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7-20
    目录
    目录
    2016, 49(7):  0-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7.0.0
    摘要 ( )   PDF (4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网
    1 100 kV GIS中VFTC的暂态特性研究
    魏梅芳, 吴细秀, 余光召, 田芸, 吴士普
    2016, 49(7):  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01.08
    摘要 ( )   PDF (17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IS隔离开关操作所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流(VFTC)不仅对GIS设备绝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还会对二次设备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暂态过电压(VFTO),而忽略了VFTC的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特高压等级VFTC暂态特性的研究。因隔离开关操作条件下SF6气体放电特性决定了VFTC的暂态特性,首先分析了SF6气体的放电特性,讨论了SF6气体不同放电阶段的阻抗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原则建立了新型SF6气体高频放电模型。利用该新型SF6气体放电模型对某特高压GIS变电站的隔离开关操作所产生的VFTC波形进行了仿真计算。为研究VFTC的暂态特性,定义了VFTC的衰减时间常数,讨论了隔离开关加装阻尼电阻对VFTC暂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压等级的VFTC有幅值高(可达几千安培)、频率高、主频分布宽(0~25 MHz)、衰减长(100 μs左右)等特点。加装阻尼电阻可大大提高VFTC的衰减速度,有利于VFTC的抑制,但阻尼电阻对主频分布影响较小。
    V形复合绝缘子力学特性研究
    党会学, 赵均海, 吴静
    2016, 49(7):  9-1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09.06
    摘要 ( )   PDF (16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缘子串的风偏闪络一直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哈密—郑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V形复合绝缘子串风偏设计校核问题,在I形绝缘子串弦多边形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并推导了适用于V形复合绝缘子串(含金具等)的弦多边形计算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给出了确定该方法适用范围的最小轴向拉力计算方法。进而基于该特高压线路的参数,应用此方法研究了V串夹角、导线平均高度及水平档距/垂直档距组合变化对风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条件下,建议V串夹角随导线平均高度增大而增大;在给定导线平均高度和垂直档距条件下,建议V串夹角随水平档距增大而增大;在给定导线平均高度和水平档距条件下,建议V串夹角随垂直档距增大而减小。给出了不同导线平均高度、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条件下所建议的V串夹角值。
    绝缘子污秽放电声发射信号特征量提取的研究
    田双双, 靳一林, 舒乃秋, 邵翠玲, 张扬
    2016, 49(7):  15-1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15.05
    摘要 ( )   PDF (9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缘子污秽放电的过程中存在3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电晕放电、局部放电和电弧放电。大量的试验和研究表明绝缘子污秽放电模式与其声发射信号有紧密的关系。3种不同的放电模式下,声发射信号各参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行了绝缘子污秽放电试验,获取了大量污秽放电声发射信号试验数据样本。结合试验数据样本,研究3种放电模式下声发射信号的能量、幅值及频率3个特征量的提取方法,并以这3个特征量为基础,实现污秽放电的模式识别。
    基于改进网络等值和故障影响矩阵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张杰, 王晓刚, 邓智杰, 李东起, 陈国坤
    2016, 49(7):  20-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20.07
    摘要 ( )   PDF (12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含多级分支子馈线且分支线首端设有断路器保护的复杂配电网提出了一种可靠性评估算法。首先对网络进行两级简化处理,通过改进的网络等值法将向上的等效节点直接串接在分支开关下游,将上级网络对下级网络的影响视为向下展开所形成简单节点网络中的区域节点指标,在后续处理时再将该影响叠加到停电指标结果中,避免了传统网络等值可能带来的误差。随后导出了基于故障影响矩阵的指标计算方法,可快速计算出区域和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以及系统指标。算法考虑了各种开关故障和自动化开关拒动的影响,计算快速准确且易于编程实现。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输电线路导地线阵风响应计算与比较
    章东鸿, 王振华
    2016, 49(7):  27-3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27.05
    摘要 ( )   PDF (18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荷载是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规范中导地线风荷载计算采用了风荷载调整系数,但规范并未给出物理含义。以风工程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导地线风振系数计算公式,并选取参数进行了风振系数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中国规范、ASCE 74、BS EN 50341和IEC 60826的风振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推导公式的风振系数与国外规范规定数值比较接近,中国线路规范导地线风荷载计算未考虑脉动风影响,导致其计算结果偏不安全。
    全方位角度风作用下铁塔风荷载分配系数特性研究
    潘峰, 姚耀明, 胡文侃, 聂建波, 但汉波, 陈成
    2016, 49(7):  32-3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32.07
    摘要 ( )   PDF (11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确确定铁塔风荷载是输电铁塔设计的关键一环,全方位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的选取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铁塔的设计指标。在对规范中塔身、横担风荷载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IEC 60826和BS 50341规范中关于塔身和横担风荷载的剖析,推导了线路前后侧塔身和横担360°风吹时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计算公式,给出了不同正侧面投影面积比值时的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分析了分配系数的特点。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塔身和横担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作为输电杆塔抗风设计的一种参考。
    国内外标准变电构架风荷载及风致响应对比
