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电力》春季学术论坛暨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7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长沙理工大学、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力》杂志社、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25年《中国电力》春季学术论坛暨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电力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嘉宾莅临现场参会,中国电力微信视频号等同步直播,累计浏览量达82万余人次。
论坛致辞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中国电力》主编单葆国,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建军,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军辉,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刘正谊出席会议并致辞。
单葆国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力》创刊于1956年,作为新中国创刊最早的电力期刊之一,栏目涵盖新型电网、新能源与储能、碳治理、电力市场、电力人工智能、节能与环保等多个领域,是一本深度报道“源网荷储碳数智治链”等电力全链条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综合性期刊。当前,国网能源院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智库、中央企业新型智库,世界一流智库需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本次论坛是以《中国电力》命名举办的首届学术论坛,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打造高端学术平台、构建期刊学术生态,助力《中国电力》期刊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迈进。
赵建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年来,一直以学术为根本、以会员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助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人才培养、促进国际合作,服务支撑能源电力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学会牵头建设能源电力领域规模最大的期刊集群,是领域内唯一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项目的试点单位。学会将与各界一起,继续推动能源电力科技进步和智能化转型,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张军辉在致辞中指出,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鲜明电力、交通、水力等行业特色。其中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骨干学院,是国家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大平台,近些年学科实力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本次论坛立足AI,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在双高特性下的技术瓶颈,有助于探索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路径。
刘正谊在致辞中指出,国网湖南电力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制定了“1+4+N”的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即打造1个算力底座,健全“运营、研发、队伍、制度”4个保障体系,推动N个创新场景建设,大力推动与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电网业务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国网湖南电力将与各界伙伴携手,以场景突破带动技术迭代,在新能源消纳、设备故障诊断等重点场景中优先布局,以开放形态加快价值共创,携手更多创新主体参与技术攻关,共同谱写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长沙理工大学杨洪明教授、清华大学郭庆来教授、国网商用大数据公司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部贺志副主任、国网湖南电力数字化部周卫华主任、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鲁刚所长分别作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关键问题。
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
4月17日下午,会议组织召开“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大连理工大学新能源与储能系主任袁铁江、天津大学副教授葛磊蛟、暨南大学教授王卫良、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张雪霞4位专家受邀作专题报告。
年度优秀表彰
会议表彰了2024年度《中国电力》突出贡献青年编委、优秀审稿专家、高影响力论文等,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叶宇剑、西安理工大学系主任王晓卫、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所长王晶、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张苏、长沙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宋晨辉等获奖代表分享学术心得。
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咨询专家、原副院长胡兆光作交流发言、寄语青年专家学者,他指出今年将是我国AI全方位大规模各个行业应用的元年,低成本、低门槛、多需求、大市场将会带来新的商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模型可以通过压缩transformer中神经网络的规模,减少训练数据的要求,从而在微网、园区、配网中先得到应用。在电力革命及能源革命的浪潮下,期望青年专家学者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不断推动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
此外,4月18日与会嘉宾代表参观了长沙理工大学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调研了国网长沙电力公司全国首个可解释AI配网调度员,《中国电力》杂志社还开展了期刊入校园活动