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18
    发电
    基于智能计算的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及其应用
    李海山, 雎刚, 毛晓飞, 余廷芳
    2014, 47(7):  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4
    摘要 ( )   PDF (17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基于智能计算技术的锅炉燃烧优化实时指导系统,该系统根据电科院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数据以及锅炉运行历史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建立了锅炉燃烧特性的NSGA-Ⅱ数学模型,将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数据结果和日常司炉的运行经验模型化,并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技术从模型中提取专家级燃烧运行知识和经验,通过计算机在线指导锅炉配风、配煤等燃烧运行调整,达到同时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减小NOx排放的目的。
    改进混沌离散粒子群与等微增率的机组组合优化
    陈璟华, 周俊, 郭壮志, 刘国祥, 周广闯
    2014, 47(7):  6-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6.5
    摘要 ( )   PDF (12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电机组组合问题具有非线性、离散性、随机性以及高维、非凸等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求解大容量火电机组组合优化问题的改进混沌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基于改进混沌离散粒子群算法来确定机组启停决策变量,采用跟踪负荷变化并引入修正策略来修正机组启停决策变量,提高算法的效率和解的精度。采用Kuhn-Tucker最优性条件对等微增率进行改进,使其分配结果满足爬坡及出力上下限要求。通过改进的混沌离散粒子群与等微增率混合嵌套,分别对外层机组启、停状态变量和内层负荷分配进行交替迭代优化。仿真算例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求解机组组合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适应性。
    发电机空芯铜导线腐蚀速率电化学试验研究
    李俊菀, 曹杰玉, 宋敬霞, 王红卫, 汪思华
    2014, 47(7):  12-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2.3
    摘要 ( )   PDF (15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发电机内冷水模拟工况和现场运行工况下铜腐蚀速率进行测量,研究内冷水pH值和溶解氧对发电机空芯铜导线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腐蚀速率随内冷水pH值的提高而降低,内冷水最佳pH值为8.5左右;贫氧工况更有利于发电机铜线棒的整体腐蚀防护,当pH值为8.5左右,且铜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时,富氧工况也能够满足发电机铜线棒的安全运行。
    压水堆核电机组RB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试验
    裴振坤
    2014, 47(7):  16-2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6.4
    摘要 ( )   PDF (21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新建压水堆核电机组在投入商业运行前都要进行快速甩负荷试验以全面检验机组控制策略完善、热工保护参数合理、动态调节特性与工艺系统匹配。通过对CPR1000 机组控制方式、Runback(RB) 控制策略、降负荷速率及目标负荷形成回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核电机组控制的特殊要求,试验前制定了详细的风险预案及防范措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取了CPR1000 机组的RB 动态响应特性,试验过程可为后续其他机组RB 试验提供借鉴。机组运行情况表明,RB 控制功能的正常投运大大提高了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安全系数及经济效益,同时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基于在线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电站热耗率模型
    李辉
    2014, 47(7):  21-2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21.4
    摘要 ( )   PDF (11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在线支持向量回归算法(AOSVR),建立了机组热耗率的在线回归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更新过程,包括增加新样本的递增和冗余样本的删除。对某1 000 MW机组的热耗率计算进行了建模,并与常用的离线式模型SVR和LS-SVR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OSVR模型能够根据新样本对模型不断进行更新,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泛化性能,适合在线应用。进一步通过输入参数扰动分析得出AOSVR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克服输入参数的非正常波动,保证热耗率计算的可靠性。
    电网
    自旋翼飞机电力巡线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贵林, 张丽
    2014, 47(7):  26-3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26.5
    摘要 ( )   PDF (36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自旋翼轻型飞机的特点与其在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中应用的可行性、先进性、经济性,探讨了以自旋翼飞机构建空中平台,配套红外、紫外、常规视频监测技术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进行电力线路、设施巡查的方案。该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查中的应用和推广,将极大地提高常规巡查和异常应急处理的效率,大规模节约空中巡线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为输电线路巡查进入“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为电力系统实现“大运行”开辟新径。
    输电线路桩基础的抗腐蚀性混凝土配方及寿命预测
    曾聪, 李盛龙, 郝冬雪, 陈榕, 刘春城
    2014, 47(7):  32-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32.2
