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25
    专稿
    2014年中国电力供需回顾及2015年预测
    谭显东,韩新阳,冯义,郭利杰,单葆国
    2015, 48(4):  1-5.  DOI: 10.11930.2015.4.1
    摘要 ( )   PDF (8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2014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5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4年受经济增长趋缓及凉夏暖冬等因素影响,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近16年和37年新低。2015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回升至4.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77万亿~5.88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9 140万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5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降至4 638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东北、西北电网地区电力供应富余。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专栏
    失活SCR脱硝催化剂化学清洗再生技术研究
    白伟,赵冬梅,,肖雨亭
    2015, 48(4):  6-10.  DOI: 10.11930.2015.4.6
    摘要 ( )   PDF (20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燃煤电厂废弃的失活SCR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用化学清洗方法对其进行再生,以了解化学清洗液有效成分、浓度和液固比等去除脱硝催化剂表面Fe2O3、K2O、Na2O的效果;同时,对再生前后脱硝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脱硝活性进行了测试,并对比了二者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硫酸、硝酸对去除催化剂表面中毒元素非常有效,其中硝酸溶液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适当增大液固比有利于彻底清洗催化剂表面的中毒元素;经过化学清洗再生后,脱硝催化剂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大至新催化剂的93.88%,脱硝活性有较大提高,为新催化剂的89%。
    燃煤机组SCR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与寿命管理系统
    周建新,喻聪,江晓明,方绪文,韩朝兵,司风琪,徐治皋
    2015, 48(4):  11-15.  DOI: 10.11930.2015.4.11
    摘要 ( )   PDF (31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发电企业烟气脱硝催化剂工程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的现状,设计开发了燃煤机组SCR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分析与寿命预测管理系统。该系统构建了催化剂性能信息数据库,可存储多个机组的自投运以来的催化剂性能检测数据、跟踪催化剂活性变化、获得并定期更新催化剂寿命曲线。系统还建立了催化剂寿命预测模型,并能根据当前SCR脱硝效率、系统投运时间、进出口NOx浓度等实时信息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与寿命预估,可为催化剂的换装与优化运行提供技术指导。该系统在催化剂生产企业的成功投运,加强了SCR系统运营方与催化剂厂商的数据共享和技术交流,对脱硝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烟气脱硝SCR氨喷射系统调整效果评估
    王乐乐,周健,姚友工,姚燕,宋玉宝,方朝君,陈伟武
    2015, 48(4):  16-22.  DOI: 10.11930.2015.4.16
    摘要 ( )   PDF (73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火电厂氨喷射系统(AIG)改造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AIG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将AIG改为具备双向调节功能后,有利于氨的均匀分配,对于烟气流速不均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脱硝反应器出口截面NOx分布相对标准偏差由40%降低至15%以内。可改善脱硝装置喷氨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消除反应器出口氨逃逸浓度局部过高的现象,降低了下游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ABS)腐蚀的风险,对火电厂实现NOx超低排放具有一定贡献。
    SNCR脱硝装置对CFB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杨用龙,赵凯,苏秋凤,张杨,王丰吉,朱跃
    2015, 48(4):  23-26.  DOI: 10.11930.2015.4.23
    摘要 ( )   PDF (14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CFB锅炉性能试验情况,并结合性能试验分析了SNCR脱硝装置对CFB锅炉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CFB锅炉SNCR脱硝工艺的脱硝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氨逃逸浓度高会加速空气预热器积灰阻塞;烟气中的逃逸氨与SO3相互作用,极易在空气预热器低温段形成积垢,引起空气预热器阻力增加,但能降低二者在空气预热器出口的排放浓度。
    SCR烟气脱硝工程设计原则和关键设计技术
    杨泽伦
    2015, 48(4):  27-31.  DOI: 10.11930.2015.4.27
    摘要 ( )   PDF (31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特高压工程所使用的高电气寿命电容器组开关关键技术研究要求,新研发的开关需要通过相关的型式试验。对145 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开关电寿命试验回路的试验方法、参数计算、试验设备及试验结果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试验回路的应用,试验结果中的各个参数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为保障特高压输电线路用高压开关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参考。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改造工程关键技术
