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电气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Scopus数据库收录
DOAJ数据库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出版伦理
同行评议
作者指南
开放获取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许可协议和著作权
联系方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目录
2017, 50(10): 0.
摘要
(
)
PDF
(1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稿
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在火力发电行业的应用研发及示范
张燕东, 田磊, 李茂清, 梁东兴, 陈建超, 胡大, 王明建
2017, 50(10): 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6125
摘要
(
)
HTML
(
)
PDF
(47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缓解近年发电行业事故频发及一线工人日趋紧缺的局面,提出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通过开发整合智能检测技术,使其具备视频图像识别、红外测温、激光测振及声音拾取、(水、酸、碱、气、汽)跑冒滴漏检测、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的专家系统、手机APP远端在线监控等满足发电厂日常巡检需求的六大功能的实施方案,并且在发电厂实现了示范应用,各项功能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及优化方向,证明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火力发电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电力通信技术专栏
量子密钥分发驱动安全电力通信网络体系架构
曹原, 赵永利, 郁小松, 张杰
2017, 50(10): 8-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037
摘要
(
)
HTML
(
)
PDF
(4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量子密钥分发具有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电力通信网络承载的机密与敏感数据的安全,同时电力通信网络可以为量子密钥分发提供丰富的通信管道资源。分析了经典密钥分发与量子密钥分发的特点,提出了量子密钥分发驱动安全电力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探讨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及密钥资源的分配策略,量子密钥分发与电力通信网络的融合对于国家空间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力生产业务的量子广域网加密技术研究
王珍珍, 卢利锋, 孙中伟
2017, 50(10): 12-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
(35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电力生产业务的通信特点以及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量子通信卫星的电力天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方案,并且针对地面链路中电力架空环境下长距离量子通信的问题,提出采用线路偏振无关的Faraday-Michelson型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方案,并通过试验证明了方案在电力应用环境中的可行性,最后对电力架空环境下的相位补偿技术做出了分析。
满足电力通信业务时延容忍度的SDN控制策略
刘川, 李炳林, 李伯中, 臧丽炜
2017, 50(10): 18-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203
摘要
(
)
HTML
(
)
PDF
(13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时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是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应用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传统架构下传输网与数据网的时延进行测算,分析得出SDN架构下2种流表下发模式对控制时延的影响,在仿真和测试环境中,基于电力通信业务端到端时延的容忍度,提出基于SDN的跳数控制策略和混合模式流表下发策略,经分析得出:SDN引入的额外控制时延,可以通过对跳数进行控制,从而满足时延容忍度;混合模式流表下发策略可以在满足时延容忍度的前提下,动态平衡实时性与灵活性。
电力企业通信网运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谢迎军, 王玉亭, 李炜, 丁慧霞, 王智慧, 张世先, 周阮坤
2017, 50(10): 22-2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71
摘要
(
)
HTML
(
)
PDF
(13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建立正确的电力企业通信网运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其规划、建设和运行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针对目前运行质量评估方法评估因素不够全面、缺乏稳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电力企业通信网运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利用系统论知识对电力企业运行管理和决策体系进行分析和概括;其次基于该组织体系,综合考虑指标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要求构建关键指标体系;之后对考核指标的目标函数进行设计;最后以某电力公司所提供的真实数据为例,对其通信网运行质量进行考核评估,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可行性。
P-OTN技术在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应用及多业务承载策略研究
王玉东, 刘伟, 刘洁, 李威, 黄兴, 孟威
2017, 50(10): 28-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8004
摘要
(
)
HTML
(
)
PDF
(28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电力通信业务IP化已大势所趋,传统的时分复用(TDM)业务量虽然很小,但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极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故电力通信网未来将是多业务并存的局面。随着各省光传送网(OTN)建设工程的实施,如何将现有的同步数字体系网(SDH)或分组传送网(PTN)与OTN网络高效融合以满足网络对各类业务的承载质量及传输可靠性成为网络融合首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业务新需求和网络模型,探索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P-OTN)技术的应用前景,并结合某省的情况提出融合组网模型及业务承载策略,该模型可针对多业务统一承载且能保证TDM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虚假数据攻击检测方法
何耀, 周聪, 郑凌月, 张维锡, 谢育轩
2017, 50(10): 35-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88
摘要
(
)