    杨勉, 商文念, 刘建秋, 郎需军
    2016, 49(7):  39-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39.06
    摘要 ( )   PDF (11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中国电力工程变电结构设计的国际化水平,对比了海外变电站格构式构架设计中4种常用标准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根源及不同标准风荷载对不同电压等级构架设计的影响。文中将ASCE 113、BS EN 50341-1、IEC 60826和GB 50009标准中风荷载的计算公式统一转换为同一形式,以便于单独对比分析各个系数,研究发现荷载系数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国家标准(GB)风荷载设计值大于其他标准的根本原因。通过计算对比4个电压等级的典型变电站格构式构架,得到50年重现期时,按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构架柱变形值GB与其他标准差异不大,而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杆件内力GB计算结果可达按其他标准计算结果的1.14~1.37倍,且此比值随高度和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大型发电机组中变压器后备保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张健康, 粟小华, 焦在滨
    2016, 49(7):  45-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45.06
    摘要 ( )   PDF (9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发电机组中变压器通常配置复压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作为变压器相间和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复压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动作边界不易确定,经常与电网侧后备保护失配,在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保护的越级跳闸。为此,提出在发电机组变压器中配置相间和接地阻抗保护,并详细介绍了阻抗保护的整定原则,以协调后备保护灵敏性、速动性与选择性的矛盾。分析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并以某750 kV电厂为例,给出了计算实例。该方案目前已在西北大型发电机组变压器及电厂送出线路中获得应用,提高了电厂和电网侧后备保护的协调配合。
    电压控制的DFIG对风火打捆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张师, 周毅博, 李卫国, 赵祥
    2016, 49(7):  51-5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51.03
    摘要 ( )   PDF (7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火打捆外送是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重要措施,但风火打捆系统联络线潮流重,在发生大扰动时系统失稳风险较大。因此,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简单风火打捆系统,采用等面积法则分析了DFIG采用定电压控制、定功率因数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FIG采用定电压控制,在扰动后可以向系统提供较多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发电机电压,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增大减速面积,从而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基于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变电站设备温度预测
    孔雪卉, 张慧芬
    2016, 49(7):  54-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54.06
    摘要 ( )   PDF (10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电站设备温度情况是反映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设备温度进行及时的预测能够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针对高压设备温度存在非线性、随机性等特点,应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其进行预测。运用K-近邻思想和多轮投票机制确定最优平滑因子,对GRNN进行优化。结合某变电站的设备温度历史数据,以高压开关柜为例,划分训练样本和预测样本,建立了基于优化GRNN的高压开关柜温度预测模型。Matlab仿真实验表明:优化的GRNN预测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在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上都有显著提高。
    北京优质电力园区优质供电方案
    赵国亮, 陈维江, 龙云波, 田鑫
    2016, 49(7):  60-6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60.05
    摘要 ( )   PDF (10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优质电力园区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中国首批在建优质电力园区工程之一——北京优质电力园区工程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研究了优质电力园区供电质量等级划分、定制电力装置配置等方法,提出了四级供电的优质电力园区供电方案,对我国后续优质电力园区工程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基于Vague方法与PROMETHEE方法相结合的黑启动路径评估
    高玮, 张炳达, 林济铿, 魏文辉, 郑卫洪, 史成广
    2016, 49(7):  65-7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65.07
    摘要 ( )   PDF (11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提出基于方案隶属集与非隶属集的Vague集形成方式;进而提出基于Vague集及PROMETHEE方法的多属性方案排序新方法;最后把新方法用于黑启动方案的排序决策。将由初始属性值组成的初始决策矩阵利用Vague集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模糊化,一方面保留了各属性独有的特性;另一方面将所有属性转化到相同标度下进行比较,使各个属性的客观本质得到尽可能多的保留及利用。然后利用偏好函数准确地量化了各个方案属性之间的综合占优关系,得到更为准确可信的排序结果。天津电网黑启动路径的评估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不同发展情境的江苏省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龙禹, 王小英, 周琪, 姜楠, 罗欣
    2016, 49(7):  72-7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72.05
    摘要 ( )   PDF (1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中长期组合预测模型通常没有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各个指标的不同权重,也没有在中长期的预测中考虑不同的发展情形。依据经济发展的周期特性及与电力的内在联系,将电力数据划分为不同阶段,利用电量误差指标和趋势误差指标计算各单一预测模型权重,利用客观熵权法得到各单个预测方法的综合权重。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可能以及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用电技术改变因素,设定低速发展、高速发展和考虑其他因素的发展情境,并分别进行组合预测。将该组合预测方法应用于江苏省中长期负荷预测中,得到不同情境下的预测结果。
