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0
    目录
    目录
    2016, 49(4):  0-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4.0.0
    摘要 ( )   PDF (80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电厂烟气脱硝
    造成SCR脱硝催化剂失活的关键物质及预防
    沈艳梅,魏书洲,崔智勇
    2016, 49(4):  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01.05
    摘要 ( )   PDF (9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引起燃煤电厂SCR脱硝催化剂失活的主要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发现,烟气中亚微米颗粒物数目众多且粒径细小,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重金属等能引起催化剂化学失活的有毒物质易于富集在亚微米颗粒物上; 亚微米颗粒物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引起催化剂中毒及催化剂孔道堵塞,成为催化剂失活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减缓SCR脱硝催化剂由此产生的失活问题,介绍了团聚技术及抗中毒催化剂的相关研发。
    2×300 MW机组尿素SNCR脱硝工程设计及应用
    梁磊
    2016, 49(4):  6-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06.06
    摘要 ( )   PDF (13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新疆某电厂2×300 MW机组尿素SNCR烟气脱硝工程设计实例,详细阐述了尿素SNCR烟气脱硝系统各主要单元的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选型选材,介绍了喷枪布置依据及系统运行效果,并分析了氨水SNCR脱硝工艺和尿素SNCR脱硝工艺运行、投资费用。实践结果表明,尿素/NOx摩尔比为0.5、原烟气NOx质量浓度(标准状态)为178~187 mg/m3时,脱硝效率可稳定在50%以上,逃逸氨质量浓度(标准状态)为1.2~1.9 mg/m3,满足环保排放标准和设计要求。
    SCR脱硝催化剂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杜振,杨立强,晏敏,张杨,胡妲,朱跃
    2016, 49(4):  12-1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12.05
    摘要 ( )   PDF (23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运行成本,保证SCR脱硝系统的良好运行,构建了SCR脱硝催化剂全过程管理模式。其涵盖催化剂生产、运行及失活的全过程,包括催化剂驻场监造、到厂验收、性能检测、寿命评估、再生方法等一系列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催化剂性能检测为手段,实时掌握脱硝催化剂从生产到运行各阶段的性能和水平,发现催化剂运行异常可及时进行评估,以便尽早采取防范措施。通过采取SCR脱硝催化剂全过程管理,可进一步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催化剂潜能。
    SCR脱硝催化剂宏观性能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宋玉宝,杨杰,金理鹏,卢承政
    2016, 49(4):  17-2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17.06
    摘要 ( )   PDF (12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实际烟气流场和飞灰沉积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寿命预测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在对大量现场和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用SCR脱硝反应器潜能来表征和衡量实际烟气条件下的催化剂整体宏观性能。结合催化剂活性表征方法,构建了SCR脱硝催化剂宏观性能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用反应器潜能劣化函数宏观预测催化剂剩余寿命,再通过每层催化剂活性劣化函数,可得到具体的催化剂增加、更换或再生方案。以某1 000 MW机组为例,对NOx超低排放改造方案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低氮燃烧改造和旧催化剂再生均是提高脱硝装置性能的经济有效方法,二者相结合,效果最佳。
    NOx低浓度排放影响因素的调平措施及效果分析
    王建峰,饶望平,李壮,王丰吉
    2016, 49(4):  23-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23.04
    摘要 ( )   PDF (9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燃煤发电机组SCR装置的试验研究发现,SCR装置和静电除尘器的漏风会导致NOx排放浓度升高现象, SCR装置入口烟气速度偏差和NH3/NOx配比不均匀会使氨逃逸增大,脱硝效率下降。SCR装置入口烟气速度、NOx浓度和NH3/NOx配比调平试验可改善SCR装置入口的烟气速度不均匀,降低氨逃逸和NOx浓度,提高脱硝效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燃煤发电厂SCR装置,需在设备投运之前进行流场优化设计,在设备投运之后定期进行调平试验。
    电网
    提高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抵御温度干扰能力的技术
    李作锋,黄奇峰,郑爱霞,杨世海,周赣,陈铭明,赵双双
    2016, 49(4):  27-3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27.05
    摘要 ( )   PDF (1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高低温环境温度的影响,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现场测量精度可能会显著下降,无法做出正确检定。通过对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测量原理和硬件结构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高低温环境对校验仪测量精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元器件温漂系数综合优化的改进方案,并研制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在-30~55 ℃,样机均能够保持0.05S级准确度,平均温度系数不超过0.08/℃。