    摘要 ( )   PDF (15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了适用于西北盐渍地区特殊地质水文环境下输电塔的耐腐蚀桩基础混凝土配方。该配方除了添加高性能减水剂外,还双掺了50%的粉煤灰和炉渣粉。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抗硫酸盐-氯盐复合腐蚀、抗氯离子渗透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该耐腐蚀性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试验结果和寿命预测均表明,采用了该配方混凝土的输电线路桩基础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并能满足预期的设计寿命要求,适于同类工程借鉴。
    基于V2G应用的蓄电池恒流放电的控制策略
    马立新, 穆清伦, 费少帅, 吴兴峰
    2014, 47(7):  35-3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35.3
    摘要 ( )   PDF (35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蓄电池是V2G(Vehicle to Grid)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它不仅作为电网为电动汽车供电的蓄能部分,而且也能实现并网输电的功能。针对蓄电池深度放电给蓄电池带来损害,进而缩短使用寿命和系统欠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阶段恒流输电且具有自动切断逆变电路的控制策略。根据该控制策略搭建了蓄电池的放电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根据控制全控器件的PWM波形,可以有效控制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大小,避免蓄电池组的深度放电,达到稳定且可靠的放电过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及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配电网量测配置评估及优化
    高亚静, 张占龙, 吴文传, 郭昆亚
    2014, 47(7):  39-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39.5
    摘要 ( )   PDF (2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算例分析研究了配电网中不同量测类型对提高状态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特性,并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一种量测配置优化方法,以期在配电网中增加实时量测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状态估计结果精度。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用于指导配电网量测布点的优化决策。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的变压器噪声有源控制算法
    姜鸿羽, 马宏忠, 梁欢, 姜宁, 李凯
    2014, 47(7):  45-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45.5
    摘要 ( )   PDF (24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有变压器噪声有源控制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噪声的新算法。该算法融合了自适应算法、粒子群算法、改进梯度下降算法及RBF神经网络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算法确定降噪系统控制器中RBF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个数和相应的参数;然后,根据切换策略自适应地选择粒子群算法或者改进梯度下降算法,用来优化节点数目和参数;最后,将优化得到的隐含层结构和参数反馈至系统控制器中,使系统的次级声源更好地抵消源声源。通过将所提的改进RBF神经网络法与未改进的RBF神经网络法和BP神经网络法进行比较,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提高降噪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且能够将噪声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获得较理想的降噪效果。
    三华电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及控制策略
    齐以涛, 彭慧敏, 杨莹, 周海锋, 潘学萍
    2014, 47(7):  51-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51.5
    摘要 ( )   PDF (2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特高压交直流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三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量化分析软件FASTEST,仿真分析了特高压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直流闭锁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流双极闭锁导致系统失稳时的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策略。结果表明:三华电网直流受端附近线路故障对直流系统影响最大;除严重危及直流系统的故障外,同一省区内故障点短路电流越大,故障对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影响越大。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中国电网主要自然灾害运行数据及特征分析
    陈鹏云, 曹波, 罗弦, 陈瑞珍
    2014, 47(7):  57-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57.4
    摘要 ( )   PDF (19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中国电网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防御策略,根据高压电网故障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电网中自然灾害概况,同时结合主要自然灾害对电网损毁性影响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指出目前中国高电压主网的安全风险主要有:大范围冰灾、大面积污闪、大面积线路覆冰舞动。提出了提高电网抗灾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设计标准,并综合考虑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频度,线路的重要程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设计。
    基于扩展索洛长期均衡模型的饱和电力需求预测
    顾洁, 薛季良, 杨宗麟, 程浩忠
