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武, 张健, 周勤勇, 张立波, 龚浩岳. 中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演化综述[J]. 中国电力, 2025, 58(1): 115-127. |
[2] |
董淑文, 刘宝柱, 胡俊杰.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J]. 中国电力, 2023, 56(8): 117-125,142. |
[3] |
李东升, 郝亮亮, 郭智琳, 曹虹, 王兴国. 调相机接入后距离保护Ⅱ段的定值优化策略[J]. 中国电力, 2022, 55(5): 76-83. |
[4] |
黄志光, 曹路, 李建华, 张君黎, 王国腾, 徐政. 混合多馈入直流作用下江苏受端电网安全稳定性评估及改善[J]. 中国电力, 2021, 54(9): 55-65. |
[5] |
王子文, 张英敏, 刘天琪, 陈若尘, 李峰. 基于伴随网络的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J]. 中国电力, 2021, 54(10): 2-10,27. |
[6] |
谢惠藩, 梅勇, 周剑, 徐光虎, 黄磊, 李明, 赵晓斌, 杨健. 金中直流送端电厂最少开机方式优化[J]. 中国电力, 2020, 53(10): 180-186. |
[7] |
王官宏, 李莹, 余耀, 王彪, 陶向宇, 李文锋, 汤涌. 提高集中电源外送系统输电能力的发电机励磁系统协调优化[J]. 中国电力, 2019, 52(8): 105-111. |
[8] |
朱逸凡, 赵宏程, 陈争光, 徐辰婧, 孙晓佳, 张俊杰, 吴慧, 王兴国, 王文焕, 郑涛. 适用于逆变型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故障方向判别元件[J]. 中国电力, 2019, 52(5): 76-82. |
[9] |
唐金锐, 杨凡奇, 侯婷婷, 黄娟娟, 邵冲, 吴小珊. 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电力, 2019, 52(4): 66-73. |
[10] |
毛峰, 桂前进, 王磊, 罗利荣, 徐瑞翔, 刘少凡, 赵文亨.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区域间输电能力评估[J]. 中国电力, 2019, 52(1): 69-75. |
[11] |
赵帅, 张来, 雷光宇, 高毅, 赵高帅, 武娇雯, 方菲, 宋洋. 变电站主变短路电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J]. 中国电力, 2018, 51(6): 60-66. |
[12] |
李媛媛, 孙自安, 张志刚, 张世强, 张凌康, 贾宏刚, 张鑫. 大规模风电机组集中接入对系统短路电流的影响[J]. 中国电力, 2018, 51(4): 33-38,88. |
[13] |
杨金刚, 何成明, 李顺昕, 史智萍, 李笑蓉, 石少伟. 短路电流计算外网等值方法研究及应用[J]. 中国电力, 2018, 51(12): 56-62. |
[14] |
郭永明, 游晓科, 刘观起.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直驱永磁风机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优化研究[J]. 中国电力, 2017, 50(2): 144-149. |
[15] |
艾琳, 郭雁珩, 徐国新. 特高压送端接入系统方式及输电能力研究[J]. 中国电力, 2017, 50(2): 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