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电气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Scopus数据库收录
DOAJ数据库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出版伦理
同行评议
作者指南
开放获取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许可协议和著作权
联系方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18
上一期
下一期
电网—状态估计与监测专栏
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随机响应面法
宿晓岚, 赵渊, 钟家华, 杨高峰, 张雅维
2014, 47(8): 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6
摘要
(
)
PDF
(17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定量分析元件可靠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影响,采用计及元件故障率和平均修复时间的随机性引入随机响应面法,通过少量计算,建立了大电网可靠性指标的函数表达式,继而得到指标的期望和方差;为提高可靠性参数非正态假设下的计算收敛速度,提出了基于广义混沌多项式的随机响应面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采用RBTS测试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上述函数关系,可量化分析可靠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影响,易辨识出系统可靠性的薄弱参数,可为规划和运行人员进行可靠性改善研究时提供参考。
一种变压器状态评估中的状态量优选方法
姚森敬, 文正其, 张林, 吕启深
2014, 47(8): 8-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8.4
摘要
(
)
PDF
(1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变压器状态评估的状态量选取大多基于经验而缺少一种综合衡量指标,导致状态评估模型在应用时缺少数据来源或难以反映设备的潜在故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状态量优选方法。首先利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技术,统计分析变压器常见故障模式,得到故障模式发生度、严酷度及检测方法等;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故障模式各检测方法的敏感度、难检度、可靠度及成本因素,推导故障模式检测方法优先指数;再者建立状态评估状态量优选模型;最后以评估变压器机械性能、热性能的状态量优选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该方法选取的状态量能有效反映设备状态,具备较好的工程推广价值。
超声波局放监测在GIS耐压局放试验中的应用
曾雄杰, 刘旭明, 黄文武, 周菊根, 章啸
2014, 47(8): 13-2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3.7
摘要
(
)
PDF
(4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基于超声波法局放监测系统的原理,同时,阐述局放脉冲在理论分析上可以用单指数震荡衰减模型(SEAOW)和双指数震荡衰减模型(DEAOW)来进行模拟。阐述了基于超声波法局放监测系统定位出500 kV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在交流耐压局放试验中的放电击穿位置,从而验证了基于超声波法局放监测系统在耐压局放过程中寻找放电点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及早地发现GIS设备绝缘缺陷提供了有效检测方法和依据。
不拆引线测量500 kV自耦变压器套管电容量及介质损耗的方法
张振兴, 陈权
2014, 47(8): 21-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21.5
摘要
(
)
PDF
(22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0 kV自耦变压器体积庞大,套管高,拆除引线和接测量线都有困难。然而,自耦变压器高压套管、中压套管及中性点套管实为同一绕组连接,在低压绕组首尾短接接地的前提下,从中性点加测量电压、从套管末屏取试品电流来测量高压及中压套管电容量及介质损耗,可避免拆装引线和在高、中压套管上接拆测量线。通过对500 kV自耦变压器进行模型简化和等效电路运算,得出从中性点加测量电压测高压套管电容量及介质损耗的误差;并对广东省中山市500 kV香山变电站2台自耦变压器现场实测,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500 kV SF
6
电流互感器内部盆式绝缘子缺陷电场分析和实验研究
何大猛, 晏年平, 王仲奕, 童军心, 马建仓
2014, 47(8): 27-3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27.5
摘要
(
)
PDF
(45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涉及SF
6
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故障次数较以往明显增多。为此,对一起故障的500 kV SF
6
电流互感器进行解体事故分析,发现事故是由运行过程中内部盆式绝缘子产生缺陷造成的。为深入了解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绝缘特性,从源头上防止突发性故障,依据SF
6
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事故分析结果,对盆式绝缘子有气泡、裂缝、金属污染等缺陷的情况进行了三维电场仿真计算分析和局放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缺陷的盆式绝缘子电场发生畸变,尤其是有金属污染时电场畸变最为严重,局放电压急剧下降。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为SF
6
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的绝缘设计、结构优化、运行维护和故障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雷电过电压引起灭弧室爆炸过程暂态分析
李爽, 李冠华, 朱义东, 韩洪刚
2014, 47(8): 33-3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33.4
摘要
(
)
PDF
(1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定量描述雷电过电压引起断路器灭弧室爆炸的全过程,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利用EMTP电磁暂态程序,以国内某220 kV电力系统为例,对雷击杆塔后断路器断口处的雷电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同时,依据热力学原理和气体状态方程,对断口燃弧产生的能量及由此引起的灭弧室压力升高进行了计算。最后,研究了燃弧时间和雷电流幅值对电弧能量及灭弧室压力的影响,提出了预防灭弧室爆炸的措施及绝缘配合相关意见。研究表明,灭弧室爆炸是由于电弧能量使其内部气压过大造成的,减小燃弧时间可降低电弧能量。雷电流的大小不是灭弧室爆炸的决定因素,而是其断口击穿的触发条件。在变电站进出线处安装避雷器可有效降低雷电冲击电压的幅值。