    换流阀的通断对阀塔避雷器均压环表面电场的影响
    董志勇,杜志叶,阮江军,金硕,周胜,胡蓉,孙帮新
    2016, 49(4):  32-3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32.06
    摘要 ( )   PDF (40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换流阀的通断对阀塔避雷器均压环的影响,采用静电场有限元数值方法,在阀厅整体模型中,对阀塔避雷器均压环表面的电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基于12脉动整流电路的原理,分析了换流阀各阀组件在计算时的加载方式,然后结合仿真得到阀厅设备在额定功率和轻载运行时的电位波形。采用静电场瞬时加载法求解,得到各种运行工况下阀塔避雷器均压环场强分布云图和最大值分布规律。通过分析阀塔避雷器均压表面的最大场强与换流阀的导通截止状态发现,在当前设计方案及配置条件下,截止状态下的阀塔避雷器均压环最大场强较导通状态下偏高。这表明换流阀在截止时对周围均压环电场产生的影响较开通时影响更大,这为后续阀厅金具设计优化提供更切合实际、更为准确的计算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阻尼条件下架空输电导线风振功率研究
    李清,方浩铭,张研,韩林,吕中宾
    2016, 49(4):  38-4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38.04
    摘要 ( )   PDF (21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掌握线路的振动状态,保证线路安全,需要确定大跨越架空导线的风振功率曲线。应用Slethei风能曲线、Diana 风能曲线和导线AACSR-400自阻尼特性的试验结果,得到了该导线的风振平衡点和风振功率点的数据。对导线AACSR-400风振功率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确定风振平衡点时,Diana 风能曲线优于Slethei风能曲线。
    基于云模型的电力应急群体决策评价方法
    李寰纹,魏梦,陈雨晴,林振智
    2016, 49(4):  42-4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42.07
    摘要 ( )   PDF (32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现代电力系统朝着高度的相互关联性及复杂性方向发展,其脆弱性和巨大事故发生的危害性也日益彰显,所以,有效的电力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面评估电网企业的大面积停电应急能力,明确应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云理论及相关方法,可以获得一种新的电力应急群体决策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云模型完成了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化并同时考虑了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覆冰架空输电线路空间曲线计算
    张暕,何青,魏靖一
    2016, 49(4):  49-5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49.06
    摘要 ( )   PDF (20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电线路系统由于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不同会遇到一系列的静力和动力学问题,而确定架空输电线路空间曲线是研究覆冰架空输电线路力学问题的前提。针对原有的悬链法和抛物线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架空输电线路空间曲线的统一计算方法。以实际架空输电线路为例,应用原有方法和该方法对不同覆冰工况和不同高差角时的空间形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精度更高,符合工程实际要求。
    利用绝缘子电容电压放电的输电线路驱鸟板
    李凯,刘希和,余诗俊,汤国锋
    2016, 49(4):  55-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55.06
    摘要 ( )   PDF (38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鸟害事故是破坏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常用防鸟装置的不足,依据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上存在电压,提出了利用绝缘子电容电压放电的驱鸟方法,并研制了基于该原理的驱鸟板。对驱鸟板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现场驱鸟试验、适用性评估和野外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绝缘子电容电压放电的驱鸟板可靠、有效,不仅可以高效驱鸟,而且能够使鸟类产生条件反射而惧怕驱鸟板。该种驱鸟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对于防治鸟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支柱绝缘子互连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李圣,程永锋,卢智成,朱祝兵,邱宁,陈国强
    2016, 49(4):  61-6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61.06
    摘要 ( )   PDF (41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估支柱绝缘子互连体系的抗震可靠性,需要考虑地震动输入波形和输入方向的随机性。通过讨论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方法,运用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得到了典型的支柱绝缘子互连体系在不同强度和不同输入方向的地震下损伤的概率。结果表明:该支柱绝缘子互连体系在八度大震下失效的概率为16.2%,对应输入方向为横向。以失效概率为评价指标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统一了电气设备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为变电站的整体抗震可靠度评价打下了基础。
    10 kV级晶闸管控制电容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和试验
    王民慧,李民族,王武,王世蓉,尉学军,杨艳,汤加仕
    2016, 49(4):  67-7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67.06
