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电气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Scopus数据库收录
DOAJ数据库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出版伦理
同行评议
作者指南
开放获取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许可协议和著作权
联系方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热工自动化专栏
时间尺度校正在超超临界机组控制中的应用
黄卫剑, 张世荣, 朱亚清, 张曦
2014, 47(2): 1-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3
摘要
(
)
PDF
(2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尺度是描述控制系统快慢特性的定量标尺,可作为控制器参数校正的依据。介绍了采用时间尺度校正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时间尺度校正参数的设置和调整方法。将时间尺度校正应用于某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给出了时间尺度校正的实现方法和调整步骤。该机组深度调峰及正常升降负荷过程的控制效果表明:时间尺度校正是控制系统变参数控制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大大减少系统的调试工作量并缩短系统调试时间。
广义预测控制在6 0 0 MW超临界机组协调及汽温控制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陈涛, 王珩, 胡昌盛, 钟奕南, 徐昌凯, 张琦
2014, 47(2): 5-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5.1
摘要
(
)
PDF
(2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和4号 600 MW超临界机组存在的变负荷速率仅为1%/min、主蒸汽压力和温度的波动分别达0.7 MPa和15 ℃以上及再热汽温无法投入自动控制的实际情况,采用广义预测控制技术,提出了先进的协调及再热汽温控制策略。实际应用表明:新的协调控制策略使机组的变负荷速率达到1.5%/min以上;在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压力和温度的最大动态偏差控制在0.4 MPa和6 ℃以内,且参数不再振荡,有效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新的再热汽温控制策略实现了烟气挡板对再热汽温的有效控制,再热汽温的最大动态偏差控制在6 ℃以内,且减少了再热喷水量20 t/h以上,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经济效率。
“W”型火焰锅炉炉膛压力保护系统综合优化措施
刘林虎, 邸若冰
2014, 47(2): 11-1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1.6
摘要
(
)
PDF
(62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阳城6×350 MW机组“W”型火焰锅炉因煤质原因导致炉内结焦、掉焦现象严重,多次引起炉膛压力保护动作触发主燃料跳闸,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炉膛压力保护动作曲线以及对炉膛压力取样系统、保护系统和调节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制定的优化措施以及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对同类型锅炉解决相似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火电厂给煤机低电压穿越探讨
岳建华, 毕春海, 岳涛
2014, 47(2): 18-2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8.4
摘要
(
)
PDF
(19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电网或厂用电电压瞬间失去造成由给煤机全部停运导致机组停运的事件,分析出造成给煤机停止运行的原因有2个方面,即当给煤机控制电源电压低于310 V或者给煤机动力电源电压低于210 V时均发生给煤机停止运行直至造成机组停机事件;提出了提高给煤机供电系统可靠性和采用有效的控制策略的解决方案。通过比较,推荐采用修改热工控制策略的方案。
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刚, 郝涛, 张江南, 刘恪
2014, 47(2): 23-2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23.3
摘要
(
)
PDF
(16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是保证电网频率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结合河南省一次调频考核开始后对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治理情况,从信号采集、逻辑控制、执行系统和信号传输4个环节对影响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合格率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实践证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排查和治理,可以有效提高机组一次调频合格率,在满足电网要求的前提下,赢得更多的发电机会。
户外热控设备雷击原因分析与预控措施研究
章卫军, 叶国满, 丁俊宏, 林晨, 郑君初, 方策
2014, 47(2): 27-3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27.4
摘要
(
)
PDF
(21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电厂发生多起雷击损坏户外热控设备变送器、执行机构或引起测量信号波动的事件,乐清电厂尤为严重,对热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乐清电厂针对这些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开展专题研究。在对户外热控设备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发出专用防雷击部件,完善接地系统,实施后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对雷击损坏设备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提出了热控系统防止雷击的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电网
基于峰谷分时电价的风火电节能调度优化模型
赵胤慧, 鞠立伟, 许长青, 陈致宏, 谭忠富
2014, 47(2): 32-3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32.4
摘要
(
)
PDF