基于RTDS的风电场SVC控制器性能检测分析
吴涛, 谢欢, 曹天植, 金海峰, 梁玉枝, 李善颖, 蓝海波, 刘海涛
2014, 47(8): 38-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38.6
摘要
(
)
PDF
(5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电场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控制器的性能对于大规模风电汇集地区电网的电压质量以及系统运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中建立了风电场及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型SVC的实时数字仿真模型,即构成一个闭环测试系统,并对实际SVC控制器装置开展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基于RTDS的SVC控制器闭环性能检测系统能够较全面地测试SVC控制器的动态特性。测试中发现,部分厂家SVC控制器在信号测量、调节器模型设计、网源协调辅助控制功能和控制切换等多方面仍存在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电网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的在线应用
先逸, 王晓茹, 刘月贤, 李泽琦
2014, 47(8): 45-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45.5
摘要
(
)
PDF
(2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作业数据库结构、软件架构以及PSASP运行机制的剖析,开发了能访问其作业数据库的数据接口和调用其计算功能模块的计算接口。利用该数据接口,可将状态估计后的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数据导入到PSASP作业数据库中,并根据需求,利用其计算接口调用PSASP的不同功能模块,对实时电网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PSASP在线应用(通用)技术,克服了PSASP只能进行离线分析以及现有的在线分析软件存在用户面过窄的问题,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某地区实际电网的调度辅助决策软件开发中,为用户挖掘PSASP的计算功能及进行软件二次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VSC- MTDC输电系统的新型混合式控制策略
刘龙龙, 马晓春
2014, 47(8): 51-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51.5
摘要
(
)
PDF
(2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提高电压源型多端直流输电(VSC-MTDC)的运行可靠性为目的,针对VSC-MTDC输电系统现有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SC-MTDC输电系统主、从式控制和电压下降式控制的新型混合式控制策略,并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了相应的VSC控制器。该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系统扰动的大小,使输电系统在主、从式控制和电压下降式控制中自由切换,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采用在PSCAD/EMTDC中搭建的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四端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直流输电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均流且不失稳定性;每个换流器可以独立调节向直流网络输送的直流功率;新型控制方案确实可行。
110 kV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特性试验及仿真
李琳, 段晓波, 刘观起, 周文
2014, 47(8): 57-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57.4
摘要
(
)
PDF
(21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s,CVT)测量谐波时从一次回路到二次回路非线性传递的运行特性,从现场试验和软件仿真两方面对CVT谐波测量特性进行研究。以某型号110 kV CVT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杂散电容、耦合电容、电容分压器介质损耗以及补偿电抗器等效电阻,构建CVT高频等效电路。运用Matlab搭建CVT谐波模型,获得CVT幅频特性曲线。在现场开展谐波测量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仿真模型正确性。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谐波电压含量和基波电压幅值对CVT谐波测量特性并无影响。
考虑电容器电压特性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李珂, 钱晓俊, 邰能灵, 胡彪, 彭江
2014, 47(8): 62-6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62.4
摘要
(
)
PDF
(18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和其接入点的电压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潮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电容器电压特性,利用节点无功裕度排序法找到系统无功源最佳配置点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法。结合某地区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采用该方法对其无功补偿情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电网绿色电力认购交易定价机制研究
潘艳霞, 王育飞, 王辉
2014, 47(8): 67-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67.4
摘要
(
)
PDF
(20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绿色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上网电价之差、输配电价之差、税收成本、管理成本和旋转备用补偿对绿色电力销售电价的影响。以最高销售收入为目标函数,将销售电价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线性化,提出了基于用户自愿的绿色电力销售电价定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山西电网风电绿色电力价格的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价值。