    摘要 ( )   PDF (42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晶闸管控制电容(TCC)无功补偿装置进入实用,研制了一台10 kV 级TCC装置,并投入试运行。设计制作了一次接线装置和控制保护装置; 进行了有关电压、电流的稳态特性和暂态特性的测试; 进行了自动调节母线电压、进线cos φ和进线无功试验; 测试了系统响应时间。测试、试验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无功电压调节满足设计要求,对电网不产生高次谐波,投切和换级时冲击电流小,换级过程时间小于10 ms,系统响应时间为30~40 ms,能快速频繁调节电压、功率因数和进线无功。经优化设计,装置单位容量造价可接近于机械式投切电容器(MSC)。
    基于随机规划的正负旋转备用容量求解方法
    陈刚,刘建坤,周前,张宁宇
    2016, 49(4):  73-7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73.06
    摘要 ( )   PDF (21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对电力系统运行费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随机规划二阶段补偿模型,其目标函数包括计划运行费用和补偿费用。在不同正负备用容量情况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法和Monte Carlo模拟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系统的总运行费用随着负备用的增加始终单调递增; 当系统中负荷和风电功率的随机性较强时,最大和最小正旋转备用之间存在最优值使得总运行费用最小。最后采用粒子群(PSO)智能算法对10机系统的最优正旋转备用容量进行了求解。
    风电场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设计探讨
    陈海华
    2016, 49(4):  79-8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79.04
    摘要 ( )   PDF (23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晶合金具有极优秀的低损耗磁特性,把非晶合金变压器这一新兴产品更全面地应用于风电建设项目,可利用其优良的损耗特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从而满足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需求。通过对福建省长乐棋盘山等近20个风电项目的调查,以装机容量50 MW的某风电场为例,对其6类变压器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具备使用条件的变压器更换为非晶合金变压器,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分析,认为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同时也具有突出的环保效益。
    考虑交流潮流校正的日内滚动发电计划模型与方法
    王铁强,孙广辉,曹欣,杨晓东,匡洪辉,郭少青
    2016, 49(4):  83-8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83.05
    摘要 ( )   PDF (18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日内滚动发电计划的计算效率和潮流计算精度,采用直流潮流建立日内滚动发电计划优化模型,考虑基态和N-1故障方式下的网络安全约束,从而高效求解滚动发电计划; 基于机组有功出力计划,结合无功负荷预测和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情况,建立以有功出力调整量最小为目标的交流潮流校正模型,对有功出力计划进行修正,从而提高计划潮流的准确性,满足实时运行的精度要求。基于实际电网的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优化计算效率和潮流准确度。
    虑配电网电流保护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研究
    马晓博
    2016, 49(4):  88-9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88.05
    摘要 ( )   PDF (2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单电源辐射式供电模式,可能导致原有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拒动或无法识别故障的情况。为解决此问题,以配电网中DG的接入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配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正确动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DG准入容量的优化模型。对于多个DG接入配电网的情况,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特高压变压器调压补偿方法对比分析
    赵宏飞,陈晓贵,张郭晶,马宏忠,王鹏飞
    2016, 49(4):  93-9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93.04
    摘要 ( )   PDF (1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特高压变压器采用中性点变磁通的调压模式,虽然采用中性点调压方式会造成低压侧电压的变化,但通过补偿绕组及电压负反馈回路的选择,可以很好地满足调压要求。为比较目前2种常用调压补偿方式变压器的运行特点,首先对特高压变压器常用的2种调压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分别给出了2种采用不同补偿方法变压器各个绕组的电磁关系,并对2种调压补偿方式变压器电压调节的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完全补偿方式时,低压侧电压波动比采用非完全补偿方式时要小,调压效果较好。
    负载对CT取能的影响分析及实验研究
    于玉铭,陈常涛,邹振宇,陈博,李可军,娄杰
    2016, 49(4):  97-10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097.06
    摘要 ( )   PDF (32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诸多监测设备被应用在电力系统之中。研究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受到很多学者关注。对使用纳米晶铁芯和硅钢铁芯的取电线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使用纳米晶铁芯的线圈在接阻性负载情况下能够获取更大功率的特性,讨论了取电线圈接桥式整流加电容滤波电路后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种功率控制电路,在高压线路电流较大时能够限制取能线圈的输出功率,从而防止后续电路过压,同时抑制铁芯的饱和,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的有效性。