    张杨,杨用龙,冯前伟,王建峰,何胜,朱跃
    2015, 48(4):  32-35.  DOI: 10.11930.2015.4.32
    摘要 ( )   PDF (7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全国火电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已进入集中投运期,部分工程实施过程中隐藏的问题也在投运后逐渐显现。针对当前燃煤电厂脱硝改造工程现状,在总结分析当前脱硝改造工程问题的基础上,就设计参数的选取、性能保证值的确定、催化剂的选型、流场设计、吹灰器选型、反应器入口灰斗设置以及配套改造等脱硝改造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解决措施。
    提高SCR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的技术方法
    谢尉扬
    2015, 48(4):  36-39.  DOI: 10.11930.2015.4.36
    摘要 ( )   PDF (10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CR催化剂的活性受烟气温度影响,当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降低到催化剂最低投运温度时,脱硝系统须退出运行。按照火电厂燃煤锅炉SCR脱硝装置的常规设计,在低负荷运行时经常出现SCR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低于催化剂最低投运温度的情况,导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超标。为了保证锅炉日常运行时SCR反应器进口的烟气温度满足催化剂投运条件,介绍了采用高温烟气加热、省煤器分段布置、旁路部分省煤器给水、提高锅炉给水温度等技术方法,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SCR催化剂再生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
    王平,林海波,姚友工,曾壁群
    2015, 48(4):  40-43.  DOI: 10.11930.2015.4.40
    摘要 ( )   PDF (1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燃煤电厂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再生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出了催化剂再生作业的基本工艺流程及流程控制,为进一步规范现场再生过程及再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结合SCR再生技术在北京某热电厂及汕头某电厂的应用经验,对现场再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飞灰含氨量对脱硝装置氨逃逸测定的影响
    王建峰,刘沛奇,尤良洲,晏敏,朱跃
    2015, 48(4):  44-46.  DOI: 10.11930.2015.4.44
    摘要 ( )   PDF (15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控制烟气中生成的硫酸氢氨对空气预热器冷段的腐蚀、降低空气预热器的堵灰风险和减少脱硝还原剂用量,脱硝设施对氨逃逸有严格规定。试验发现飞灰中氨含量对测定脱硝装置氨逃逸有明显的影响,飞灰对自由态氨和化合态氨的吸附是安装脱硝装置之后氨逃逸较低但其压降却有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对烟气脱硝的电厂测量氨逃逸的同时增加飞灰中氨含量的测定,以协助对空气预热器阻堵与否的判断。
    某电厂600 MW机组烟气脱硝系统性能评价
    陈崇明,张立军,宋国升,张志强
    2015, 48(4):  47-49.  DOI: 10.11930.2015.4.47
    摘要 ( )   PDF (11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烟气脱硝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有助于脱硝系统寿命管理和安全运行。以某火电厂6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为例,介绍了烟气脱硝系统的评价过程与评价方法。通过测试一系列基础参数,包括脱硝效率、反应温度、SO2/SO3转化率、氨逃逸率、催化剂压降、催化剂内烟气流速及飞灰浓度等,掌握了此台机组脱硝系统的主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SCR脱硝系统性能良好。为防止高温下SO2/SO3转化率升高及高负荷下催化剂内烟气流速过高,对该脱硝系统的运行调整提出了建议。
    高含铝脱硝催化剂运行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晏敏,陈进生,宋小宁,杜振
    2015, 48(4):  50-53.  DOI: 10.11930.2015.4.50
    摘要 ( )   PDF (20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催化剂载体中加入过多Al2O3粉末对催化效果及催化剂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某电厂安装的高含铝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新催化剂和运行8 000 h后催化剂的表观、工艺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和扫描电镜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行8 000 h后催化剂中的Al2O3与烟气中SO2和SO3反应生成Al2(SO4)3,可造成催化剂的扭曲变形断裂、微观比表面积的急剧下降和催化剂晶体粒子板结,从而导致脱硝效率较大程度的下降。电厂应避免将高含铝的催化剂装入脱硝反应器。
    发电
    国华三河电厂飞灰基改性吸附剂脱汞技术研究
    蒋丛进,刘秋生,陈创社
    2015, 48(4):  54-56.  DOI: 10.11930.2015.4.54
    摘要 ( )   PDF (23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高效绿色发电、减少汞污染的排放,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开展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华三河电厂在汞污染物排放浓度测试基础上,开展飞灰基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试验。通过试验,验证飞灰基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是可行的,是一种高效脱汞技术,能够在现有环保设施(脱硫、脱硝、除尘)联合脱汞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烟气中汞排放浓度30%~50%,使综合脱除效率可达75%~90%,烟气中汞气体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值,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阳泉煤泥等温加热过程中汞释放特性研究