HTML
(
)
PDF
(1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以破坏电力系统SCADA的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目标,其检测方法对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提出了一种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检测数据递归得到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有效检测识别电力系统中虚假数据注入情况的目的。另外,该方法能同时评估系统过去运行状态和预测未来系统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时,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系统精确模型未知情况下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以IEEE-14节点和30节点模型为研究对象,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弥补传统状态估计方法无法检测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缺陷,而且具有储存量小、易于实现等优点。
二阶拉曼和一阶遥泵组合的超长距技术在特高压工程中的应用
曾常安, 姚庆, 黄丽艳
2017, 50(10): 41-4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70
摘要
(
)
HTML
(
)
PDF
(19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特高压输电网工程建设,超长距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10 Gb/s系统超长距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很多特高压工程中都有应用。根据10 Gb/s传输系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国内外超长距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情况和可用技术,结合南方电网某多端直流工程给出了一段超长距光纤通信的试验电路方案。试验电路利用二阶拉曼和一阶遥泵组合方式的超长距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可实现470 km的传输距离,并给出了相应的设备配置方案和软件计算结论,为后续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电网
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实测分析
刘丽娜, 陶加祥, 张业茂, 谢辉春, 喻建琴, 龚文佳
2017, 50(10): 46-5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10
摘要
(
)
HTML
(
)
PDF
(19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取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实际水平,通过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34个环境敏感点、线路跨越公路和铁路、猕猴保护区、转角塔、典型横断面等处的电磁环境指标进行测量,获取了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初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并与控制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与500 kV交流输电线路的基本相当,主要指标满足环保批复要求。
特高压变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衔接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熊织明, 刘建楠, 倪向萍, 戴挈军, 李盈盈, 王小松, 张达
2017, 50(10): 52-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209
摘要
(
)
HTML
(
)
PDF
(35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高压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具有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突出特点,为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后续施工作业的可行性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梳理了高空作业安全绳使用不符合规定和施工用缆风绳、牵引绳使用不符合规定等2类特高压变电工程中因设计与施工未有效衔接导致的主要“受迫性违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设计源头上为施工过程中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地提供条件。所提出的安全防护措施已经在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变电工程中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投运初期湖南电网受电能力分析
呙虎, 党杰, 奚江惠, 姜文立, 张文朝, 李晨坤, 陈道君
2017, 50(10): 57-6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9061
摘要
(
)
HTML
(
)
PDF
(17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当前湖南电网的受电能力,根据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投运初期受端湖南电网的最新网架和负荷情况,分析了特高压直流与常规电源机组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湖南电网受电能力变化,梳理了负荷模型、同步调相机、网络建模方式、开机方式、负荷总量、机组旋转备用、重要断面功率等因素对特高压直流投运初期湖南电网受电能力的影响,特别是对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送能力的影响。其中负荷模型、同步调相机、网络建模方式和开机方式的影响较大,而负荷总量、机组旋转备用和重要断面功率的影响较小。计算结果为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的调试和运行方式安排提供了参考。
直流频率限制控制(FLC)功能在云南异步联网中的应用
梅勇, 周剑, 吕耀棠, 谢惠藩
2017, 50(10): 64-7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1069
摘要
(
)
HTML
(
)
PDF
(3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与南方电网主网异步联网后,云南电网频率稳定风险增大,直流频率限制控制(FLC)可实现直流功率大范围快速调节,是电网频率稳定控制的重要措施。基于云南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全面分析了直流FLC应用于省级区域电网频率控制的相关问题,包括FLC功能配置原则、调节范围及死区设置、调节量需求及直流过负荷能力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FLC动作特性,提出现场实施方案。直流FLC在云南异步联网应用的成功经验,可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考虑多风电场功率相关性的概率潮流联合分布计算
田蓓, 于珍, 李旭涛, 李宏强, 沈沉
2017, 50(10): 71-7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093
摘要
(
)
HTML
(
)
PDF
