配电网一次网架、自愈系统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要求。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网架结构在适应性、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钻石型配电网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实现城市配电网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最后,以上海某区域为案例,分析现状配电网到钻石型配电网的演变过程,验证其技术经济特征。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高压直流闭锁故障智能调度决策
杨晓楠, 孙博, 郎燕生
2020, 53(6): 8-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138
摘要
(
)
HTML
(
)
PDF
(35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高压直流闭锁故障的处置策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特征建模方法及故障后电网调度策略生成方法,所提智能调控决策依据电网直流故障特征和运行环境信息,通过大数据驱动模型训练得到故障后的调度策略。首先根据故障环境信息,利用故障影响相关性提取有效故障信息,构建故障特征模型。然后介绍深度学习类神经网络原理和多层感知器模型,提出利用深度网络提取训练故障前后运行特征,自动生成调控策略的思路。之后利用反向传播算法构建深度学习框架,通过不断计算损失函数和准确率修正训练模型,自动生成有效故障处置策略。最后利用锦苏直流特高压线路相关的电力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改进深度自编码网络的异常用电行为辨识
林女贵, 洪兰秀, 黄道姗, 易扬, 刘智煖, 徐启峰
2020, 53(6): 18-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05
摘要
(
)
HTML
(
)
PDF
(37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准确检测异常用电行为以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自编码网络的异常用电行为辨识方法。首先将正常用户的用电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自编码网络逐层学习数据的有效特征;然后重构输入数据以计算检测阈值,而由于异常用电行为破坏数据的特征规则,再通过对比重构误差与检测阈值的差异即可实现异常用电行为辨识。为了改善自编码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与鲁棒性,分别引入了稀疏约束和噪声编码,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的超参数以提高模型的学习效率和泛化能力。选用福建省某地区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数据集进行了验证,这一模型的异常行为检测的准确率高于92%。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优异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异常用电行为辨识能力。
基于边缘计算与深度学习的输电设备异物检测方法
路艳巧, 孙翠英, 曹红卫, 闫红伟
2020, 53(6): 27-3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11
摘要
(
)
HTML
(
)
PDF
(3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输电设备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异物,如鸟巢、塑料袋,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清理将会对输电系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及时对输电设备是否有异物进行检测非常必要。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的异物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现有利用无人机拍摄传回云端服务器计算方法不同,通过将检测计算下沉到边缘设备,使用Mobilenet加上优化后SSD的目标检测方法在边缘设备直接处理计算,将检测出异物的图像发回云端。该方法在CPU上的运行速度是基于VGG(目视图像生成器)的SSD方法的5倍左右,是Faster-RCNN的58倍左右;在模型大小上是基于VGG的SSD方法的2/9左右,是Faster-RCNN的2/49左右,精确度为89%;与直接将数据传回云端服务器再进行处理的方式相比,数据传输量减少约90%。该方法不仅满足实时性,还具有可靠的效果,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已经得到实际部署。
基于强化学习的电力通信网故障恢复方法
贾惠彬, 盖永贺, 李保罡, 郑宏达
2020, 53(6): 34-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7078
摘要
(
)
HTML
(
)
PDF
(33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或恶意攻击会引发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网的严重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将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为解决电力通信网络大规模故障后的恢复问题,在通信链路恢复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建立以失效业务数量恢复最大化为目标的电力通信网大规模故障后链路恢复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利用链路恢复资源和故障链路在失效业务中的重要度,设置奖惩函数和选择规则,并累积奖励最大值,得到最优链路恢复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电力通信网故障恢复方法可以在恢复资源有限的约束下,恢复较多的失效业务。
基于t-SNE流形学习与快速聚类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故障预测技术
张筱辰, 朱金大, 杨冬梅, 陈永华, 杜炜
2020, 53(6): 41-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2032
摘要
(
)
HTML
(
)
PDF
(42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伏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t-SNE流形学习与快速聚类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故障预测技术,将光伏逆变器集群的历史监测信号作为原始特征库,采用t-SNE降维算法提取光伏逆变器集群的主特征矩阵,基于快速聚类算法搜寻每一采样时刻的聚类中心光伏逆变器,分别计算每台逆变器在各个采样时刻的偏心距离,得到归一化的累积偏心距离矩阵,通过合理设定预警阈值,从而实现光伏逆变器故障的准确预测。最后基于设计开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利用采集的光伏逆变器集群的历史运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光伏逆变器故障预测技术能够提前准确地预测光伏逆变器故障,有助于保障设备健康平稳运行。