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备用影响及配置研究
高峰, 马烁, 张爽, 许晓艳, 顾雨嘉
2014, 47(8): 72-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72.6
摘要
(
)
PDF
(2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备用的确定是目前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及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制定中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备用配置原则未考虑新能源发电的影响,无法满足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而当下较为保守的配置方法又过于粗略,挤压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空间。通过分析大规模高渗透率风电接入对系统备用的影响,同时兼顾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充分消纳的双重要求,提出一种考虑风电功率预测及中国电网调度运行实际的系统调节备用、旋转备用影响分析及确定方法,并通过某省级电网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
环境中金属颗粒对输电线路电晕的影响
安帅, 淡淑恒, 蔡立川
2014, 47(8): 79-8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79.3
摘要
(
)
PDF
(26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晕损耗是线路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导线表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电晕。为此研究粘附在线路上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的金属颗粒对导线电晕的影响,描绘出导线周围每种颗粒存在时可能引起电晕的区域,根据这些区域面积大小说明颗粒对导线电晕的影响强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输电线路表面粘附金属颗粒时周围最大电场强度会明显增大。比较几种给定形状的金属颗粒发现,立方体金属颗粒对导线电晕损耗影响很大,尤其是存在特定半径的金属半球颗粒,所能引起的电晕损耗最大。
基于电磁场的杆塔接地体冲击特性计算分析
朱昌成, 邢鹏翔, 鲁海亮, 蓝磊, 冯志强
2014, 47(8): 83-8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83.4
摘要
(
)
PDF
(18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体的冲击接地阻抗决定了雷击输电线路或杆塔时的塔顶电位,从而影响线路绝缘子串两端的过电压水平,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耐雷水平。接地体在雷电流作用下的冲击特性表现为火花效应和电感效应,使接地体的冲击特性明显区别于工频特性。基于电磁场理论建立了输电杆塔典型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得到了接地体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和射线长度下的冲击接地阻抗,并与国际著名的接地计算软件CDEGS工频接地阻抗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接地体的工频和冲击特性的差异,同时验证了接地体冲击电流下存在有效长度。
发电
超(超)临界锅炉机组高温氧化案例分析与启示
李志刚, 张宇博, 姚兵印
2014, 47(8): 88-9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88.5
摘要
(
)
PDF
(12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影响高温氧化的各项因素,研究了2013年国内600 MW以上等级超(超)临界锅炉机组高温氧化的典型实例。从材料、温度及介质3个方面对锅炉高温氧化及氧化皮剥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① TP347H材质在晶粒度较低的情况下抗水蒸气氧化性能差;② 存在汽温欠温问题的锅炉,往往也容易出现氧化皮早期剥落的问题;③ 制造厂家给出的壁温控制报警值不能有效指导电厂运行控制以防止氧化皮带来的问题;④ 锅炉采用的给水加氧处理工艺与氧化皮大面积剥落没有直接关联。最后,提出了今后高温氧化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
汽轮机高中压转子材质因素引起的弯曲故障
李恒海, 安正锋, 王宝玉, 谷志德
2014, 47(8): 94-9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94.3
摘要
(
)
PDF
(7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600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在运行中逐渐弯曲的故障,结合2台超临界600 MW等级机组高中压转子的同类弯曲实例,通过弯曲特征分析了引起弯曲的原因和机理,得出转子材质缺陷是引起弯曲的关键因素,转子材料组织不均匀使转子受到高温蒸汽加热后产生弹性弯曲,转子残余内应力过大和分布轴不对称使转子受到高温蒸汽加热后发生应力松弛,产生永久性弯曲。总结了该类转子弯曲给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该类弯曲故障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对策。
氧化皮生成与等离子体煤粉点火锅炉启动的关系
刘欣, 李明, 孙树翁, 崔星源, 张经武
2014, 47(8): 98-10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98.4
摘要
(
)
PDF
(1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厂锅炉高温段受热面管内氧化皮的生成和脱落已经成为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世界性的问题之一,很多人认为使用等离子体煤粉燃烧器启动会促使氧化皮的生成和脱落。事实上,氧化皮的生成、脱落确实与启、停速率有关。从锅炉的启停方式、初始投入功率和后续输入功率的速率、运行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从数百台安装等离子体煤粉燃烧器锅炉的启停经验来看,特别是超(超)临界机组,在锅炉启动过程中,只要满足锅炉的升温升压曲线,适当调整初始投入功率和后续投入功率的速率以及运行方面的调整,就不会加速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的生成和脱落。
配备旋流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着火与稳燃机理研究
魏铜生, 杨鹏社, 戴鑫, 聂剑平