(18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风电消纳成为中国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风电具有昼少夜多、与用电负荷反调峰的特征,引入峰谷分时电价(TOU)能够调整用户削峰填谷,增加风电消纳。在当前节能发电调度的政策背景下,以发电燃煤成本与机组启停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用户峰谷分时电价下的风火电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算例分析显示,与TOU前风火电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发电燃煤消耗量,增加风电上网发电量。
关口计量平台的线损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漪, 李培军, 李忠诚, 韩晔
2014, 47(2): 37-4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37.4
摘要
(
)
PDF
(22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电网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辽宁电网着手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关口计量信息管理平台,以采集关口点数据,主要用于购售电管理与线损分析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此平台特点,提出了一种通用、实时的线损计算方法;并借助于梯度与方向导数对模型的参数影响度与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为电网规划、运行提供具体的参考指导。
基于递归子问题树法的含DG配电网最优孤岛搜索
倪程捷, 房鑫炎, 胡子珩, 黄媚
2014, 47(2): 42-4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42.5
摘要
(
)
PDF
(21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配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时,单个或几个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是保障重要负荷、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将孤岛搜索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祖先约束背包问题(PCKP),在配电网树模型中直接引入离散可卸负荷,利用基于子问题树的递归算法求解得到初始孤岛;并对初始孤岛进行校验和融合,形成最优孤岛方案。校验中考虑了孤岛的潮流、电压和电压稳定约束。该算法能同时兼顾连通性和最优性,形成的孤岛能有效保障重要负荷不失电,且复杂度只与节点数呈线性关系。通过算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调制策略对比
涂小刚, 李海峰, 刘崇茹, 罗海云, 程晓绚
2014, 47(2): 48-5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48.4
摘要
(
)
PDF
(5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采用不同调制策略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输出波形的特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调制策略,根据是否需要对子模块电容电压排序,可分为计算投入子模块个数调制策略和载波相移调制策略2类。在同一电平数下,采用不同调制策略会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输出波形的各次谐波分布和谐波畸变率产生明显影响。当电平数升高时,不同调制策略对谐波畸变率的减少量也不同。
变压器型故障限流器限流效果研究
陈霖, 张小青
2014, 47(2): 53-5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53.4
摘要
(
)
PDF
(27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变压器型故障限流器的基本原理,该限流器由电容器及二次侧带放电间隙的并联变压器组成。通过分析该故障限流器在抑制短路电流过程中的稳态特性,定量地描述了它的限流效果。研究该故障限流器在限流过程中的工作条件,利用PSCAD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该故障限流器在500 kV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仿真。为了验证该故障限流器的限流效果,给出了实用可行的短路实验电路,分别就未装设和装设模拟限流器情况进行了短路实验。结果显示,该故障限流器具有较好的限流效果,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设备限制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
微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预测模型
许家浩, 郑伟, 黄宵宁, 杨成顺
2014, 47(2): 58-6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58.5
摘要
(
)
PDF
(29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覆冰作为一种特殊的气象条件,给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对山区微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在不同微气象条件下,各个气象参数对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影响系数不同这样一个结论。随后,根据不同的影响系数对各个微气象点进行建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及模糊逻辑算法的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组合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上述基于微气象区域条件的输电线路导线覆冰预测模型与以往的全局模型和单纯的BP神经网络相比,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压输电线路兴趣点巡视建模及仿真研究
梁焜, 陈阳, 王世勇, 李少斌, 黄宵宁, 杨忠
2014, 47(2): 64-6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64.4
摘要
(
)
PDF
(21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无人机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存在操作现场危险性高、可视性差等缺陷。为此,采用虚拟三维环境对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兴趣点(绝缘子、金具、线路)进行建模分析,可以为巡检无人机提供优化理论数据,同时还对提高巡检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API接口,在编程环境Qt平台上对某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虚拟实现,并针对用于输电线路巡检多旋翼无人机机载云台系统的姿态角进行建模分析,确定采用云台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兴趣点进行检视时,云台姿态角与兴趣点之间相互关系,并在软件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PSCAD/EMTDC的HVDC接地极线路故障仿真