    发电
    计及杂散损耗的供热机组能量平衡模型修正方法
    王漪,张伟,王松岩,石雪梅
    2016, 49(4):  103-10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03.05
    摘要 ( )   PDF (11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量平衡法供热机组建模可根据采暖抽汽流量和工业抽汽流量信息实时计算出发电功率最大与最小值,为调度运行部门提供热电联产机组的功率输出范围等有效信息。然而能量平衡法在建模过程中没有考虑蒸汽在汽轮机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汽门泄漏等杂散损耗,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产生一定的误差。根据不同采暖抽汽流量及工业抽汽流量下发电机实测功率曲线与能量平衡法理论计算功率曲线相关性较强的现象,在建立能量平衡法修正模型时,采用了与理论模型结构相同的线性组合表达式,并重新辨识模型参数。经过修正后的能量平衡法模型计及了热电联产机组杂散损耗,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热电联产机组抽汽流量与输出功率间映射关系。通过在供热机组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某1 000 MW汽轮机凝汽器冷却面积增容问题研究
    程东涛,张欢
    2016, 49(4):  108-11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08.04
    摘要 ( )   PDF (7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汽器冷却面积是凝汽器选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汽轮机运行真空有重要影响。以某电厂1 000 MW汽轮机组为例,分析计算凝汽器冷却面积增容对汽轮机冷端系统性能的影响,为该电厂新机组筹建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并形成了一套凝汽器冷却面积变化对汽轮机冷端系统性能影响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大型汽轮机组来说,发现冷端系统存在问题后应进行冷端系统性能诊断分析,查找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汽轮机通流改造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及对策
    刘晓宏,裴东升,王理博,崔来建
    2016, 49(4):  112-1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12.07
    摘要 ( )   PDF (17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现役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出力,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但通流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机组通流能力偏大、低负荷下的经济性较差、主蒸汽压力、温度及最终给水温度达不到设计值、高中压合缸处轴封漏汽量偏大、轴封系统改造后高压缸效率提高不明显等,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300 MW汽轮机主汽调节阀组流动特性分析及优化改造
    郑国,张甘泉,胡晏铭
    2016, 49(4):  119-12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19.05
    摘要 ( )   PDF (23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300 MW机组主汽调节阀组存在的系统压力损失偏大、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对阀组的流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整体优化阀门型腔型线提高气动性能。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条件,对主汽调节阀组进行全面的优化改造,通过结构改进和机组运行中的阀门管理来降低压损,提高了设备的综合性能和机组的安全经济性。
    四角切圆锅炉炉膛温度场均衡性优化
    马平,刘南南,王真,赵倩
    2016, 49(4):  124-13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24.07
    摘要 ( )   PDF (16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站锅炉炉膛温度场的均衡性与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息息相关,尤其是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火焰中心极易发生偏斜。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四角切圆的形成方式分析影响温度场均衡性的主要因素,从燃烧调整试验中总结出二次风门开度与炉膛温度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稳定工况下的温度场均衡性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根据试验结论确定优化方案,利用遗传算法对二次风门开度变化量进行寻优,以期减小火焰中心位置的偏斜。结果证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精确度很高,泛化能力较强,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温度场均衡性品质变好。
    热、电负荷分配的经济效益分析
    庞乐,王宝玉,黄立彬
    2016, 49(4):  131-13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31.03