(23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风电的随机性为电网运行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威胁系统的静态安全。提出一种考虑多风电场功率相关性的概率潮流联合分布计算方法,可用于评估多个风电场风电出力对系统静态安全的影响。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来准确描述多个风电场功率的联合概率分布,然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优良性质,依据系统状态量与风功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进而获得系统状态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宁夏电网的静态安全概率评估,经过与蒙特卡罗仿真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更高,计算速度更快。
面向多IEC 61850服务器仿真的雪崩测试优化研究
方芳, 吴栋萁, 舒鹏, 刘战朋, 李鹏, 李建波
2017, 50(10): 78-8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017
摘要
(
)
HTML
(
)
PDF
(1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站控层主机、远动装置等IEC 61850客户端产品的功能和压力测试,如数百台设备的雪崩并发测试和制造报文规范(MMS)链路容量测试,搭建实际装置环境耗时耗力,只能采用软件仿真方式来实现。首先阐述了多装置的IEC 61850服务器仿真的原理与结构,另外在多IEC 61850服务器仿真系统中采用虚拟机技术和时间片轮转原理实现了雪崩测试模型的优化,可在数十毫秒内成功发送300台装置的1 200个报告服务。研究成果缩短了客户端测试环境的搭建时间,优化了雪崩并发测试的速率,可有效地验证客户端数据库和通信的实时处理能力。
GIS不停电交流耐压装置的研制及现场应用
谷强, 金鑫, 苑婷, 郑德国, 李冠华
2017, 50(10): 83-8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039
摘要
(
)
HTML
(
)
PDF
(4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接试验中的交流耐压试验是开关类设备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需要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为了探索高压开关设备在不停电情况下的交流耐压试验方法,提出了一种同频同相交流耐压试验方法,并依据此原理设计了试验装置。研究表明:同频同相试验方法完全适用于现场不停电情况,所研制的试验装置通过了试验室不同异常情况下的考核,验证了该试验方法和装置的有效性,并成功地应用于现场耐压试验。
±800 kV支柱复合绝缘子抗震试验研究
程永锋, 刘振林, 卢智成, 朱祝兵, 李圣, 刘海龙
2017, 50(10): 89-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052
摘要
(
)
HTML
(
)
PDF
(43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复合材料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与抗震性能,针对工程应用的2种±800 kV复合支柱绝缘子进行了无支架结构和有支架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和抗震试验,测量了设备关键部位的位移、应变和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了支柱复合绝缘子在有无支架下的地震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支架略降低了试验设备结构一阶频率,增大了设备阻尼比,且对较柔设备影响较小;在0.1~0.4 g地震波激励下,设备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基本呈线性变化;应力、位移、加速度和谱加速度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小于1.30,其中加速度峰值的放大系数最大,支架使地震波频谱在高频部分产生放大作用,设备结构频率在地震波频谱曲线上的分布与其支架应力放大系数正相关,支架对设备位移略有放大作用。
发电
电站锅炉再热气温异常原因分级及解决方法
赵振宁
2017, 50(10): 97-10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1084
摘要
(
)
HTML
(
)
PDF
(14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热汽温异常是电站锅炉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再热蒸汽压力低、比热容小、温度对吸热量变化敏感、再热蒸汽减温水量对机组经济性影响大的4个特点,分析了锅炉设计中再热器受热面为何采用负裕量布置和采用烟气侧调整手段调整再热汽温的原因,这也正是再热汽温易受煤种、燃烧方式、排汽温度等各种运行条件变化严重干扰的原因。对各种因素影响再热汽温的现象、规律、判定方法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解决再热汽温问题先综合分析、再运行调整、然后进行受热面改造的顺序。针对再热器受热面改造的要求,总结了串联增加壁式再热器受热面、串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和并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受热面3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出并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受热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可为分析和解决再热汽温问题提供全面借鉴经验。
少油点火燃烧器运行优化数值模拟
黄香彬, 汪华剑, 白鹏, 严响林
2017, 50(10): 104-10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58
摘要
(
)
HTML
(
)
PDF
(38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用于330 MW锅炉的少油点火燃烧器建立了精细的物理模型,建模包括了一次风和周界风流动区域以及燃烧器壁厚区域。对燃用烟煤点火情况下燃烧器内部复杂区域的流动、燃烧以及流固耦合传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比较油枪燃油量对燃烧器点火性能以及壁面温度的影响,对燃油量进行了优化。监测点壁面温度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燃油量不仅不影响点火性能,还可以降低燃烧器壁面温度。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油量为80 kg/h时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有所下降,各项指标和参数正常,满足成功点火的需要。
600 MW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炉膛高温腐蚀分析
贺桂林, 张晓宇
2017, 50(10): 110-1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2103
摘要
(
)
HTML
(
)
PDF
(38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国内某600 MW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冷灰斗区域出现腐蚀的问题,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炉膛产生高温腐蚀的原因。试验分析发现,改造后H
2
S和CO体积分数在炉膛主燃区、还原区有较大升高。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和温度场,给出了高温区产生的原因:由于托底风量减小,导致A层煤粉组织燃烧恶化,易出现煤粉下沉,在炉膛下部区域燃烧形成高温区;同时,炉膛下部区域缺氧,H
2
S等气体的体积分数较高,易引起高温腐蚀。
大型汽轮机组轴承座动力吸振现象分析
吴亚军, 杨天海, 姜朝晖, 杨建刚, 曹仲勋