2014, 47(8): 103-10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03.3
摘要
(
)
PDF
(12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发电公司1、2号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配备旋流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运行中存在的燃烧不稳、飞灰可燃物偏高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对配备旋流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的着火、稳燃机理进行了揭示。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配备旋流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与设计预想存在显著不同:① 旋流燃烧器的高温烟气内回流对一次风射流的着火过程并无积极影响,辐射吸热在一次风射流的吸热着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煤粉气流的着火是在远离喷口的空间发生的;② 降低燃烧器的旋流强度设置,增加了煤粉气流的下射深度,燃烧稳定性增强,燃烧经济性趋好。
国产分散控制系统实现台山电厂1 000 MW机组FCB功能
宫广正
2014, 47(8): 107-1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07.5
摘要
(
)
PDF
(2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台山电厂1 000 MW机组原设计并不具备FCB功能,FCB功能是在机组投产后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设计余量基础上进行局部设备改造后实现的。首先对机组系统配置进行分析,确认该机组初步具备实施FCB的条件,通过各分系统性能试验进一步验证主辅设备性能及系统设计满足实现FCB功能的要求,确定实现FCB功能的方向和策略,利用机组停机机会进行了硬件改造和逻辑完善,最终圆满完成了100%负荷下机组FCB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组具备在电网出现重大异常情况下实现自带厂用电运行并可迅速恢复向电网送电的能力。
中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混床偏流原因分析及防范
李小军, 和慧勇, 叶茂, 闫锟
2014, 47(8): 113-1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13.2
摘要
(
)
PDF
(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混床偏流,投运后不久即出现周期制水量不达标问题。设备停运检查后发现,布水多孔板损坏。从混床设备本身结构、精处理系统配置和操作步序等多方面考察分析,查明布水多孔板损坏是“水锤”冲击所致。为此,更换了所有布水多孔板,并加强布水多孔板强度及其与混床本体联接强度。 经过整改,设备性能恢复正常,彻底解决了偏流问题。此外,根据混床出现的这一问题,对新建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设备防止偏流提出了几点建议。
大型水轮发电机集电环装置环面损蚀探究
李广
2014, 47(8): 116-1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16.2
摘要
(
)
PDF
(10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集电环装置环面损蚀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其主要由机械磨损、电火花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所致。对此提出了防治和减缓集电环环面损蚀的措施:① 选择天然石墨碳刷;② 及时消除碳刷打火现象;③ 加强停运保护;④ 改善集电环室运行环境;⑤ 保持集电环环面平整。这些措施在葛洲坝水电站125 MW机组得到应用,水轮发电机滑环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因集电环环面损蚀所引起的打火及过热情况明显减少。
强效极性分子吸附剂用于汽轮机油再生处理的研究
王娟, 孟瑞钧, 李卫国, 唐金伟, 常治军
2014, 47(8): 119-12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19.3
摘要
(
)
PDF
(1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强效极性分子吸附剂的吸附原理,采用强效极性分子吸附剂对某电厂运行后的汽轮机油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吸附再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处理后汽轮机油颜色变浅,油质透明,无油泥析出,油的破乳化度、酸值恢复至新油水平,氧化安定性得以提高。由此证明,将强效极性分子吸附剂制作成滤芯,用于汽轮机油的在线再生处理,可对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信息与通信
基于OpenGL的电力系统预警可视化技术实现
王建波, 吴耀昊, 刘文颖
2014, 47(8): 123-12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23.5
摘要
(
)
PDF
(3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数据量的增多,需要一种高效直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及时预警,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OpenGL和VC++的混合编程,实现了电力系统潮流动画、电压等位图、预警可视化的绘制,并开发了综合安全预警可视化系统,能够将电网的潮流分布情况、电压分布情况、越限及高危元件信息以动画、图形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该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国内某电网,通过人机界面的交互,给调度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智能化时间频率测试分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周卫, 宁文辉, 刘鹏, 李秋霞
2014, 47(8): 129-1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29.5
摘要
(
)
PDF
(21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系统时间频率测试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本文在介绍时间频率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电力系统时间频率测试存在的不足,开发设计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时间频率测试分析系统。首先简单介绍其硬件设计方案及特点,其次介绍测试分析软件的开发环境、功能特点及流程,进而阐述整套智能化时间频率测试分析系统的功能及业务处理流程,最后通过测试实例验证系统的功能及性能。