    摘要 ( )   PDF (7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客观评价热电厂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热经济性,以供热机组燃料输入与产品输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与发电电量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电厂经济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该概念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从宏观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单位燃料消耗量产生的经济价值来考核热电厂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以能量数量和品质分析热电联产机组成本分摊方法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学意义。通过对某国产300 MW抽凝式机组进行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可以为制定合理的热电市场价格和热电负荷调度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00 MW富氧燃烧电站三塔空分流程模拟与优化
    韩涛,余学海,廖海燕,王艳君,黄科,廖彬
    2016, 49(4):  134-14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34.07
    摘要 ( )   PDF (13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空气分离(简称空分)制氧单耗,提高富氧燃烧发电系统效率,根据富氧燃烧的需氧特点,提出了三塔空分制氧流程。采用Hysys软件对三塔空分流程进行了模拟,对塔板数、进料位置、空气压缩机中间抽气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不同制氧浓度下空分系统的制氧单耗。研究结果表明,制氧单耗随氧产品纯度的升高而增加。氧浓度为97%时,三塔空分流程的制氧单耗为0.3544 kW·h/m3,较双塔流程降低近10%,三塔空分流程的制氧单耗优于传统双塔流程,为进一步降低富氧燃烧空分制氧单耗提供了参考。
    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多目标敏感性分析研究
    吴凯槟,许朝阳,邱泽晶,彭旭东,王振宇
    2016, 49(4):  141-14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41.05
    摘要 ( )   PDF (9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取对燃气分布式能源能效、经济、环保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而指导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建立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热力性能、工程经济性、环保性能方面的能效计算与敏感性分析模型。以某国际机场燃气分布式能源为例,对其进行能效分析与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发电效率、制冷系统COP(制冷系数),有利于一次能源节约率的大幅提高; 天然气价和冷价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较大,在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设计应用中需充分考虑; NOx和SO2对减排量收入的影响非常突出,CO2对环境影响方面更为突出。
    抗燃油换油后酸值快速超标原因分析及处理
    倪荣花,孙晓东,刘晓莹
    2016, 49(4):  146-14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46.03
    摘要 ( )   PDF (17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某电厂调速系统抗燃油两次换油后,酸值短时间再次超标。为解决此问题,研究了不同温度及油中劣化产物对抗燃油酸值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油处理介质对劣化油的再生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残存在油系统中的劣化产物对油品的催化劣化作用,是造成换油后酸值短时间再次超标的主要原因; 采用选择性强极性硅铝吸附剂,可将油系统中的劣化产物彻底去除,劣化油品处理后其酸值指标优于新油标准,油品的抗老化性能明显。甘肃某电厂将在线油净化装置滤芯更换为选择性强极性硅铝吸附剂,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计算机射线照相(CR)分辨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王彬,华雄飞,钟华,方松利,陆锡智
    2016, 49(4):  149-15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49.05
    摘要 ( )   PDF (2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射线照相(CR)技术分辨率是描述数字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与胶片技术相比有其特殊性。为将CR技术引入核电无损检测领域,对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对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CR图像质量有较大影响。验证试验所得结果为CR技术透照工艺及参数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基于综合权重与TOPSIS法的光伏并网影响综合评价
    陈力,胡钋,杨德帅,刘典,王璟,蒋小亮
    2016, 49(4):  154-1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54.06
    摘要 ( )   PDF (17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有评价光伏并网影响指标不足或不尽合理的情况,提出了一套更为全面合理的两级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一级和二级指标,分别采用主观赋权法和熵权法求取权重,从而得到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综合权重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光伏并网的影响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体现主观赋权的优越性,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实例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光伏电源友好并网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粟渊恺,,张捷,胡世昊,粟祎敏,粟时平,刘桂英
    2016, 49(4):  160-16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60.06