    高正阳,范元周,陈嵩涛,殷立宝,陈传敏
    2015, 48(4):  57-60.  DOI: 10.11930.2015.4.57
    摘要 ( )   PDF (13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能大规模综合利用煤泥,有必要对煤泥燃烧时汞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选取2种煤泥进行了空气气氛下的等温加热实验,考察加热时间和温度对煤泥失重与汞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泥中的汞在200 ℃左右开始释放,汞大量释放的温度区间为200~400 ℃,而400 ℃以上汞几乎释放完全;温度越高,汞的释放速率越快,达到最大释放率所需的时间越短;2种煤泥的汞释放行为不同,表明不同的原煤分选工艺可能造成煤泥中汞的形态分布存在差异。
    新型M-PM低氮燃烧器在700 MW机组的改造效果
    袁力,张殿平,余伟权,宫吉星,筌口泰宏,堂本和宏,松本啓吾,竹内和広
    2015, 48(4):  61-65.  DOI: 10.11930.2015.4.61
    摘要 ( )   PDF (12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三菱公司新研发的M-PM超低氮燃烧器在珠海电厂2×700 MW亚临界锅炉的应用。M-PM燃烧器是在A-PM低氮燃烧器的基础上研发的,具有更好的着火和稳燃性能,降氮效果更佳。锅炉采用M-PM燃烧器改造后,在燃用神华煤满负荷运行时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360 mg/m3降低到136 mg/m3,比改造前降低62%,同时解决了锅炉汽温偏低、烟气热偏差大和燃烧器摆角过高的问题,锅炉效率有所提高。
    AP1000核电厂除氧器暂态分析及防汽蚀控制方案
    顾先青,高志清,屠攀,程学庆
    2015, 48(4):  66-70.  DOI: 10.11930.2015.4.66
    摘要 ( )   PDF (9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出合理的AP1000核电厂甩负荷工况下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控制方案,有效防止运行中主给水泵组汽蚀,分析了汽蚀原理和除氧器液位控制及压力控制逻辑,并收集数据建立除氧器暂态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凝结水限流控制在30%及除氧器暂态压力下降率控制为0.001 77 MPa/s整定值时,可以满足主给水泵组防汽蚀控制要求,并由此提出几种典型甩负荷工况防汽蚀控制方案和优化措施,指导系统调试和运行,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火电厂“单筒式”烟囱脱硫防腐改造方案研究
    解宝安
    2015, 48(4):  71-75.  DOI: 10.11930.2015.4.71
    摘要 ( )   PDF (23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煤电厂老式“单筒式”烟囱的结构体系不适合未设烟气加热器(GGH)的湿法脱硫烟气排放,必须进行相应改造。通过近几年在40余座火电厂老烟囱湿法脱硫防渗防腐改造方面的工程实践及研究,结合安全可靠性、巡查维护便利性和经济适用性等因素,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烟气湿法脱硫、不设GGH条件下的在役“单筒式”老烟囱防渗防腐改造方案,即在原有“单筒式”烟囱钢筋混凝土筒壁内增设1根钛钢复合板材料的排烟内筒体系方案,不建议采用在原有“单筒式”烟囱砖砌体内衬或混凝土筒壁内表面设置防渗防腐层的方案。
    电网
    直流局部放电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沙彦超,周远翔,聂德鑫,邓建钢,刘泽洪,卢理成
    2015, 48(4):  76-82.  DOI: 10.11930.2015.4.76
    摘要 ( )   PDF (4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换流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直流局部放电试验能够提早发现绝缘缺陷、有效预防直流输电设备绝缘击穿事故的发生,根据直流局部放电机理,研制出一套可用于换流变压器直流耐压过程的局部放电检测的试验系统。该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高速、持续、实时采集的特点,能够保证系统检测的直流局部放电信号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并通过典型油纸复合绝缘模型验证了其性能。实践结果表明,它能有效、便捷地测量油纸绝缘直流局部放电的时域信号。对时域信号进行的时频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电极模型中,统计特征参量的数值上随加压时间变化明显,可实现局部放电发展严重程度的预测;不同电极模型中,统计特征参量分布规律一致,可有效判断缺陷类型,该系统有望广泛地应用于直流输电设备检测。
    特高压联络线AGC控制策略模型
    胡浩,仲悟之,宋新立,卓峻峰,陈艳波,刘涛,叶小晖,马进
    2015, 48(4):  83-89.  DOI: 10.11930.2015.4.83
    摘要 ( )   PDF (20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投运,对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仿真是进行系统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全过程仿真程序中,还没有一种合适的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策略模型。针对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1 000 kV特高压交流联络线功率控制动态仿真问题,结合以联络线功率控制为目标的AGC控制性能评价标准——T标准,根据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的要求和现场运行经验,借鉴CPS标准控制策略模型,根据特高压联络线的输送功率偏差与区域控制偏差ACE的乘积,以及乘积量在电网送端控制区和受端控制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模型。在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PSD-FDS中进行了模型开发实现。使用实际电网数据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证实T标准策略的控制效果比CPS标准策略有所提高。
    多可控串补自适应协调控制设计
    肖利武,祁桂刚,黎灿兵,曹一家,旷永红