    发电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节方案应用分析
    张金营, 张秋生, 吕剑虹, 韩璞
    2016, 49(7):  77-8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77.05
    摘要 ( )   PDF (10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次再热机组相对一次再热机组的热力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且国内二次再热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缺乏建设与运行经验,从而导致新建二次再热机组难以确定调节方案。对国内新投产华能安源660 MW、国电泰州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的调温原理、控制方案以及投运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分别给出了这2种典型调节方案的优势与缺陷,并基于此给出了改进建议,为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节方案的选取与改进提供参考。
    基于大数据的供热机组调峰能力研究与应用
    孙栓柱, 代家元, 周春蕾, 王林, 张友卫
    2016, 49(7):  82-8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82.04
    摘要 ( )   PDF (7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供热机组调峰能力评估方法过程过于复杂、资料难以收集齐全等弊端及供热机组调峰能力预测的电网调度急迫需求性,运用聚类分析算法,对供热机组海量运行大数据进行归类划分,运用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工具按照设定的约束条件进行寻优遍历计算,评估特定工况下机组的调峰能力区间。该计算方法较工况图法等传统方法,计算方式更加简洁,且其计算结果来源于机组海量历史运行数据,因此其结果的可复现性及准确性较理论方法更加可靠。
    节流配汽汽轮机组一次调频经济代价分析
    樊印龙, 张宝, 顾正皓, 秦攀, 吴文健
    2016, 49(7):  86-8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86.04
    摘要 ( )   PDF (7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节流配汽汽轮机组来说,采用调节阀大开度的运行方式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会降低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基于试验数据与变工况计算分析,得到了上汽-西门子1 000 MW汽轮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曲线,给出了满足规定一次调频能力的滑压曲线与调节阀开度高限曲线,结合实际性能试验结果,得到了该种机型满足规定一次调频能力要求的运行工况与调节阀以45%开度运行时的机组供电煤耗差别。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主蒸汽压力,牺牲一定经济性,可以保证节流配汽汽轮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改造与分析
    韩中合, 刘士名, 周权, 庞永超
    2016, 49(7):  90-9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90.06
    摘要 ( )   PDF (11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储热介质成本,基于以矿物油储热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CAES),增设供热压缩机以降低储热温度,进而提出以水为储热介质的新型热电冷联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改造后的系统模型,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设计工况下两系统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供热压比(2.4~3.8)与换热器效能(0.6~0.9)变化时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储热温度大幅降低,实现了储热介质的改变;与原系统相比,热电冷联产系统电耗率基本不变,热效率、效率分别提高约14%、2.6%;供热压比变化对系统性能及设备损影响较小,换热器效能变化对系统效率、损有显著影响。
    “煤中取水”高效褐煤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郁志云, 裴育峰, 施大钟
    2016, 49(7):  96-10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096.06
    摘要 ( )   PDF (10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资源已然成为煤电基地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煤电基地建设与开发活动均不同程度导致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环境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环境问题。科学规划与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推广使用高效节水技术,是煤电基地缓解水资源限制、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也是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要求。提出了“煤中取水”高效褐煤发电技术,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国家煤电基地开展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对锡盟煤电基地建设的制约,同时降低了电厂的发电煤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基于视频处理的引风机静叶故障自动监控技术
    张江丰, 尹峰, 罗志浩, 陈小强, 童家麟
    2016, 49(7):  102-10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02.04
    摘要 ( )   PDF (9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锅炉引风机是火电厂的重要辅机设备,其运行工况对锅炉的热力循环及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引风机工作于锅炉烟道中,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是电厂故障率比较高的设备之一。在视频处理的基础上,引入目标跟踪及状态补偿等前沿算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于电厂的引风机静叶故障自动监控技术。该技术能够替代人工巡检,主动对静叶进行监控,能够有效避免因引风机静叶拉杆断裂等故障发现不及时导致的电厂运行工况的失衡。
    6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粒度的控制探讨
    代培基, 胡晓霞, 罗明鑫
    2016, 49(7):  106-10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06.03
    摘要 ( )   PDF (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为保证炉内物料流化良好、燃烧充分,对燃煤粒度分布有严格的控制。通过对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破碎筛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破碎筛分系统优化设计为两级破碎和三级筛分,并且将此优化设计应用到60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上,实际运行证明,燃煤的破碎和筛分系统通过优化设计和良好的维护可以达到锅炉运行的粒度要求。