2017, 50(10): 116-11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
(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大型汽轮机组轴承座异常振动现象,建立大型汽轮机组柔性支撑下转子-轴承-支撑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从动力吸振新角度解释实际机组上发生的异常振动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座缸式轴承支撑刚度较低,轴承座固有频率和转子系统固有频率有可能从设计时的大于50 Hz减小到50 Hz附近。一旦2个频率点重合,就容易发生动力吸振现象,转轴振动转移到轴承座振动上,导致轴振小而轴承座振动大。与此同时,系统固有频率点分解成2个频率点,分布在原固有频率两侧,出现双共振峰现象。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对汽轮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张宝, 樊印龙, 印旭洋, 胡洲, 顾正皓
2017, 50(10): 120-1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
(12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事件在国内已发生了多起,严重地威胁着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汽轮机组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期间的不同反应,指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主要通过转速测量值与汽轮机调节阀开度大幅晃动2个途径来威胁机组安全运行;通过实际测试,发现了某机组在低频振荡发生时控制油压力会持续下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议采取措施,提高控制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做好事故控制预案。
燃煤机组PSS功率自动投退定值整定研究
陆海清, 吴跨宇, 卢岑岑
2017, 50(10): 124-12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118
摘要
(
)
HTML
(
)
PDF
(7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机组正常运行期间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出现频繁投退以及长时间退出的原因,结合PSS功率自动投退的实现逻辑及影响燃煤机组运行工况的3方面因素,提出一种适合于燃煤机组PSS功率自动投退定值的整定方法。以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为例,优化整定了该机组的PSS功率投退定值,优化后的PSS能消除频繁投退及长时间退出现象。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工程化应用。
约束预测控制在低氮燃烧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钱虹, 陈丹, 杨祖魁, 郑鹏远
2017, 50(10): 129-13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5071
摘要
(
)
HTML
(
)
PDF
(23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低氮燃烧机组运行过程产生的燃烧滞后、汽温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带有约束优化的预测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到电厂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构成串级预测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带有约束的过热蒸汽温度串级预测控制系统的控制量能被有效控制在约束范围内,系统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均优于常规PID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节能与环保
不同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协同脱汞实测与研究
崔立明, 黄志杰, 莫华, 朱杰, 姜岸, 黄茹
2017, 50(10): 136-13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7168
摘要
(
)
HTML
(
)
PDF
(12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若干超低排放项目进行汞的多点同步测试,分析不同技术路线下的汞排放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湿法脱硫对汞的脱除效率为22.2%~80.35%,湿式电除尘器对汞的脱除效率为0%~71.4%;湿法脱硫对汞的脱除效率与脱硫系统入口汞形态分布及负荷、气液传质强度有关;湿式电除尘器在汞入口浓度较低时,脱汞效果不明显。
火电厂SCR脱硝催化剂质量现状
张军, 姚杰, 庄柯, 吴碧君, 金定强
2017, 50(10): 140-14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1030
摘要
(
)
HTML
(
)
PDF
(13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规范脱硝催化剂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国内各大发电集团先后要求对新采购催化剂进行强制抽检。对2016年的抽检样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相当多的新采购催化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其中几何尺寸偏差与外观缺陷达不到标准的各占57.1%和54.3%,抗压强度与磨损率等物理性能达不到标准的各占48.6%和54.3%,有8.6%的催化剂活性和比表面积低于标准限值,主要成分WO
3
含量偏低或微量元素高于技术协议的各占62.9%和5.7%。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国内SCR脱硝催化剂的供货质量不容乐观,急需规范与管理。
新型自动加氧工艺的控制方法及应用
郭金平, 王钊, 张小宏, 王宁飞
2017, 50(10): 144-1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114
摘要
(
)
HTML
(
)
PDF
(12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证机组负荷波动时给水溶解氧浓度的恒定,提出了新型自动加氧工艺,也称液态恒值自动加氧技术。该技术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的特性,将纯氧气与除盐水在加压后充分融合,通过加氧管线输入到给水系统,彻底避开了氧气本身具有的可压缩特性缺陷,因而可实现氧气以除盐水为载体的刚性投加。该技术已在若干采用加氧工艺的火电机组中实施,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液态恒值自动加氧技术后,在给水水量任意变化时,仍能保证省煤器入口溶解氧质量浓度波动范围控制在±3 μg/L以内,彻底解决了气态加氧时溶解氧浓度跟随机组负荷反复波动的固有难题,为机组安全连续运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应用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邓先钦, 彭伟, 厉敏宪, 熊鸣翔, 潘锐, 庄鸿涛, 方华
2017, 50(10): 148-15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10081
摘要
(
)
HTML
(
)
PDF
(13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高压变压器具有体积大、油量多的特点,造成与故障相关的特征气体浓度非常小,若测试方法的检测限较大,则可能导致设备的状态检测不到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氦离子化检测器,辅以十通阀中心切割及反吹技术,可实现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7种组分(H