基于知识库的BPA二次开发
李鹏飞, 周志勇, 张航, 周挺辉, 严正
2014, 47(8): 135-13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35.3
摘要
(
)
PDF
(9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现代电力系统,采用
N
-2原则进行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难度不断地在加大,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预想事故预演,即费时费力又容易产生遗漏。研究
N
-2安全稳定计算分析软件与现有BPA软件无缝衔接,引入知识库系统,识别电网中最为严重的事故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保证了仿真覆盖范围的前提下,大大地减少了仿真案例的数目,缩减了系统的仿真时间,实现了对电网的快速仿真。
基于多路径遍历优先选择的虚拟资源调度算法
徐兵元, 张羿
2014, 47(8): 139-14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39.4
摘要
(
)
PDF
(17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电力系统对计算和存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虚拟化为核心的“云计算”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虚拟资源调度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遍历优先选择的虚拟资源调度算法,通过构建任务有向无环图和有限虚拟机的无向图,采用路径遍历与任务优先顺序确定、待调度任务选择、虚拟资源规划,以及物理资源申请与分配等方法,在保证用户提交任务的性能需求前提下,提高资源调度效率,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节能与环保
燃煤烟气全流程CCUS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牛红伟, 郜时旺, 刘练波, 王金意
2014, 47(8): 144-14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44.5
摘要
(
)
PDF
(36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煤电站全流程CO
2
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置各个环节选用合适的技术决定其经济性,采用逐项比较的方法,确定出在不同条件下CO
2
捕集、压缩、输送及驱油各个不同工段应采用的工艺技术,然后分别从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角度分析了各个工段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并对3个100万t/a相同规模的不同地址燃煤电厂与不同位置油田驱块的组合方案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CO
2
输送距离是建设总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长期CO
2
公用输送管网的规划完善将弥补CO
2
平均输送距离带来的成本增加。
SCR脱硝催化剂动态再生试验研究
盘思伟, 杨建波, 陈冬林, 邓涛
2014, 47(8): 150-15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50.3
摘要
(
)
PDF
(34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电厂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进行烟气脱硝,所用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有必要对使用过的旧催化剂进行再生。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再生液分别对典型的旧催化剂进行动态再生,对再生后的旧催化剂进行脱硝效率和SO
2
/SO
3
转化率试验,并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新催化剂及再生与否的旧催化剂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分析,以评价各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和分析催化剂催化效率下降的原因。研究表明,旧催化剂经最佳配方再生液再生后,脱硝效率可增至72.2%,较再生前提高10%,达到新催化剂脱硝效率的92.8%,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CO
2
减排效益的风力发电经济性评价
赵晓丽, 王顺昊
2014, 47(8): 154-1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8.154.6
摘要
(
)
PDF
(22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的恶化迫使政策制定者们寻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新途径,但是高额的发电成本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在考虑CO
2
减排效益的情况下,利用2012年中国部分火力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场发电情况的有关数据,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和年限平均法计算了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CO
2
减排效益的情况下,2012年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只比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高出0.027元/(kW·h)。当风力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达到并维持在2 200 h及以上时,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将低于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汤广福 单葆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座315
邮编:102209
电话:010-66603794(编辑部)
010-66603806(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2-427
国外发行代号:M-276
广告登记证号: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青年编委信息登记表
青年编委信息统计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论文模板
《中国电力》撰写规范
1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