    褐煤不同组堆存储方式的研究
    曾彬, 秦岭, 张磊, 李小江
    2016, 49(7):  109-11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09.04
    摘要 ( )   PDF (10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云南某种褐煤进行现场存储试验,分析了试验煤种在存储过程中的主要煤质指标变化,得出了试验煤种的煤质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压实组堆和自由下落组堆两种组堆方式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选择最佳组堆方式的建议。同时,结合试验煤种的氧化特性及煤炭储存后对机组能耗的影响,在保证煤堆存储安全的前提下,建议试验煤种可采用压实组堆烧新存旧的方式进行存储。
    火力发电厂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仪表与控制设计研究
    田小兵
    2016, 49(7):  113-1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13.05
    摘要 ( )   PDF (8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作为一种节能、降噪效果显著的新型自然通风冷却塔,该装置在国外核电站率先使用以及在国内某1 000 MW火力发电厂成功投产,未来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作为一种有别于常规自然冷却塔的新技术,其仪表设置、仪表选型以及控制逻辑都有独特之处。为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从火力发电厂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仪表与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工程设计方案。
    新能源
    考虑低碳收益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规划
    程宏波, 肖永乐, 王勋, 伦利
    2016, 49(7):  118-1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18.04
    摘要 ( )   PDF (7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规划,不仅考虑运营成本最小,而应以收益最大化为规划的最终目标,考虑收益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收益,还应考虑在节能减排方面产生的社会收益。建立了计及低碳收益的充电站选址规划模型,重点考虑充电站建成后的社会收益,从法律政策、技术改革、市场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社会收益的因素,对建立的考虑社会收益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规划模型,采用微分进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并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仿真分析。
    基于三重移相的双向全桥DC-DC功率特性分析
    谷泓杰, 江道灼, 尹瑞, 黄帅, 梁一桥, 王玉芬
    2016, 49(7):  122-12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22.06
    摘要 ( )   PDF (10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在现有的双重移相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一种三重移相控制方式被提出。主要分析三重移相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控制方式下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工作模式,通过数学建模,推导相关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相关的变换器功率特性。同时,将三重移相控制方式与双重移相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三重移相控制不仅保留了双重移相控制的优点,而且在实现降低变换器的电流峰值、电流有效值和无功功率,以及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三重移相控制的优越性。
    一种微网结构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研究
    程启明, 陈根, 程尹曼, 白园飞, 李明
    2016, 49(7):  128-1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28.07
    摘要 ( )   PDF (1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微网的控制方法和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了微网能量管理控制,分析了孤网情况和并网情况下的能量管理策略,采用了PSCAD/EMTDC软件对在孤网情况下的负荷投切、负荷变化情况以及在并网条件下对各微电源输出功率发生改变时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所提微网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接入电网对风电场影响仿真分析研究
    毛光辉, 秦睿, 郝如海, 杨萍, 黄葆文
    2016, 49(7):  135-13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35.05
    摘要 ( )   PDF (12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牵引机车是大功率的单相整流负荷,具有非线性、不对称、波动性大的特点;供电臂内列车的数量和每一列机车的运行状态呈随机波动性,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导致电能质量出现问题。针对兰新二线电气化铁路(以下简称“电铁”)牵引负荷运行密度大、速度高、距离风电场近等特征,利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以及ETAP仿真软件对电铁负荷运行引起的电压和频率偏差、电压波动及谐波等问题的机理进行了仿真建模计算,重点分析了牵引变电站接入电网对风电场机组产生的影响。
    基于可靠性和发电性能的新能源发电设备状态评估方法
    白恺, 宋鹏, 刁嘉, 李智, 张扬帆, 杨伟新, 董超
    2016, 49(7):  140-1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40.05
    摘要 ( )   PDF (10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传统火电机组不同,新能源发电设备单机容量小,单机停运不会对新能源电站的供电可靠性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关注可靠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设备的发电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和发电性能双重指标维度的新能源发电设备状态评估方法,提出了发电性能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源标准化要求。将该方法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进行评价应用,通过评估结果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新能源发电设备发电性能指标的推荐阈值。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新能源发电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基于绿色证书交易的含风电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徐基光