王彩芝, 姜映辉, 王俊江, 李京
2014, 47(2): 69-7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69.3
摘要
(
)
PDF
(3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接地极线路的故障保护研究还不够全面,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快速可靠地判别故障类型,无法准确测算出故障距离,难以满足系统瞬时稳定性能的要求。为此,以PSCAD/EMTDC为分析仿真平台,建立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模型。针对HVDC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设置与仿真,分析接地极线路的故障特点,并进行单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符合实际,为更好地研究接地极线路的保护与故障测距提供了理论分析平台。
交联聚乙烯中压电缆绝缘性能的检测和分析
黄昊, 雷勇, 颜嘉俊, 李陈
2014, 47(2): 73-7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73.4
摘要
(
)
PDF
(3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去极化电流的高频成分特性与被测电缆的长度相关,当标准新电缆长度与老化电缆长度相差较大时,会影响对电缆老化状况的判定。通过极化-去极化电流法对中压电缆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尝试使用对电缆长度相对不敏感的去极化电流低频成分来克服电缆长度带来的影响,然后对电缆绝缘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去极化电流低频成分的幅值范围、平均放电速率及其受到不同极化时间的影响来判定电缆的绝缘老化状况。最后将该分析用于已修复电缆,可以发现已修复电缆特性接近于相同长度的新电缆,说明该分析确实可以实现鉴定电缆老化状况的功能。
1 000 kV与500 kV交流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电场防护仿真计算分析
苏梓铭, 彭勇, 刘凯, 刘庭, 肖宾, 吴田, 唐盼
2014, 47(2): 78-8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78.5
摘要
(
)
PDF
(39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000 kV与500 k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特)高压线路的空间电场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为此,采用工频电场的三维边界元法仿真计算分析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场强分布特点,建立人体模型,计算分析等电位和地电位典型作业工况下人体不同部位的电场强度特点,进而确定该特殊塔形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等电位作业人员需身穿屏蔽效率为60 dB的屏蔽服,并佩戴屏蔽效率不低于20 dB的屏蔽面罩,地电位作业人员穿戴常规屏蔽服或静电防护服,能够满足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开关柜综合状态监测IED设计
黄新波, 王列华, 唐书霞, 周柯宏
2014, 47(2): 84-8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84.5
摘要
(
)
PDF
(37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代电力开关柜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并符合变电站IEC61850标准的应用于变电站间隔层的新型开关柜综合状态监测智能电子设备(IED)。该IED采用ARM+DSP双CPU架构为硬件核心,以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和C语言为软件开发平台,嵌入符合IEC61850标准的IED性能描述文件(ICD),解析IRIG-B码进行同步对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和RS485/RFID/CAN总线实现与开关柜在线监测装置(过程层)的数据传输,按照IEC61850标准规约用光纤与综合应用服务器(站控层)进行通信。此外,还完成了开关柜综合状态监测系统结构设计、IED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平台的构建以及IEC61850的信息建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开关柜综合状态监测系统能够远程对所有开关柜状态进行综合采集、分析、传输与监测,并将这些功能融合到一体化信息平台诊断中。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动机差动保护中的应用
钱利宏, 王玮, 王英男, 任哲, 金鹏
2014, 47(2): 90-9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90.3
摘要
(
)
PDF
(26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际案列分析了电动机差动保护误动作跳闸的原因,对比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路的改进方法,指出其存在的缺陷。提出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应用到电动机差动保护中,以防止因铁芯饱和而导致的保护误动作。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解决因互感器铁芯磁饱引起保护误动的问题,提高电动机保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电
600 MW墙式切圆燃烧炉内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吕太, 刘维岐, 路昆
2014, 47(2): 94-9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94.5
摘要
(
)
PDF
(70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宁某电厂600 MW超超临界墙式切圆燃烧锅炉的炉内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炉内切圆直径大小和炉膛内部流动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该锅炉冷态试验时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模拟分析得出炉内流场充满度较高,炉膛四角卷吸高温烟气到火焰根部有利于稳定燃烧。燃烧区域的中心形成旋转上升的气流,射流未出现刷墙现象,与冷态实验结果吻合。由于射流刚性较强,旋转上升的气流在到达炉膛出口时仍存在较大的残余旋转,使得炉膛出口存在速度差。该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炉内流动特性,可为该类型锅炉的设计改造提供参考数据。