    2015, 48(4):  90-94.  DOI: 10.11930.2015.4.90
    摘要 ( )   PDF (21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多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联合运行可提高线路功率传输能力,但多TCSC联合运行时所存在的交互影响可能导致系统暂态稳定性下降。设计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动态自适应调整多个TCSC联合运行时的参数,以规避多TCSC的负交互影响。利用能量函数分析多TCSC协调控制规律,然后通过微分观测器引入微分信号,再将专家控制和神经网络引入自适应控制,动态调整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参数。通过在一个装设2台TCSC的4机2区域系统的仿真验证,并和PI控制、BP-PI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在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特高压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补偿方案
    商立群,陈琦,
    2015, 48(4):  95-100.  DOI: 10.11930.2015.4.95
    摘要 ( )   PDF (20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特高压线路中,并联电抗器起限制工频过电压、抑制潜供电流、避免谐振过电压以及无功平衡等作用。首先研究了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的特性,分析计算表明并联电抗器仅可以有效抑制所在端的甩负荷工频过电压,为保障线路沿线电压均分布在允许范围,当线路长度超过550 km时宜采用分段补偿;然后分析了潜供电流和非全相谐振的原理以及它们与补偿度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并联电抗器配置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基于多个广域测量系统的联合低频振荡分析和监测
    段刚,詹庆才,杨东,谢晓冬,吴京涛,肖小刚,王健,刘涛
    2015, 48(4):  101-106.  DOI: 10.11930.2015.4.101
    摘要 ( )   PDF (22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XLPE电缆绝缘诊断精度,将信息融合技术用于其中。针对D-S证据理论中各绝缘参数可信度分配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模糊理论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绝缘诊断方法,建立基于模糊理论的证据融合诊断模型,该模型将模糊理论中的模糊集合与隶属度函数概念运用于证据理论,利用隶属度函数构造证据理论的合理信度函数分配,在此基础上联合每个绝缘参数的可信度形成最终的融合结果。实例分析表明了该诊断模型的有效性。
    强度级差带颈锻造法兰试验研究
    何长华,邢海军,李清华,吴静
    2015, 48(4):  107-112.  DOI: 10.11930.2015.4.107
    摘要 ( )   PDF (2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颈锻造法兰在输电线路钢管塔上已广泛应用,但带颈法兰规格单一,与钢管受力不匹配,即承载力低的钢管连接承载力偏大的锻造法兰,导致钢管塔不经济。针对目前带颈锻造法兰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情况,结合钢管塔构件的受力特性及钢管规格库,确定锻造法兰的强度级差配置方案,通过强度级差配置的Q420高强对焊带颈锻造法兰试件轴拉试验,测试了法兰和螺栓的受力特性,验证带颈锻造法兰按强度级差配置和螺栓受力修正系数的合理性,为今后钢结构设计提供了基础性研究数据。
    PJM电网需求响应模式及其启示
    陈新仪,严正,魏学好,宋依群,韩冬
    2015, 48(4):  113-120.  DOI: 10.11930.2015.4.113
    摘要 ( )   PDF (30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需求响应作为全球电网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运营效益的重要工具,可以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坚强智能电网的理想切入点。介绍了北美PJM(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PJM)电网中需求响应资源的基本应用机制,以及需求响应资源对PJM电网产生的效益,分析了PJM需求响应发展新趋势——价格响应需求侧资源(price responsive demand,PRD),从调度与市场机制2个方面论述了PJM对PRD的利用方式,结合中国电力系统现状提出了发展需求响应的建议。
    气象地理法在舞动分布图绘制中的改进与应用
    李军辉,程永锋,龚坚刚,朱宽军,张立春,刘彬
    2015, 48(4):  121-126.  DOI: 10.11930.2015.4.121
    摘要 ( )   PDF (5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网舞动分布图作为在运输电线路防舞治理及新建线路防舞设计的依据,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频次法后,气象地理法作为不考虑实际线路影响的舞动分布图绘制方法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针对气象地理法在绘制舞动分布图时,采用逐日气象数据可能带来较大的舞动气象日计算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以逐时气象数据为基础开展舞动分布图绘制的方法,并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PLC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杨匀阳,夏斌,张雨,周达,张春辉
    2015, 48(4):  127-130.  DOI: 10.11930.2015.4.127
    摘要 ( )   PDF (18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谐振接地系统电容电流的准确测量决定了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而采用最大位移电压法对系统电容电流进行测量的关键是准确找到中性点最大位移电压。为此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辅以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了电容电流测量装置,并对自动跟踪系统运行方式、闭环控制测量电容电流等软件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说明。测量装置在10 kV模拟配电网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并能够实时监测中性点位移电压、消弧线圈回路电流以及正在运行的馈线数目,根据运行方式变化特征,灵敏准确地跟踪系统的运行方式,提升了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