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赵会茹, 赵一航, 郭森
2020, 53(6): 48-5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12
摘要
(
)
HTML
(
)
PDF
(38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负荷预测的重要性也不断彰显,作为负荷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市场交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确的负荷预测有助于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调度的有效性。由于影响负荷数据的随机因素太多且具有较强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对某市负荷数据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其他传统预测方法结果相对比,最终证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差更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将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下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与其他分解方法下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提升预测精度的有效性。
基于FCE和SVM融合的线路典型冰风灾害算法分析
谷凯凯, 陈凯, 顾然, 彭仲晗, 吴启瑞, 宋友
2020, 53(6): 56-6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1078
摘要
(
)
HTML
(
)
PDF
(3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外对于线路覆冰和风耦合作用的灾害分析较少,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融合的线路典型冰风灾害分析算法。通过分析典型冰风灾害影响因子及类型,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取了关键的灾害影响指标,并对风速和风向关键指标进行修正。在提取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地貌5类致灾相关程度高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径向基RBF核函数的非线性SVM小样本灾害分析模型。通过历史的冰风故障和非冰风故障数据建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和支持向量机融合的冰风灾害模型可有效分析判断冰风灾害发生的概率,实现了对冰风灾害小样本数据的可靠分析。
电网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反演系统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王兵, 贾育培, 严剑峰, 金一丁
2020, 53(6): 64-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1114
摘要
(
)
HTML
(
)
PDF
(56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使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为快速准确模拟电网的故障特性,提出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反演方法。通过将电网仿真计算数据管理平台(power system data base,PSDB)的方式离线模型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的实时在线模型进行融合,生成完整准确的故障反演模型。该模型不仅解决了实时在线模型不含暂态参数的问题,而且克服了方式离线模型无法反映电网实时潮流的困难,将故障反演耗时由两三个星期缩短到几秒,大大提高了方式计算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故障反演对时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并基于该模型对电网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准确模拟电网故障发生过程中电气量的变化。该系统已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成功安装并投入使用,针对国调和华中电网进行了故障反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科学有效性。
基于时间序列的电能表月故障数预测方法
李媛, 郑安刚, 谭煌, 陈昊, 程淑亚, 蔡慧, 王黎欣
2020, 53(6): 72-8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16
摘要
(
)
HTML
(
)
PDF
(35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国网信息系统中电能表故障预测模型比较简单、不够全面和没有具体电能表月故障数预测模型的问题,基于时间序列建立综合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现对批次电能表月故障数较准确的预测。首先计算电能表月故障数的移动平均序列,去除微小波动;然后根据序列是否有明显长期趋势,选用ARIMA模型或指数平滑模型对移动平均序列进行预测;最后采用反向移动平均,实现对整个批次电能表月故障数准确的短期预测。通过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进行对比,验证了综合时间序列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电能表月故障总数预测模型。计量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所提方法对故障电能表数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备货,提高管理部门的资源配置合理性和工作效率。
利用直流断路器实现柔直换流器直流侧在线并网
苑宾, 梅念, 乐波, 李探, 魏争
2020, 53(6): 81-86,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9066
摘要
(
)
HTML
(
)
PDF