    2016, 49(7):  145-15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45.06
    摘要 ( )   PDF (10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风电的发展,将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引入电力系统调度模型中,建立了基于绿色证书交易机制的含风电系统低碳经济调度。引入环境成本将系统的低碳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统一;引入风险成本以应对由风电出力不稳定性对系统带来的影响。采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优化求解,对低碳经济调度与传统调度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的绿色证书交易水平对系统成本以及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节能与环保
    低低温电除尘器设计烟温的理论计算及存在问题
    沈艳梅, 董琨, 崔智勇, 魏书洲
    2016, 49(7):  151-1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51.06
    摘要 ( )   PDF (10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一定优势。对其实际运行案例进行汇总,并分析了国内外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设计烟温差异。酸露点的正确估算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温设计至关重要,以某电厂600 MW低硫煤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广泛使用的酸露点计算方法,对烟气酸露点温度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各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计算烟气中粉煤灰与SO3质量浓度之比,评价该电厂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后的设备腐蚀隐患,分析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可用性。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设计范围提出建议,并分析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长期高于酸露点温度运行的弊端。
    SCR脱硝催化剂检测与性能评价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王康, 朱林, 刘涛, 庄柯, 姚杰, 侯深
    2016, 49(7):  157-16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57.05
    摘要 ( )   PDF (9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规范火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与性能评价,以某新建SCR脱硝催化剂检测与性能评价实验平台为例,在按照标准要求搭建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分析实验平台建设的背景条件,给出建设实验平台的设计依据和遵循原则,介绍催化剂检测的工艺技术流程和实验平台的功能、实验设计以及仪器配备,指出了实验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某660 MW超超临界机组脱硝催化剂不均匀磨损治理
    王放放, 李敏, 许佩瑶
    2016, 49(7):  162-16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62.06
    摘要 ( )   PDF (16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电厂SCR脱硝催化剂不均匀磨损会降低催化剂的整体使用寿命。以某660 MW机组超超临界锅炉SCR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方法,找出了催化剂不均匀磨损的原因;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改造方案进行模拟计算,优选出SCR脱硝装置入口断面流场、颗粒浓度场分布均匀的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改造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流速和飞灰浓度均匀性得到提高,因而可使催化剂的不均匀磨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燃煤电厂运行中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检测评价与分析
    晏敏, 赵凯, 朱跃
    2016, 49(7):  168-17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68.05
    摘要 ( )   PDF (9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SCR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和运行状况。对某燃煤电厂SCR脱硝装置系统运行28 000 h催化剂的外观、理化特性和工艺特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整体性能保持较好,但其活性与新催化剂活性之比K/K0值已低于催化剂化学寿命期满时的阈值,为满足脱硝系统的达标排放,需及时更换催化剂或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根据运行中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检测与分析结果,对脱硝系统的优化和经济运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技术经济
    考虑深度回收机制的专用工程接入费用研究
    江岳文, 钱佳琦
    2016, 49(7):  173-1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73.06
    摘要 ( )   PDF (10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专用工程接入电网收费现状,探讨了利用接入费和使用费收取专用工程的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方法。从可靠性角度出发,提出了考虑深度回收机制的接入费用收取模式,主要是针对因用户接入而造成的网络扩容时间提前产生的成本。利用配电网节点支路-灵敏度系数矩阵结合支路电流边际容量成本,形成节点边际容量成本,评估用户在该节点接入时应该支付的深度成本,并引用某一实际配电网专用接入工程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燃煤电厂碳捕获与储存投资决策研究
    王喜平, 杜蕾, 赵树军, 李振伟
    2016, 49(7):  179-18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7.179.06
    摘要 ( )   PDF (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捕获与储存(CCS)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选择具有多期性和不确定性。考虑CCS投资决策的阶段性特点,建立燃煤电厂CCS投资的两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决策框架。在分析CCS投资过程中示范和商业化运营2个阶段中期权选择的相互影响并考虑碳交易价格、燃料价格、投资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复合期权二叉树模型对考虑不确定性问题的项目投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算例分析了该模型在CCS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得出了不同政策补贴条件下碳交易价格的投资临界值,为燃煤电厂CCS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