    2014, 47(7):  62-6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62.4
    摘要 ( )   PDF (18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饱和电力需求是电网规划中确定电网健康发展最终规模的关键性指标,能为电网规划提供重要信息,指导电网的建设和输电线路的合理布局。鉴于索洛模型在经济学的规模报酬及劳动产出问题中的成功应用,借鉴索洛模型的思路研究饱和电力需求规模问题,通过引入以产业结构及用电结构为表征的结构效应因素,同时结合多种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期均衡预测模型。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都市为例,应用本文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对该地区的未来饱和用电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结合社会经济、电网现状及未来政策,对未来饱和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变压器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灵敏度问题研究
    李子峰
    2014, 47(7):  67-7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67.3
    摘要 ( )   PDF (1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变压器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灵敏度不足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模拟不同参数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计算多种不同故障的短路电流、并结合变压器运行方式变化的因素,找出变压器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灵敏度不足的若干原因,并提出在变压器高、中压侧加装相间阻抗保护 ,动作电流按躲过三相不平衡电流整定,采用不完全差动保护的解决方案。
    基于BPA计算模型和SVG的大电网实时仿真方法
    汤伟
    2014, 47(7):  71-7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71.5
    摘要 ( )   PDF (45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电力系统各级调度现有数据资源及数据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BPA计算模型为数据载体的大电网实时仿真方法。该方法以BPA文件格式统一构建大电网计算模型,基于SVG(可缩放矢量图形)技术对BPA计算模型进行二次图形化建模,与国产BPA计算软件相结合后,可实现图、模一体化在线编辑及实时仿真分析,实际系统的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电网研究、规划和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屏蔽网部分不接地对变电站建筑内部电压的影响
    安帅, 淡淑恒, 蔡立川
    2014, 47(7):  77-8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77.3
    摘要 ( )   PDF (3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电站外墙安装的屏蔽网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连接不充分的情况,为了研究这种情况对建筑内部电压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模型,经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顶部有一片金属网不接地时各观测点平均电压为62.4 V,侧面有一片金属网没有接地时各观测点平均电压为10.8 V;顶部和侧面共有两片金属网没有接地时,顶部两片相邻金属网不接地对变电站内部电压影响最大,各观测点平均电压达到了182.4 V,侧面2片不相邻金属网不接地对变电站内部电压影响最小,各观测点平均电压为19.4 V。上述结论可为工程施工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一起串联补偿线路跳闸故障的分析
    李振动, 李代君, 臧斌, 尚东慧, 石鑫
    2014, 47(7):  81-8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81.4
    摘要 ( )   PDF (20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超高压500 kV串补输电线路因选区偏转而引起的三相跳闸事故,探讨了故障时串补保护和线路保护的动作行为。搭建与实际一致的仿真模型,代入现状运行方式下的具体参数,通过RTDS对模型进行数字模拟实验,分析发现,其保护动作行为符合设计原理和录波数据,当系统仅发生单相经过渡电阻故障,且串补仅B相MOV暂态导通时,选区确实会发生偏转,造成2套线路保护选相不一致,扩大事故范围。结合实例,深入研究串补是否投入情况下单、双回运行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得出零、负序电流选区出现误选的条件,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GIS内部潜伏性故障案例分析
    罗红涛, 黄文武, 邹洪民, 李思, 陈志雄
    2014, 47(7):  86-9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86.4
    摘要 ( )   PDF (27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3起基于气态分解产物测试和局部放电测试发现的典型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内部潜伏性故障案例。这些案例各有特点:能检出气态分解产物但未检出局部放电信号;未检出气态分解产物但检出局部放电信号;检出气态分解产物的同时也检出局部放电信号。通过解体检查,均验证了设备存在缺陷。因此,气态分解产物和局部放电测试技术在GIS潜伏性故障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
    抑制风电并网影响的储能系统调峰控制策略设计
    李军徽, 朱星旭, 严干贵, 穆钢, 葛维春
    2014, 47(7):  91-9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91.4
    摘要 ( )   PDF (17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规模风电并网引发调峰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风电出力具有不可控性,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能的吞吐而被认为是控制风电出力、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有效手段。针对风电出力反调峰特性导致系统调峰容量不足的情况,分析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对负荷低谷时段常规机组出力计划制定的影响机制和储能系统对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容量的调控机制,设计了含动作死区参与负荷低谷时段调峰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所设计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少因风电接入所引发的火电机组启停调峰次数,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风电年最大弃风电量计算方法及分析