(64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中换流器的快速可靠在线并网是目前工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孤岛换流站不具备交流侧启动能力,需要通过直流侧启动实现换流器并网。为了限制直流侧充电电流,可利用直流断路器对换流器进行预充电。研究通过直流断路器分级合闸实现孤岛换流站在线并网的可行性,提出分级合闸过程中直流断路器电流应力以及避雷器能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该计算方法对张北工程直流断路器的电气应力进行计算。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中建立了张北柔性直流电网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其在直流电网中的适用性,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新能源
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测与出力估计研究
裴哲义, 梁志峰, 陆为华, 李欣彤, 王振浩
2020, 53(6): 87-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2164
摘要
(
)
HTML
(
)
PDF
(64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准确评估光伏出力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掌握分布式发电的实时数据,为调度中心提供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需开展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测与出力估计研究。首先,提出光伏全局出力估计的分布式光伏国-省-地一体化信息建模方法,实现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有线与无线全景监测;其次,开展不同场景下分布式光伏出力特性研究,通过掌握组件类型、安装方式、地理位置、光资源分布、地形条件等场景对分布式光伏出力的影响,对分布式光伏进行聚合分析,并提出全局出力估计方法;最后,研发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聚合分析和全局出力估计系统,并在省调示范应用。
基于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的光照、温度和风速互相关性分析
吴晓升, 江岳文
2020, 53(6): 97-106,1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809009
摘要
(
)
HTML
(
)
PDF
(93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理利用气象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特性有利于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采用美国3个不同地区的光照、风速、温度的历史实测数据对三者所具有的长程自相关性与互相关性进行探究。首先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对3个地区的光照、风速、温度的长程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DCCA)和DCCA互相关系数进一步量化在不同尺度下三者之间的互相关性;最后构建风光互补发电场景并分析风光互补的总体特性和季节特性,验证了相关性分析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大型风电机组的模糊增益调度PI控制器设计
李庚达, 林忠伟, 陈振宇, 段震清, 陈保卫
2020, 53(6): 107-11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3100
摘要
(
)
HTML
(
)
PDF
(72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风速超出额定风速时,大型风电机组通常采用变桨距的控制方式,通过调整叶片桨距角,改变气流对叶片的攻角,从而改变风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实现对额定功率的稳定追踪。结合模糊控制与PI(比例-积分)控制,分别设计了模糊PI与模糊增益调度PI 2种变桨距控制器,并在Simulink软件环境下,利用Fast软件提供的5 MW陆基风力发电机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表明,新的控制器能有效缩短调节时间,减小系统超调量,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技术经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发电行业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影响分析
张金良, 周秀秀
2020, 53(6): 114-1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5026
摘要
(
)
HTML
(
)
PDF
(25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碳减排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发电行业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对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及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以发电行业的市场型碳减排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权交易市场及电力市场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政策情景下,其对碳减排及电力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火电发展存在抑制作用,且提高了上网电价;而发电权交易市场则能够缓解电价和碳价上涨,但会冲击绿色证书市场,导致绿色证书价格下跌。
巴西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朱永娟, 陈挺
2020, 53(6): 124-13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2003174
摘要
(
)
HTML
(
)
PDF
(21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交易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截至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省交易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交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而巴西作为金砖国家之一,与中国发展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电力工业的发展轨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电力市场迅速建立并高效运转,对当前中国尚在起步的电力市场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分别从监管方、参与方、市场机制、交易市场类别、配套措施等方面研究巴西运行多年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总结其运行经验,分析巴西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与中国电力市场交易异同点,以及在中国的适应性,最后提出有益于建设中国电力市场的经验启示。