合成气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优化设计及数值模拟
曹常青, 付忠广, 卢可
2014, 47(2): 100-10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00.5
摘要
(
)
PDF
(27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设计了一种以富氢合成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根据相关标准及热力计算结果依次确定了燃烧室的基本几何尺寸,二次风、掺混冷却孔的位置及开孔面积和旋流燃烧器的结构等,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所设计的燃烧室的冷、热态流场,燃烧稳定性,燃烧效率和压力损失等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燃烧室流场合理,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压力损失小,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新能源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黄碧斌, 李琼慧, 孙李平, 陶佩军
2014, 47(2): 106-11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06.4
摘要
(
)
PDF
(18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持续激励政策和天然气供应增加等因素推动,上海市未来分布式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将持续增大,会对电网发展产生影响。为此,对上海电网电力需求预测和电源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并在研究上海市天然气供应能力和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分析分布式天然气发电的气源潜力、发展前景及其对上海电网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建设基本不受电源建设空间的制约;其次,2015年上海分布式天然气发电装机潜力约为40万kW,对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2020年该数字可能达到375万kW,发电量占上海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将可能超过5%,可能对外来电力的消纳产生一定影响,也将会降低本地常规电源的发电利用小时数。
基于PSS/E风电场静止无功补偿器仿真建模
谢欢, 吴涛, 苏为民, 刘辉, 曹天植, 梁玉枝, 蓝海波
2014, 47(2): 111-1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11.4
摘要
(
)
PDF
(30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电场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仿真建模对研究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地区系统电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PSS/E仿真软件自带SVC标准模型,并归纳总结SVC控制器自定义建模流程与方法。结合冀北某实际风电场,建立典型风电场SVC控制器恒电压和恒无功控制方式下的自定义模型。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的比对表明,该自定义模型正确、实用,且同样适用于电力系统其他柔性输电设备的自定义建模。
某风机钢筋混凝土基础破坏实例及有限元分析
周新刚, 孔会
2014, 47(2): 116-11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16.3
摘要
(
)
PDF
(2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某风电场1.5 MW风电机组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扩展基础的破坏实例。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各种工况下基础的应力及变形。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风机塔筒预埋筒环法兰盘上侧混凝土破坏的原因。破坏调查、检测及计算分析表明,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筒环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丧失,导致筒环法兰盘上侧的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应力作用,使混凝土发生剪切和疲劳破坏,筒环与混凝土基础之间发生明显的滑动位移,塔筒的振动加大,最终引起风机报警停机。在调查与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基础加固处理及混凝土重力式扩展基础的设计提出建议。
节能与环保
燃煤电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比分析
段志洁, 张丽欣, 李文波, 陈琳, 王振阳
2014, 47(2): 120-12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20.5
摘要
(
)
PDF
(16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生产消耗的化石燃料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温室气体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确保温室气体量化的准确性是电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某燃煤电厂实测数据的分析对比,研究了燃煤电厂典型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量化方法的差异和差异来源,并结合中国电厂的普遍情况,提出了符合国际惯例及中国现状的碳排放量化方法。
600 MW机组SCR性能诊断与分析
王建峰, 王丰吉, 李壮, 张杨, 杨用龙, 朱跃
2014, 47(2): 126-12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26.3
摘要
(
)
PDF
(37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福建省某600 MW火电机组液氨耗量较大问题,进行SCR速度场和氨逃逸测定,为降低液氨耗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微压计和气体分析仪测量SCR出入口烟气速度和NH
3
逃逸,并使用Tecplot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显示SCR入口烟道的布置方式对烟气流场有较大影响,速度场对氨逃逸有较大影响,脱硝效率越高NH
3
逃逸率越高;SCR出口速度场和NH
3
逃逸率间接反映催化剂的活性和堵塞情况,出口速度场高速区的存在可能会对管道带来磨损。
烟气CO