    苏辛一, 徐东杰, 韩小琪, 李娟萍, 王昭
    2014, 47(7):  96-10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96.4
    摘要 ( )   PDF (1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最大限度保障风电消纳,在规划论证风电装机规模过程中,有必要定量分析风电装机规模与弃风率、消纳风电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年最大弃风电量的概念,基于风电出力和负荷持续曲线,提出了一种计算年最大弃风电量方法,并根据对持续曲线的近似,推导了年最大弃风电量的估算公式;计算最大弃风率与风电电量保证消纳比例等指标,可为风电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贵州高原山区空气密度对风电功率影响研究
    文贤馗, 肖永, 林呈辉, 徐梅梅
    2014, 47(7):  101-10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01.2
    摘要 ( )   PDF (10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大部分风电场处于海拔高、空气湿度大的山区,通过对计及海拔、湿度的空气密度进行推导、计算,发现这2个因素都与空气密度成反比,且目前风电场在计算中通常将山区空气按照干空气进行计算,未考虑湿度的影响。同一型风机在相同风速的情况下,其输出功率与空气密度等比例降低,因此,在机组选型、发电量估算,风功率预测等方面应加以考虑。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跟踪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杨映, 刘晓光
    2014, 47(7):  104-10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04.3
    摘要 ( )   PDF (14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跟踪执行系统为对象,分别对聚光器方位角和高度角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机电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确定本建模方案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通过分析负载转动惯量与跟踪系统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研究了聚光器及热转换装置作为负载产生的转动惯量对跟踪精度的影响,为硬件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与通信
    云计算综述及电力应用展望
    王继业, 程志华, 彭林, 周爱华, 朱力鹏
    2014, 47(7):  108-1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08.4
    摘要 ( )   PDF (9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计算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信息新技术之一,技术发展快,已由概念阶段步入到应用实践阶段,全球公用事业用户对云计算的使用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本文以近几年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为主要依据,针对虚拟化、并行计算、分布式等云计算相关技术,总结了当前技术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三集五大”等业务的发展,对电力企业云计算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展望,为电力企业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电网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
    朱朝阳, 刘建明, 王宇飞
    2014, 47(7):  113-1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13.4
    摘要 ( )   PDF (1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电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精确预警,运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得出了导致电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各类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将预警指标体系的构造过程抽象为分类问题,将各类影响因素作为分类问题的输入量,预警等级作为分类问题的输出量,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求解分类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主观性较强的缺点。最后基于2012年4月10日深圳停电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数据的验证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运算耗时和预警精度等方面的性能优异。
    基于MAS信息融合的分层式电网区域保护研究
    翟党国, 付周兴, 贠保记, 李忠, 李磊
    2014, 47(7):  118-1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18.3
    摘要 ( )   PDF (16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观点剖析了分层式电网区域保护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多Agent单元的协同保护方法。对各测量点Agent单元的故障信息进行卡尔曼滤波优化融合,得到故障方向信息,形成故障关联矩阵,根据关联矩阵和判据实现故障判断。理论分析和大量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定位故障元件。该区域保护可与传统的“点保护”相配合,能有效地解决供电系统中“越级跳闸”的问题。
    智能电网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通用测试模板及生成方法
    谢俊, 李锋, 李勇, 陆伟, 李忠民
    2014, 47(7):  122-12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22.5