发电
西门子1 000 MW汽轮机组轴系碰磨故障特性研究
崔亚辉, 姚剑飞, 徐亚涛, 渠福来, 孙鹏, 王增宏
2020, 53(6): 133-13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64
摘要
(
)
HTML
(
)
PDF
(43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西门子1 000 MW机组停机过程中,高压转子出现振动及其偏心值异常增大故障,存在高压转子发生永久弯曲的重大风险,严重威胁了机组的安全性。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压转子发生动静碰磨的动态响应,获得了高压转子发生碰磨的故障特征。采用数值仿真模拟了该型机组停机过程中高压转子的异常振动。研究结果表明,该机组停机过程中,高压转子振动及其偏心值异常增大的原因是端部汽封碰磨。通过开展高压缸径向间隙碰缸试验,调整高压转子与汽缸之间的径向间隙,解决了该问题,消除了高压转子可能发生永久弯曲的重大风险。
热电厂配置调峰电锅炉最佳容量确定方法
曹丽华, 潘同洋, 司和勇, 姜铁骝, 曹兴, 赵金峰
2020, 53(6): 140-14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811092
摘要
(
)
HTML
(
)
PDF
(47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电联产机组配置电锅炉进行热电解耦以促进风电等新能源的并网。为了确定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时电锅炉的最佳配置容量,引入特征日的概念,对电锅炉运行时的约束进行说明,分别以机组调峰增量和经济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建立电锅炉最佳容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对于330 MW机组,当不考虑投资成本时,电锅炉的供热功率达到52 MW时,机组可以获得最大的调峰增量,此时,电锅炉的电加热功率为178.28 MW;若考虑投资成本,当电锅炉的供热功率达到49 MW时,即电锅炉的电加热功率为168 MW时,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净现值。
基于改进群优化算法的深度调峰机组一次调频建模
于国强, 崔晓波, 史毅越, 汤可怡, 张天海
2020, 53(6): 147-15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03
摘要
(
)
HTML
(
)
PDF
(4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度调峰状态下,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已发生较大变化。为了解机组的一次调频出力变化情况以及为电网对深度调峰机组一次调频考核提供依据,基于一次调频模型的先验知识确定模型结构,结合一种全局搜索能力更优的改进群优化算法求取模型中未知参数。为了消除人为选取稳态值造成的建模误差,将稳态值融入辨识参数中,解决了常规模型辨识要求初始与结束状态必须达到稳态的问题。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深度调峰状态下一次调频能力与常规负荷条件下相比调频裕度变大,为更好地发挥深度调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需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水-火电机组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唐耀华, 郭为民, 崔杨
2020, 53(6): 153-160,1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7127
摘要
(
)
HTML
(
)
PDF
(75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电网存在大量的水电机组,掌握水电与火电一次调频特性及其差异对大功率输电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电网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了在较高水电负荷比例条件下不同控制参数对调频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水、火电机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能显著提高综合调频能力和混合电网的频率稳定性,但水电机组容量的增加会提高电网频率的动态超调。此外,水、火电机组调频指令与负荷的线性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停用保护剂对锅炉启停期间水汽中TOCi的影响研究
邓宇强, 齐佶, 王启亮, 祁东东, 宋飞, 李海洋, 程家庆, 王冬梅, 马彦斌
2020, 53(6): 161-165,1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2097
摘要
(
)
HTML
(
)
PDF
(63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电机组停运保护剂的使用较普遍,但关于含有机成分的保护剂对水汽总有机碳离子(TOCi)指标影响的研究及相关运行控制经验不足。为此,对几种常用机组停运保护剂在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应用后水、汽中TOCi浓度和氢电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含碳有机保护剂加入水汽系统后,给水和蒸汽的TOCi和氢电导率会严重超标,其中给水TOCi浓度最高时达标准上限的10倍以上,氢电导率最高时达标准上限的3倍以上,因而增加了水汽系统的腐蚀风险。鉴于此,应尽量选择不含有机碳链成分的机组停运保护剂;若采用含碳有机成分保护剂,应加强停机期间或启动运行初期水汽TOCi和氢电导率的监控,以指导保护剂的加入量和系统冲洗操作,或采用投运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方式,将水汽的TOCi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
核电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反向清洗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武伟让, 陶于春, 罗威, 余桐, 赵清森
2020, 53(6): 166-1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5050
摘要
(
)
HTML
(
)
PDF
