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康俊杰, 赵春阳, 周国鹏, 赵良. 基于熵权-德尔菲法的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布局评估方法[J]. 中国电力, 2024, 57(12): 120-131. |
[2] |
曹钰, 房磊. “双碳”背景下热电机组-储热联合运行消纳弃风策略[J]. 中国电力, 2022, 55(10): 142-149. |
[3] |
刘青, 张莉莉, 李江涛, 张成龙, 谭显东, 张凯, 郭威.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趋势研判[J]. 中国电力, 2022, 55(1): 214-219. |
[4] |
王志成, 王秀丽, 王帅. 考虑实时市场平衡费用的含风电日前市场电能-备用联合出清模型[J]. 中国电力, 2020, 53(9): 19-27. |
[5] |
杨玉龙, 李湃, 黄越辉, 王桂林, 周义刚. 面向弃风消纳的电储能-热电分级协调优化方法[J]. 中国电力, 2020, 53(12): 127-135. |
[6] |
朱子琪, 张维涛, 韩明亮, 张文松. 考虑容量分布的电热器和蓄热器分布式优化配置方法[J]. 中国电力, 2020, 53(11): 69-77. |
[7] |
张成龙, 谭显东, 翁玉艳, 单葆国. “十三五”以来电力消费增长原因分析及中长期展望[J]. 中国电力, 2019, 52(8): 149-156. |
[8] |
董存, 梁志峰, 礼晓飞, 王跃峰, 白婕, 王帅. 跨区特高压直流外送优化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4): 41-50. |
[9] |
王莉丽, 戚永志, 黄越辉, 张楠, 王跃峰, 王伟胜, 刘纯, 李旻, 杜成锐, 王金龙. 电力系统弃风指标和弃风序列建模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4): 178-184. |
[10] |
娄奇鹤, 谢国辉, 李娜娜. 平价上网时代新能源发电经济性分析和发展趋势[J]. 中国电力, 2019, 52(12): 1-9,104. |
[11] |
光峰涛, 何永秀, 尤培培, 高效. 基于结构分解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驱动因素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12): 123-131. |
[12] |
谭雪, 刘俊, 郑宽, 闫晓卿, 石磊. 新一轮能源革命下中国电网发展趋势和定位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8): 49-55. |
[13] |
谢国辉, 栾凤奎, 李娜娜, 王卿然. 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评估模型[J]. 中国电力, 2018, 51(11): 125-131. |
[14] |
张正陵. 中国“十三五”新能源并网消纳形势、对策研究及多情景运行模拟分析[J]. 中国电力, 2018, 51(1): 2-9. |
[15] |
裴哲义, 郭国梁, 胡超凡. 富余可再生能源跨区电力现货交易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 2018, 51(1): 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