    配电网重构的自适应和声搜索算法
    荣德生,韩淑敏
    2015, 48(4):  131-136.  DOI: 10.11930.2015.4.131
    摘要 ( )   PDF (19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和声搜索算法(HSA)搜索最优方案进行配电网重构时,会受初始参数值的影响。为此,提出自适应和声搜索算法(AHSA)。在和声搜索算法中加入局部搜索进行改进,增强了算法的寻优性能。建立以降低网络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损耗为目标的配电网重构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节点分层的前推回代法对网络结构进行潮流计算和分析。对IEEE69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与和声搜索算法,遗传算法(GA)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算法的迭代次数少,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在配电网重构的算例应用中,证明了自适应和声搜索算法是可行的。
    基于部分岭估计的系统谐波阻抗与谐波发射水平的评估方法
    崔杨柳,马宏忠,唐一鸣,弓杰伟,王涛云
    2015, 48(4):  137-140.  DOI: 10.11930.2015.4.137
    摘要 ( )   PDF (18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利用部分岭估计原理对电力系统谐波阻抗进行估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谐波阻抗估计精度。采用由系统侧与用户侧构成的简单等效电路,在公共连接点处测出各次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根据回归方程,利用部分岭估计求得回归系数,即谐波阻抗值,其中岭参数结合岭迹法获得,再对用户侧的谐波发射水平予以评估。该法获得的回归系数具有较小的均方误差,并且克服了广义岭估计存在对特征值过度修正的问题。运用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理论分析较为一致。
    STATCOM在海南电网中的应用
    桂永光,刘桂英,粟时平,贾学瑞,刘庆峰,郑刚
    2015, 48(4):  141-146.  DOI: 10.11930.2015.4.141
    摘要 ( )   PDF (21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电网随着全省负荷增长、网架结构的改变,无功电压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海口地区电厂全停故障下的动态无功补偿不足,以海南电网2014年网架结构为背景,将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配置于该区电网,并进行仿真,对STATCOM的各种配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TATCOM对海南电网电压稳定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STATCOM在海南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初步探索。
    孤网运行中数模联合电液控制系统
    田军,武天明,谢国强,王军祥,李明俊,李波
    2015, 48(4):  147-150.  DOI: 10.11930.2015.4.147
    摘要 ( )   PDF (29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汽轮发电机在孤网运行中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特性和关系,研究一种数模联合电液控制系统,通过一次调频卡、阀门曲线卡实现快速硬件调频,提高一次调频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缩短频率调整周期。阐述了系统硬件、软件特征,取消一次调频死区。设置硬件一次调频回路与软件二次调频联合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是可行的。
    新能源
    一种基于模糊层析分析法的分散式风电场选址方法
    杨珺,曾昭强,孙秋野,黄旭
    2015, 48(4):  151-155.  DOI: 10.11930.2015.4.151
    摘要 ( )   PDF (14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电场选址是风电场建设的基本任务,其成败关乎风电场建设运行。针对层次分析法在一致性检验及调整上的不足,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分散式风电场选址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其基础上,考虑闪烁及光影影响、噪声影响等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针对分散式风电场的选址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多个备选风电场场址进行优劣排序。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实例计算结果证明了提出的基于模糊层析分析法的分散式风电场选址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微网用户短期负荷预测相似日选择算法
    张玲玲,杨明玉,梁武
    2015, 48(4):  156-160.  DOI: 10.11930.2015.4.156
    摘要 ( )   PDF (13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网用户负荷基荷小、波动性和随机性大,增大了短期负荷预测难度。科学合理地选择相似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短期负荷预测的效果。分析了相似日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微网用户负荷特点,提出了一种负荷点尺度上的相似日选取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前几日气象因素的累积效应、短期负荷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及时间距离的影响,其相似日评价函数计及了日特征相似和局部形相似,并引入时间因子,克服了传统人工经验选取相似日算法的主观性,使得选择的相似日更加客观合理。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所选择的相似日用于微网用户短期预测时,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有一定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