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含笑, 单思珂, 魏书洲, 于立元, 王帅, 刘美玲, 崔盈.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煤电碳足迹评估[J]. 中国电力, 2024, 57(7): 227-237. |
[2] |
朱法华, 许月阳, 孙尊强, 孙雪丽, 王圣. 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电力, 2021, 54(4): 1-8. |
[3] |
陈欢乐, 归一数, 陈伟, 王阳, 卢宏林, 明磊. 基于加热器切除的深度调频控制技术研究与实施[J]. 中国电力, 2021, 54(3): 168-176. |
[4] |
陆骏超, 陶雷行, 岳春妹, 陈睿, 刘志超, 王妍艳, 郑方栋, 万迪. 燃煤发电厂用水水平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电力, 2020, 53(3): 139-146. |
[5] |
张金生. 太阳能塔式聚光集热系统与燃煤发电耦合设计[J]. 中国电力, 2020, 53(2): 150-155. |
[6] |
伦涛, 鄂志君, 张利, 王鑫, 赵永亮, 严俊杰. 燃煤机组不同灵活性调节方案参与一次调频过程的经济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9, 52(8): 164-172. |
[7] |
吕培鑫, 庞力平, 李明, 段立强, 杨勇平.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变工况动态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9, 52(7): 108-116. |
[8] |
王天堃.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及预测控制DMC的火电机组脱硝控制策略[J]. 中国电力, 2019, 52(12): 140-145. |
[9] |
闫小坤, 焦开明, 许诚. 配煤掺烧电站的热经济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9): 8-14. |
[10] |
牟春华, 吕凯, 许朋江, 孙大伟, 兀鹏越, 马汀山, 居文平, 李冬泉. 辅机统调动力源系统在某660 MW机组的应用[J]. 中国电力, 2018, 51(9): 65-72. |
[11] |
邓攀, 王亚军. BEST技术用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7): 84-89. |
[12] |
张仁锋, 苏燊燊, 马继军, 谢永平, 孙希进, 韩建华. 烟塔合一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7): 162-169. |
[13] |
翁卫国, 孙建国, 李钦武, 周灿, 蒋善行. 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关键参数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6): 42-47. |
[14] |
赵毅, 王添颢, 王涵, 王晓慧, 郝思琪, 王永斌. 供氢体应用于碳捕集与资源化领域的前景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6): 155-159. |
[15] |
史晓宏, 刘毅, 仲兆平, 张锴, 赵凯. 富氧燃烧气氛石灰石溶解特性研究[J]. 中国电力, 2018, 51(3): 155-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