2
、CH
4
、C
2
H
6
、C
2
H
4
、C
2
H
2
、CO、CO
2
)的分离和测定,一次进样分析时间约7 min,各组分的检出限均达到10
-9
量级,特别对于特征气体C
2
H
2
和H
2
分别可达5×10
-9
和11×10
-9
;该方法的重复性约为1%,各组分的线性相关度
R
2
均超过0.99。与传统气相色谱法比较,新型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操作简便,检测器的出峰信号值大大增强,检出限分别提高了5~80倍,且无需氢气做辅助气,减少了安全隐患。采用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对于及时发现特高压变压器内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区域“网-源-储-荷”协调规划案例分析
金炜, 李宗, 葛斐, 陈煜, 马静, 徐加银
2017, 50(10): 153-15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8053
摘要
(
)
HTML
(
)
PDF
(1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适应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求,以规划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的金寨县为例,进行了“网-源-储-荷”协调规划研究。通过配置储能、水电调节以及主动负荷控制等,充分利用原有电网资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接入与就地消纳;通过地区风光互补,并与大型火电及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协调运行优化,显著降低了各层级电力外送规模。
分散式储能MMC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吉宇, 王生强, 曹炀, 谢飞, 徐晓轶
2017, 50(10): 159-16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193
摘要
(
)
HTML
(
)
PDF
(29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散式储能多电平变换器(MMC)是一种基于MMC的衍生结构,它将蓄电池储能单元集成于每个子模块中,这样可以实现储能单元的模块化、分散化。同时,分散式储能MMC还具有诸多优势,比如高电压、大容量、低总谐波失真、高容错能力。这些优势使得这种拓扑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电机驱动、新能源并网等。分析了分散式储能MMC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电量控制、能量管理机制、电池储能电路充放电控制,实现了变换器的综合协调控制。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优越性和正确性。
技术经济
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的多属性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刘彤, 张慧聪
2017, 50(10): 166-17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7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
(9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客观地对电力行业清洁燃煤技术进行评估,以及为淘汰小容量机组提供参考,采用多属性综合评估方法构建清洁燃煤发电技术评估体系,从技术、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成本效益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环境性能最好,但其成本效益最差。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粉炉机组各方面性能较为均衡。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与超临界煤粉炉机组性能不相上下,前者环境性能较优,后者成本效益较好。
西南水电“弃水”困局与对策
帅伟
2017, 50(10): 171-17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012
摘要
(
)
HTML
(
)
PDF
(8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西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区域水电的开发利用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低碳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2省,“弃水”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研究了西南水电“弃水”现状与复杂的成因,并针对电力规划、电力体制、厂网建设、政策、运行、市场、环保和利益诉求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水电消纳的对策建议。
基于大数据的业扩用户用电行为特征研究
周琪, 杨洁, 韩俊杰, 罗欣, 赵燃
2017, 50(10): 176-18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
(8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用户的业扩报装容量直接影响着地区用电的未来增长空间。以容量与用电量间的关系研究作为切入点,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用户多种类型的业扩容量转换为用电量的周期特征,从电量产生的机理出发,分析了业扩业务产生后电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为后续的电量变化空间的科学预估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反窃电管理系统的研究
刘盛, 朱翠艳
2017, 50(10): 181-18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50116
摘要
(
)
HTML
(
)
PDF
(8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的反窃电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反窃电管理需求,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反窃电管理需求的强有力工具就是数据挖掘。提出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电力企业积累的各种数据源系统中提取海量信息,构建具有资源共享和决策支撑功能的反窃电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数据处理、模型建立、技术实现等,分析了线损偏移度、电量差异度、电压电流不平衡度等用电负荷情况。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汤广福 单葆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座315
邮编:102209
电话:010-66603794(编辑部)
010-66603806(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2-427
国外发行代号:M-276
广告登记证号: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青年编委信息登记表
青年编委信息统计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论文模板
《中国电力》撰写规范
1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