    摘要 ( )   PDF (2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提高数字化保护装置检验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保护装置测试流程,建立了一种基于XML的数字化保护通用测试模板,并提出了相应的模板生成方法。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通用测试模板具备良好的可伸展性、自我描述性、可移植性和适应性,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检验效率以及规范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签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樊爱宛, 刘玉坤, 赵伟艇
    2014, 47(7):  128-13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28.5
    摘要 ( )   PDF (9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减少智能电网安全体系中的数字证书存储空间和计算开销,提高加密与签名的耦合度,在分析智能电网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智能电网与无证书数字签密体制间角色的映射方法,构建智能电网无证书签密应用环境,并以椭圆曲线密码为基础,设计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数字签密安全方案。智能电网通信中引入的可信第三方与智能节点共同产生的密钥对,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将加密过程融入签名过程中,提高了通信的传输效率。与智能电网现有密码算法在安全上相比,该方案具有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抗伪造型等特点。经应用场景测试,该方案可以满足智能电网数据传输的时间需求。
    节能与环保
    氧气对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NO的影响
    曹春梅, 丁庆伟
    2014, 47(7):  134-13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34.2
    摘要 ( )   PDF (1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模拟气体系统NO-N2中NO的物理化学模型基础上,加入O2,通过对不同O2初始浓度下NO的脱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跟踪主要成分粒子NO、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O2初始浓度对系统中主要粒子浓度和NO脱除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O2的存在对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NO有负面影响,O2的加入导致NO的脱除率降低,O2浓度越高,NO的脱除率降低越多;O2的加入使产物中NO2的生成量增加,体系内所生成的NO2是非平衡等离子体和O2共存的产物;O2存在情况下,电子平均能量越高,导致的NO脱除率降低得越多。
    基于区间规划的多区域行业间碳排放权交易模型研究
    武传宝, 李薇, 解玉磊, 徐毅, 黄国和
    2014, 47(7):  137-14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37.6
    摘要 ( )   PDF (36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排放权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在区域及行业层次的CO2减排目标基础上,考虑交易过程不确定性特性及交易参数浮动特征,运用区间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多区域行业间碳排放权交易模型,并应用于仿真案例研究,以期为区域及行业层次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电力行业SO2去除量驱动因素分析
    范长健, 李媛, 海热提·吐尔逊, 王寿鹤
    2014, 47(7):  144-14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44.5
    摘要 ( )   PDF (21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SO2去除量增加的原因,找出SO2减排工作的不足。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电力行业SO2去除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将SO2去除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末端治理效应、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政策效应和投资效应。研究发现,2005—2011年,中国SO2去除量升高主要归功于末端治理效应,其次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去除量和主要驱动因素的回归方程,以期为各级政府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
    国产首套尿素水解装置在大型火电厂的工业应用及技术优化
    惠润堂, 韦飞, 闫世平, 刘曙东, 杨爱勇, 姜艳靓, 郑伟
    2014, 47(7):  150-15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50.5
    摘要 ( )   PDF (1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大批火电机组均需建设SCR烟气脱硝装置。出于对安全生产的考虑,所使用的还原剂将会逐步改液氨为尿素。以往尿素水解主要依赖进口技术,烟气脱硝尿素水解装置国产化可避免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并可减少脱硝运行成本。以首套国产化尿素水解装置的工业应用为例,介绍国电东胜热电厂2×330 MW机组脱硝工程国产尿素制氨系统的特点、运行效果及其关键技术优化。运行实践表明,所设计、制造的国产化尿素水解装置可靠性良好,整体运行稳定,负荷跟踪满足设计要求,各项参数合理。所得经验可为同类烟气脱硝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提供借鉴。
    微富氧燃烧技术下氨法脱碳试验研究
    崔彩艳, 王春波, 白彦飞, 周兴, 刘慧敏
    2014, 47(7):  156-1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7.156.4
    摘要 ( )   PDF (13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微富氧燃烧下烟气组分(CO2体积分数约30%~40% ),利用填料塔进行了氨法脱碳试验研究,考察了烟气CO2浓度、氨水浓度、吸收液pH值、氨水流量、烟气温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对CO2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 随氨水浓度、吸收液pH值、氨水流量增加以及填料增多,CO2脱除率升高,但在pH值=10.5时出现一定波动;② 烟气温度为50 ℃时,CO2脱除率最高;③ 当氨水中NH3质量分数大于4%时,烟气中CO2脱除率达90%以上,微富氧燃烧条件下,单位质量氨(1 kg NH3)对烟气中CO2吸收质量为0.32 kg,脱碳效率是常规燃烧条件下的2倍多,因此采用微富氧燃烧有利于缩小吸收塔和再生塔的体积、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