    摘要 ( )   PDF (21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主电网电能质量,对光伏电源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仿真。该逆变器采用DC/DC+DC/AC的双级结构,以三相瞬时无功理论为基础,将光伏并网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相结合,使得光伏电源不仅可以输出有功功率,还能进行无功和谐波补偿,实现友好并网。其DC/DC部分采用Boost升压电路,通过电导增量法进行最大功率跟踪(MPPT); DC/AC部分采用电压型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和滞环控制方法。最后给出了较详细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电网电压和频率控制优化
    李明德,夏向阳,王锦泷,罗继平,黄海,陈国丽,刘启凡
    2016, 49(4):  166-16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66.04
    摘要 ( )   PDF (21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在并网逆变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参数滞环电流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是在保证直流侧电压在600 V以上的基础下,在滞环控制前提下引入环宽反馈控制,利用PI器控制来调整环宽,使得开关频率相对稳定,从而使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高,系统的鲁能棒性和动态性能较好,并且向系统输送高质的并网电流。最后对保证直流侧电压为600 V以上的前提下的逆变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优越性。
    技术经济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新方法
    陈俐,,张翔宇,鞠立伟,余顺坤,谭忠富
    2016, 49(4):  170-17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70.04
    摘要 ( )   PDF (7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以水电为主,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但目前实践中对该部分的经济补偿非常有限。在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中引入碳排放权交易,综合考虑南方电网各省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清洁能源发电为导向的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方法。根据历史碳排放量确立碳减排系数,分配初始碳排放配额,得到第1轮碳排放配额分配结果; 根据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分配次轮碳排放配额; 对2015年南方4省(区)进行测算,结果与实际的环境容量较为契合,为进行碳交易提供了交易空间,有利于碳交易的开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上网电价及DG补贴对微电网调度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张世翔,田琴丹
    2016, 49(4):  174-18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74.07
    摘要 ( )   PDF (14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面临整治全国各地区的严重雾霾现象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原有的补贴基础上,开放分布式电源(DG)接入电网。考虑微电网内各DG发电成本及碳排放成本,以一天为一个优化周期,以经济、环保、减排和可靠性为原则,构建微电网低碳调度模型,制定微电网并网时的低碳调度策略,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调整各DG的出力以及从主网的购售电量,实现一天内微电网综合低碳成本最低。在此基础上,针对微电网上网电价和DG补贴金额,对微电网调度结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可对政府促进微电网建设、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推广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及补贴策略研究
    赵文会,高姣倩,宋亚君,黄海涛
    2016, 49(4):  181-18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81.07
    摘要 ( )   PDF (11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再生能源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单的灰色模型已经不能对可再生能源消费作出准确预测。将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与缓冲算子相结合,模拟和预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探究了政策补贴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在预测结果基础之上构建了2种政策补贴策略模型,研究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力度。结果显示,基于缓冲算子的GM(1,1)方法拟合效果更好,模型精度更高; 2013—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在停止政策补贴力度的情况下,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延续原有政策补贴力度。
    输电线路金具的全寿命选型
    柏丹丹,戴雨剑,李奇峰,李晨
    2016, 49(4):  188-19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4.188.00
    摘要 ( )   PDF (8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金具大量使用铁磁材料引起运行过程中磁滞和涡流损耗的激增,在线路金具实际选型中提出的秉承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在工程应用中受到极大关注。统筹考虑金具采购、安装和运输的经济费用、运行损耗费用、故障检修费用、使用寿命、安全可靠性、环境保护等,搭建了输电线路金具全寿命选型模型,并结合厂家调研数据和实际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条件进行了全过程综合性评价,推荐符合实际需求兼顾全寿命理念的线路金具型式,以提高线路工程资产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