(44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保障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使用安全,有必要增加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高压清洗范围。结合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结构特征,基于减小成本和增加兼容性的原则,在常规管板清洗设备的基础上,对分流板和第1支撑板间清洗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参数匹配、设备设计、校核计算等方法,开发了适用于分流板和第1支撑板间全区域清洗的反向清洗设备;该设备经模拟体充分调试后,已在核电厂顺利应用。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反向清洗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该区域的全面清洗,清除泥渣量提升明显,且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疏水加氧处理的研究
孟龙, 贾兰, 张文帅, 杨水养, 吕鹏, 李俊菀
2020, 53(6): 172-1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2099
摘要
(
)
HTML
(
)
PDF
(4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规避给水高浓度加氧处理(高氧处理)可能出现的促进过热器、再热器奥氏体钢氧化皮集中剥落的风险,一些电厂给水采用低浓度加氧处理(低氧处理),而给水低氧处理无法解决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的腐蚀问题。为此研究了“给水低氧处理+高压加热器疏水单独加氧处理”的全保护加氧处理工艺,并将此工艺用于某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研究结果表明:全保护加氧处理工艺可以兼顾解决水汽系统的腐蚀问题及规避高氧处理潜在风险;高压加热器疏水加氧能够快速显著降低铁腐蚀产物含量,尤其是悬浮铁含量,加氧运行后高加疏水铁质量浓度<1 μg/L;空气是高加疏水加氧最为安全的介质,对水汽品质(氢电导率、pH值等)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节能与环保
湿烟羽消除中过热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淦, 王少权, 高翔, 郦建国, 周林海, 冯国华, 章成伟, 陈铁炯
2020, 53(6): 179-18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3041
摘要
(
)
HTML
(
)
PDF
(41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除湿烟羽已成为当前重大环保需求。对消除湿烟羽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如烟气加热温度(过热度)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气压以及烟气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环境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呈指数降低,而随环境相对湿度升高、烟气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环境温度10 ℃以上时,过热度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的敏感性略强于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敏感性;气压变化可引起过热度的显著波动,因此对于不同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的气压差异;烟气温度变化同样可导致过热度的显著波动,证明消除湿烟羽时应严格控制烟气温度,以便充分利用冷凝再热法的技术优势。
基于CFD模拟计算的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试验方法
王卫群, 张磊, 黄治军, 傅高健, 李国奇
2020, 53(6): 185-19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0095
摘要
(
)
HTML
(
)
PDF
(43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对脱硝系统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计算、并引入示踪气体精准调节喷氨格栅阀门的方法。将SCR系统全尺度建模划分网格,对部分喷氨支管使用等量示踪气体替换原有烟气,数值模拟SCR反应器内气体湍流流动、多组分扩散,计算反应器出口断面各示踪气体的浓度分布,获得各喷氨支管喷出的氨气所对应的影响区域,精确指导试验人员调整每根喷氨支管的开度,调节喷氨流量,使反应器出口断面NO
x
浓度均匀分布。以某1 000 MW机组塔式锅炉SCR入口烟道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典型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能有效指导现场喷氨优化试验。
高砷煤SCR脱硝催化剂中毒失活研究
姚燕, 马云龙, 杨晓宁, 张华东, 王丽朋
2020, 53(6): 191-1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03095
摘要
(
)
HTML
(
)
PDF
(43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厂燃用霍林河高砷煤种,以该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蜂窝式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运行时间下的脱硝活性进行了中试检测评价,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仪、压汞仪、全自动化学吸附仪等对其成分和微观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砷在催化剂表面和微孔内的沉积造成其微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氧化还原特性,致使催化剂活性异常劣化,机组运行1 000 h 时的催化剂脱硝活性仅为新催化剂脱硝活性的69%。为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出了燃用高砷煤时减缓催化剂砷中毒的催化剂寿命管理建议。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汤广福 单葆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座315
邮编:102209
电话:010-66603794(编辑部)
010-66603806(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2-427
国外发行代号:M-276
广告登记证号: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青年编委信息登记表
青年编委信息统计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论文模板
《中国电力》撰写规范
1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