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乔加飞, 梁占伟, 张磊, 王顺森. 基于热能深度梯级利用的耦合供热变工况研究[J]. 中国电力, 2022, 55(9): 204-212. |
[2] |
马宗彪, 许素安, 朱少斌, 王晶. 基于特征加权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分类[J]. 中国电力, 2022, 55(6): 25-32. |
[3] |
张国柱, 张钧泰, 文钰, 杨凯旋, 刘明, 刘继平. 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及水回收系统变工况特性和调控策略[J]. 中国电力, 2022, 55(4): 214-220. |
[4] |
刘嘉乐, 马素霞, 马红和, 张立芳. 燃气机组热调峰性能及经济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21, 54(6): 104-110. |
[5] |
王琦, 曲燕, 白建云, 侯鹏飞, 李永茂, 冯赓. 基于GA的背压动态设定值多目标优化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9): 59-64. |
[6] |
王河, 李跃东, 秦志国, 尹晓晖, 马素霞, 王芳, 张嘉杰. 基于空冷岛性能在线监测的风机优化调节[J]. 中国电力, 2018, 51(8): 154-161. |
[7] |
刘学亮, 陈胜利, 万超, 李高潮. 间接空冷汽轮机组变工况特性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4): 108-114. |
[8] |
王亚欧, 陶谦, 陈波, 管诗骈, 张恩先. 自然循环双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动态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2): 176-184. |
[9] |
张利, 张子玉, 孔祥灿, 姚颢, 谷青峰, 于越, 周伟伟, 钱江波, 孔筱叶. E级联合循环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12): 1-6,28. |
[10] |
安亚军, 张志勇, 陈瑞君, 孙健, 赵自愿, 申梦岭. 罗茨–水环泵组在大型直接空冷机组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11): 32-37. |
[11] |
吴昕, 潘福敏, 欧大生, 陈萍, 骆平平. 动力装置余热回收系统的性能和应用[J]. 中国电力, 2017, 50(2): 117-123. |
[12] |
余耀. 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与抽汽供热的热经济性比较[J]. 中国电力, 2016, 49(9): 104-108. |
[13] |
邓宇强,李海平,张祥金,倪瑞涛,祁东东,宋飞. 直接空冷凝汽器运行腐蚀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J]. 中国电力, 2015, 48(5): 12-16. |
[14] |
王丽,张义江,郭民臣,纪执琴. 积灰及迎面风速对直接空冷机组性能的影响[J]. 中国电力, 2015, 48(2): 21-26. |
[15] |
胡孟起, 肖俊峰, 种道彤, 李园园, 连小龙, 李兆瑜. 喷射式热泵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力, 2015, 48(12): 5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