2
捕集工艺过程关键问题分析
刘练波, 郜时旺, 牛红伟
2014, 47(2): 130-13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30.4
摘要
(
)
PDF
(11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
2
的减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CO
2
捕集技术是实现大规模降低火电厂CO
2
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捕集工艺是CO
2
捕集技术的基础。从工艺设计角度出发,简述了胺基吸收法的烟气预处理与捕集吸收工艺,分析了精脱硫、烟气冷却、吸收速率、电厂适应性、运行控制及节能工艺等因素对CO
2
捕集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火电厂烟气CO
2
大规模捕集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十二五”期间中国燃煤电厂汞排放量估算
赵毅, 薛方明, 王涵, 郝思琪, 齐萌
2014, 47(2): 135-13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35.4
摘要
(
)
PDF
(11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电力用煤消费量、煤中汞(Hg)含量、燃烧和烟气净化设施的Hg排放修正因子,并结合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控制设备的投运率,估算出2010年和2015年中国燃煤电厂Hg输入输出总量。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中国燃煤电厂烟气中的Hg向大气的排放量将会减少,固体废弃物中Hg含量将会增加,脱硫废水中Hg含量与2010年持平,Hg输出总量将会提高,烟气、脱硫废水、固体废弃物中Hg的排放量依次为42.92 t、123.3 t、186.6 t。未来Hg污染控制重点将会是脱硫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Hg的固化和无害化处理。
电力规划
基于改进X-12-ARIMA的电煤需求预测模型与实证研究
朱发根
2014, 47(2): 140-14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40.5
摘要
(
)
PDF
(15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中国春节、端午、中秋等移动假日效应,对美国人口普查局开发的X-12-ARIMA模型进行了改进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电煤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每年11—12月为消费最高峰,7—8月为消费小高峰;基于改进X-12-ARIMA模型对2013年1、2和3月份的电煤需求预测精度分别为96.6%、95.1%和93.7%,具有较好的短期预测能力。
河南省电力需求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白宏坤, 王磊, 李宗, 刘永民, 王江波, 金曼, 马任远
2014, 47(2): 146-15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46.5
摘要
(
)
PDF
(1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河南省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大幅降低,2012年增速降为3.33%,2013年上半年增速为1.17%,远远低于“十一五”期间11.7%的年平均增速,其中2013年上半年工业用电增速为-0.86%,占全省用电比重达54%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仅为-3.8%。通过对近期河南省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背离现象以及典型行业的市场环境及用电趋势分析,对未来河南省电力需求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得出了在新形势下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将使得电力供需形势有所缓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非制约因素的结论。
基于进化策略法的配电网无功规划
盛四清, 李兴, 范林涛
2014, 47(2): 152-15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52.3
摘要
(
)
PDF
(10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系统不同负荷运行方式下的电能损耗和无功设备的投资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无功规划数学模型,求解配置容量;同时对进化策略法进行了改进。为了更好地引入竞争机制和在种群规模较小下获得较大规模的多样性,在算法中引入双种群和“灾变”处理,对2个种群分别采用不同适应度函数进行下一代的选择,通过对适应度的改进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并降低了适应度值的“欺骗性”。在精英组中引入混沌搜索概念,易于跳出局部收敛。利用改进的进化策略法对算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
计及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模糊优化重构
王海潮, 周玲, 丁晓群, 陆晨
2014, 47(2): 156-16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2.156.4
摘要
(
)
PDF
(10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际配电网的负荷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配电网重构难以用传统的模型来描述。为此,提出根据负荷变化的模糊特性,建立以供电质量最优和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的模糊化多目标配电网重构模型。采用量子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提高配电网络的经济性和供电质量;计算过程中采用支路前推回代法得到适应度函数的模糊区间,并通过区间评价函数进行模糊区间的比较来衡量方案的优劣。采用含分布式电源的IEEE33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汤广福 单葆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座315
邮编:102209
电话:010-66603794(编辑部)
010-66603806(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2-427
国外发行代号:M-276
广告登记证号: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青年编委信息登记表
青年编委信息统计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论文模板
《中国电力》撰写规范
1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